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萊的〈雲雀之歌〉共一百零五行分二十一節,每節五行,由四個揚抑格三音步和一個抑揚格六音步組成,韻式為ababb。詩人匠心獨運地設計這樣的四短一長的音步,正是為了模仿雲雀「常在一陣短促的啼鳴之後拖帶一長聲尾音」的節奏。全詩的音韻輕快激昂、意象環環相扣,內容與形式珠聯璧合,有極高的藝術成就,就連自視甚高的浪漫派前輩大師華茲華斯(William Wordsworth, 1770-1850)也自嘆弗如。
〈雲雀之歌〉第一至四節描寫雲雀從地面一飛沖天,高歌翱翔於蒼茫暮靄的神采。第五至七節用晨星、明月和霓虹的視覺印象來讚揚雲雀的歌聲。第八和九節,詩人把雲雀比喻做自己,想用詩歌喚醒人類的情感,卻又寂寞如深閨少女。第十至十二節呈現雲雀的歌聲似飛螢的流光、玫瑰的芳香和雨灑的花朵,可惜都不為人間重視──恰如詩人的心聲。第十三至十五節探詢雲雀快樂的根源,亦即追究詩歌存在的價值。第十六和十七節詩人歌頌雲雀永不枯竭、看透生死的愛,也是他對自己的期勉。第十八和十九節傾訴芸芸眾生的不幸和悲憫,最後兩節揭露了詩人的志向:用詩篇效法雲雀把希望帶給人間──全詩雖然使用了大量比喻,但每一個比喻都是一幅生動的形象,層次分明毫無累贅。
雪萊藉著雲雀遨遊天空、遠離地面的形象來抒發自己追求光明、鄙視現實的理想。但是雲雀不知人間的苦痛,所以沒有「愛太過的悲哀」,詩人卻要面對理想不能實現的煩惱,必需在不停的感傷中勇敢超越。他說:「倘若我們天生/不會哭泣流淚/那要如何才能感受你的愉悅……」可見詩人心中明白:醜與美、悲與喜是所有事物並存的兩面,正如哭泣是愉悅的源頭,不完美正是追求完美的動力。他自己短暫的一生也一直秉持這個信念,勇敢地向醜陋與不公宣戰:反對封建專制、抨擊社會弊端、追求平等博愛、歌頌民主自由。無怪乎拜倫推崇雪萊:「他是最無私而善良的人,比我知道的任何人都更能為別人而犧牲自己的財富和感情。」
誠如朱光潛先生所說:「世人讀過雪萊的〈雲雀之歌〉再讀〈夜鶯頌〉(濟慈),可以看到浪漫時期的兩種面貌……」我想這兩種面貌,不止是積極和消極、進取和逃避的對照,大師指的應該是:一個完整的浪漫主義者,必定能同時包容雪萊的「無私」(selfless)之愛和濟慈的「自我」(individualism)之覺!
詩人已遠,但那隻在暮色中迎接拂曉的雲雀,卻依然常常在世間出現。
◎作者簡介
尤克強
1952年出生於台東縣,1974年東海大學工業工程系畢業,1976年擔任東海大學企管系助教,1977年出國進修,1980年獲美國德州大學奧斯汀校區資訊工程碩士,並進入業界工作,先後任職於IBM、Schlumberger等公司研發部門,同時進修博士學位,1987年取得德州大學奧斯汀校區資訊系統博士。1988-1989年獲麻省理工學院Sloan School聘任為Research Scientist,1989-1990年轉任Kansas State Univ.商學院助理教授。1990年返國,任交通大學資訊管理所副教授,1993年借調元智大學,1996年轉任元智大學專任教職,曾任元智大學資管系主任、企管系主任、管理學院院長、管理研究所所長、研發長。2002-2003年應邀擔任北京清華大學經濟管理學院客座教授,並開始從事英詩翻譯。2003-2008年任元智大學總務長。2008年借調交通大學經營管理研究所,並任交通大學策略發展辦公室執行長,2009年8月兼任元智大學校長文教顧問。2010年3月11日因病逝世,享年五十八歲。
在元智大學管理學院院長任內,創設EMBA,因而有台灣「EMBA之父」美譽。此外,並創設元智大學管理學院不分系專班,建議元智設「桂冠文學家」,頒給陳之藩、白先勇、鄭愁予等大師。
著有《知識管理與創新》、《英語詞彙寶典》以及英詩翻譯散文集《用你的眼波和我對飲》、《當秋光越過邊境》、《未盡的春雨珠光》、《預約一季冬雪》、《夏夜聽花開 花謝》等書。
※延伸閱讀:
‧我若能得你歌中一半的歡愉必能使世人傾聽 (上)
【完整內容請見《聯合文學》四月號306期;訂閱聯合文學電子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