前言
歐洲首富伯納德 阿諾特(Bernard Arnault)
法國企業家伯納德.阿諾特(Bernard Arnault)最喜歡收集精品名牌,他出手大方、興趣廣泛,任何精品只要看了喜歡,都想方設法納為己有。
從一九八五年他收集第一個品牌迪奧(Christian Dior)起算,前後二十五年,靠著「收集」,他成就了二七五億美元、約新台幣八千八百億元的身價,躋身全球第七富豪,亦是歐洲首富!
阿諾特旗下的LVMH集團(Louis Vuitton Moet Hennessy),以路易威登與酩悅軒尼詩領頭,擁有超過五十種全世界知名的品牌,外加數十億國際遊客必逛的環球免稅店DFS Galleria,以及法國的大百貨公司Le Bon Marche,阿諾特本人還是大賣場家樂福Carrefour的最大股東。不論從營業額、品牌數量、獲利、或者股價來排名,LVMH都是全世界最大的精品時尚集團。
根據《華爾街日報》的報導,LVMH集團與瑞士歷峰集團(Richemont,擁有卡地亞、Dunhill、伯爵錶等品牌),以及法國巴黎春天百貨(PPR集團,包括GUCCI、YSL等品牌),並稱為全球前三大時尚集團,但是,LVMH的年銷售額大約是歷峰的三倍、法國巴黎春天的六倍。如果以全球最高的聖母峰(八八四八公尺)來比擬LVMH,那麼第二名的歷峰有如嘉義阿里山,第三名的春天百貨則只有北投大屯山的高度。
金融海嘯爆發後,許多奢侈品牌業績暴跌、甚至瀕臨破產邊緣,但是,LVMH在法國巴黎證券交易所上市的股票,從金融海嘯的低點每股四十歐元勁揚超過一倍,目前公司總市值逼近六百億美元,LVMH不僅率先走出衰退陰影,更以帳上超過三十五億美元的現金,虎視眈眈準備收購競爭者。
叛逆手法顛覆百年經典品牌
建立如此驚人的時尚帝國,阿諾特只不過花了二十五年的時間。阿諾特的祖父與父親都是生意人,經營一家成功的營造公司,一九七六年,當時只有二十七歲,在父親公司工作四年的阿諾特,說服父親賣掉祖父創立的營造公司,拿出所得的四千萬法郎轉型為銷售高級度假別墅的地產公司,一九八一年,當時已經是公司總裁的阿諾特轉戰美國佛羅里達棕櫚灘,靠著幾檔高級公寓的開發案讓他財富倍增。
一九八五年,擁有法國知名品牌迪奧(Christian Dior)的老紡織公司Boussac因為經營不善在市場求售,阿諾特拿出一五○○萬美元的現金,找了投資銀行融資另外的六五○○萬美元買下Boussac,阿諾特採取大多數購併公司會進行的整理手段,把紡織公司的固定資產賣掉,只留下Dior品牌以及La Bon Marche百貨公司。
分拆資產後,阿諾特拿出他的魔法棒,以近乎叛逆的手法顛覆時尚界。Dior是具有百年法國傳統的經典名牌,但是,阿諾特卻找來義大利設計師費雷(Gianfranco Ferre)來擔任Dior的總設計師,這個決定,當然立刻引起保守的時裝界一片罵聲,但是,費雷接手一年後的一九八七年,Dior在巴黎舉行費雷處女秀「Ascot Cecil Beaton」,以簡潔的線條、高雅華貴的用料、以及堅持鮮豔的原色轟動時尚界,也為阿諾特的時尚王國打下第一場勝仗。
相對於Dior,一九五二年創立的紀梵希(GIVENCHY)算是年輕的法國品牌,紀梵希創立品牌後的第二年,美國影星奧黛麗赫本拍攝電影「龍鳳配」,因為遍尋不到合適的戲服,最後在巴黎選了剛剛出道的紀梵希,此後,赫本與紀梵希合作了四十年,一直到阿諾特接手為止。
與奧黛麗赫本連結的優雅品牌,阿諾特接手後卻找來被稱為「英國時裝界的野孩子」的鬼才設計師約翰.加利安諾(John Galliano),大搞煽情、華麗與放浪形骸,一如費雷,兩人的合作再度創造無窮的話題,阿諾特的銀行帳戶不斷湧入鈔票,加利安諾則成為家喻戶曉的頭牌設計大師。
阿諾特使用顛覆手法從不嫌膩,三月底剛剛結束的巴黎時尚周,他新聘英國女設計師費蘿(Phoebe Philo、原Chloe首席設計師,Chloe鎖頭包的原創者),再度從實用主義的風格延伸更多品牌個性,拯救差一點在金融海嘯中滅頂的品牌Celine。
Celine服飾具有柔中帶剛,實用不囉嗦的風格,是深受高大金髮的西方女性專業律師、銀行家喜愛的服飾品牌,阿諾特在一九九六年以五億六千萬美元買下這個品牌,這兩年遇到金融海嘯,Celine的客戶堪稱是重災區,阿諾在此時找來費蘿,自己則大手筆整頓Celine的財務,把一○○%的庫存全部銷毀、關掉美國所有的店面(僅保留一家)、從檔次較低的百貨公司撤櫃,一口氣清理掉一.五億美元、約新台幣五十億元的庫存。阿諾特的財務與行銷手法,和他找設計師一樣,充滿了令人瞠目結舌的顛覆性...
《今周刊》694期更多精采文章
◎封面故事:敲開豪宅大門學致富/他們靠什麼白手起家變有錢人
◎特別企畫:數位相機代工大王傳奇:佳能董炯熙
◎話題人物:全球最大時尚精品集團LVMH掌門人:歐洲首富阿諾特
◎個人理財:投資型保單挾新服務重出江湖
◎征服股海:多方壓力漸增 八千點以上選股難度增加
◎封面故事:劉友威縱橫股市26年 淬煉一身絕技
◎美國商業周刊:iPad真能攻下商務市場?
◎高科技:山寨平板機將成兩岸電子業新指標
◎焦點新聞:錸德本業低檔求生 業外虧損起伏大/投資人卻步
◎征服股海:利多、利空雜陳 台股宜留意M頭危機
【本文未完,更多內容請見《今周刊》694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