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面積占世界面積不到萬分之一,卻是世界第20強經濟體。成長的秘訣就在於經濟發展初期,農業奠定了厚實的基石,在此基石下建立起以外銷導向的經濟模式,出口帶動台灣經濟發展。
2002年台灣加入世界貿易組織(WTO)後,經濟自由化的腳步加快,農產品行銷必須跟上時代的腳步,才能將高品質的農產品外銷到全世界。在對外的拓展活動中,參加展覽是公認面對面最佳行銷工具,展覽亦是快速認識世界貿易商、打入市場的好機會。
國際上每年有無數的展覽,如何選對市場、選對展覽?如何在參展中成為目光的焦點?如何能在參展中成功打開國際市場?又如何從商展中獲得最佳的商業訊息?
掌握國際行情風向球
農委會國際處處長張淑賢表示,外銷競爭越來越激烈,除了把產品做好,掌握國際市場與消費者消費走向、競爭對手產品定位最有效的方法就是「參展」。因此,農委會協助廠商參與世界重要的國際綜合食品展、水產品、花卉、茶葉等專業展,地點包括:日本、美國、中國大陸、韓國、新加坡、香港、馬來西亞等台灣農產品外銷的主要戰場。
值得一提的是,農委會長期委託外貿協會(以下簡稱貿協)率領廠商到海外參展,並負責「台灣館」整體形象打造,將台灣產品介紹給全世界買家。就以6月的台北國際食品展為例,農委會規劃大型中央主題區,展示台灣百大精品、農漁牧產品,「國家形象對於業者到海外參展具有很大的影響,台灣在這部分還需要多努力。」張淑賢說。
6Action推廣福爾摩沙
農委會長期委託外貿協會率領廠商到海外參展,並負責「台灣館」整體形象打造,將台灣產品介紹給全世界買家。貿協行銷專案處處長李惠玲曾擔任芝加哥台灣貿易中心主任,擁有豐富國際參展經驗。她以貿協舉辦國際展覽的經驗,說明推動台灣農產品國際行銷做法︰
1.執行品牌形象及包裝改善;2.參加國際知名專業展覽、辦理拓銷活動;3.籌組貿易拓銷團;4.布建長期定點行銷通路;5.積極宣傳台灣優質食品形象;6.開拓新興市場提升國際競爭力。
李惠玲表示,海外參展不是貨到人到就好,應該先調查、了解當地市場的特性,作為參展準備依據,在這部分貿協也下了很多工夫,像是深入大陸31個二線城市進行市調,了解大陸消費者對台灣農產品需求,得到許多有用情報,例如︰廣州人對品牌沒有那麼重視,有59%人對大陸貨與台灣貨感覺沒有差別,但是另外有86%及83%的人認為,產品品質以及口味會影響他採買的意願,假如有好的品質,4成5的人認為可以多付出3%價格採買。
參展制勝3大眉角
談到台灣外銷自然不能忽略日本,「東京國際食品展」為亞洲第一大及全球第三大食品專業展,基於日本為台灣第一大出口國,農委會每年均帶領農產食品業展參展,為國內業者拓展日本市場的重要途徑。一如台灣的貿協,「日本貿易振興機構」(The Japan External Trade Organization , JETRO)是推動日本企業海外參展的推手,日本貿易振興機構成立已逾52年,在日本國內設有30多處據點,海外計有70多個分支機構,是日本最重要的經貿推廣組織。
日本貿易振興機構顧問食品產業代表田中善弘(Yoshihiro Tanaka)擁有30年國際貿易經驗,他表示,對參展廠商而言,國際展覽的目的就是要開發代理商、進口商,打入目標市場,因此參展前的準備,攸關交易成功機率。
一、參展前
思考「要讓自己成為有魅力的廠商?」在攤位佈置上要突顯特色;準備商品的簡報、資料,資料要用當地國的語言加上英文;準備試吃樣品;報價單的準備也不可少,因為牽涉到進出口,在貿易條件上要註明清楚,例如:FOB、C&F、CIF,交易條件,包括︰cash on delivery、L/C、DP、Advanced payment,「日本貿易振興機構會事前調查看哪些buyer適合業者,提供他們名單,有些積極的業者就會在展示會之前寄出邀請卡,讓買家留下印象。」田中善弘說。
二、正式商談
首先要熟悉當地國國情、文化習慣,讓雙方建立信任關係。和參展人員應對,在不失禮的情況下先詢問人員背景,是一般民眾或代理商?他來參加展覽的目的?為了有效分配時間,應該把主要時間花在buyer身上。
田中善宏認為以下資訊是否提供,是買家決定購買關鍵:1.原料成分;2.保存期限;3.價格;4.包裝方式;5.相較於競爭商品的優勢;6.在生產國的銷路。這些資料一定要提供。
田中善弘強調,商談時有「如果有會當地語言人才會更有利,如果沒有,翻譯素質就很重要。」商談後運用e-mail後續溝通時要儘早回覆,如果無法立刻決定,也要寫個簡短回信,讓對方知道你收到信。田中善宏建議廠商準備一些商談紀錄表,把對方名片黏在紀錄表,紀錄對方資料、有興趣的部份、對談內容,協助回想當天商談的內容。
【完整內容請見《能力雜誌》2010年4月號,非經同意不得轉載、刊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