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Science)雜誌算出,人身體最好的年齡是23歲,取正負5%,21~25歲大概是人一生中最美好的5年。過了25歲,人體就開始老化,只不過老化的速度很慢,到了40歲會有一個明顯的向下轉折,老化速度加快,50歲就進入老年期。
在醫學上是用「生育的年齡」來區分,亞東醫院內科部主任王治元說:「當一個人不具有生殖能力時,就是進入老年期,一般女性約在50歲停經後;男性則在55歲,雖然還能製造精蟲,但是沒有正常的生殖能力。」
現今社會50歲的人,大部分不會接受自己是「老年人」,因為大家都積極地抗老化,王治元更指出:「變老是幸福的!因為這是一個成長過程,當我們知道明天會更老,就會努力把握今天;不過有些人不認同,而且這些人對於『抗老化』的定義是50歲想回到30歲,80歲想回到50歲,那是不可能的!」
續發性老化 三個因素
急性疾病:泛指一般病毒及細菌感染的過程,在任何感染下,身體都會有發炎反應,發炎反應會產生許多自由基,造成老化,因此即使一般病毒感染的感冒也應盡量避免。
慢性疾病:慢性疾病包括糖尿病、高血壓、抽菸造成的慢性阻塞性肺病、高血脂等,都會加速老化,其中以糖尿病、高血壓最容易加速老化。
環境因素:包括抽菸、酗酒與其他違禁藥物的濫用等,或處於高污染、高噪音、高壓力的環境。
原發性老化很難控制,但人們可以用方法對付續發性老化,讓自己老化的速度較慢,其中運動及規律的生活是最好的方法。
持續性等張運動 老得慢
運動是不是愈多愈好?現代的人都知道答案是否定的,王治元指出:「最大的差別在於運動是否持續,每天在固定時間內慢跑或快走半小時是最好的。有人問:我一個星期集中在星期日運動210分鐘,把一星期的份一次運動完,有效嗎?答案是『沒用的!』」
「另外,去年就有國際期刊指出,每天運動30分鐘,跟每天運動1個小時,長期下來抗老化的結果是一樣的。」王治元說,持續運動才是關鍵。
但要做什麼樣的運動,抗老化的效果最好?王治元說:「就是等張運動。等張運動有別於等長運動,等長運動像是舉重、三鐵,是讓肌肉發揮最大力量,熱量消耗高,但當肌肉緊繃時,會對心臟產生負壓,對心血管是不好的。」
「而等張運動是讓肌肉協調性更好,最好的例子就是慢跑及快走,另外,瑜伽、騎腳踏車、游泳也都是很好的等張運動。」王治元說。
王治元覺得快走又比慢跑好,而什麼樣的快走速度最恰當呢?王治元說:「要視年齡調整,用相對的觀念去看,像40歲的人快走1分鐘可走60到100步;60歲1分鐘約走40到60步;而最近的口號『日行萬步』比較適合年輕人,70、80歲的人1天走2000步就很多了,不然他的膝蓋、關節會受不了。」因此視年齡調整速度最為恰當。
熬夜、生活不正常 老得快
適時的放鬆自己、不熬夜,過規律的生活也是抗老化必須的作法,王治元說:「沖繩的老人幾乎都很長壽,他們規律的勞動、無壓力的工作是很重要的因素。都市裡的人們大部分都活在競爭、高壓的環境中,沒辦法像長壽村的人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因此要適時的放鬆自己、不要熬夜。」
「像我們當醫生的平均壽命較短,不是因為我們常接觸病人,而是不斷工作,熬夜、生活不正常,醫生常常『有嘴講別人,沒嘴講自己』,不斷在做一些加速老化的事情。」王治元說。
王治元也指出,2010年的內分泌年會,剛好討論抗老化的議題,「可以用運動、飲食來抗老化,但能不能用藥物來抗老化?」答案是「可以的」,就是「男性賀爾蒙」及「女性賀爾蒙」,但它們是用來改善老化的過程,而不是讓老化停下來;例如改善女性更年期的症狀、讓男性的肌肉更有力。
生長激素抗老 國內不能打
「有一種賀爾蒙叫『生長激素』是最受爭議的,因為它有風險性,1990年從新英格蘭醫學雜誌帶起這個話題後,威斯康辛醫院的Dr. Rodman做了一個臨床實驗,證明生長激素可以讓老人皮膚變厚、組織變得強壯。」王治元說,「生長激素的確可以改善老化症狀,但也會增加罹癌的機率。」
儘管國外已行之有年,但台灣目前還沒有開放施打生長激素,王治元提出一個觀念,「如果老年人打,而且可以穩定的接受檢查,將生長激素控制在一個核可的範圍內,可減少癌症發生的機率,目的是在改善晚年生活品質,我覺得可行性是可以討論的。」
「如果你問人生幸福的基本條件是什麼?我要告訴大家,就是變老!因為只有隨著年齡增長,才能累積人生智慧,所以不要怕老。」王治元說,「別忙著買股票,賺錢之餘也要規律生活,才能快樂地慢慢變老!」……
※理財周刊503期更多精采文章:
◎封面故事:超越大盤操盤操盤術 重壓3類股
◎封面故事:人民幣升值效應 中概內需利多
◎封面故事:上看8500點 看好觸控、散熱模組
◎新聞熱線:呂學錦當仁不讓 推銷自家雲端服務
◎新聞熱線:簡滄圳:大潤發帶路 潤泰新進軍大陸
◎特別企畫:逆風而上 CEO真本領
◎特別企畫:台北凱撒皮金營 珍惜工作 沒下班時間
◎特別企畫:南仁湖李清波 打斷手骨顛倒勇
【完整內容及圖表請見《理財周刊》503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