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院逞一時之快 綠營回頭太難
馬英九總統在ECFA辯論會上,直攻民進黨立院黨團杯葛ECFA報告,不但讓蔡英文無力回批,而且從政策會執行長柯建銘在會後記者會、到周一的立院黨團持續辯駁,皆無法挽回頹勢。
民進黨在國會的持續肢體衝突,很顯然地,讓該黨再次淪落到被貼上「草莽」、「非理性」的政黨標籤。周一立院教育委員會確認上周會議議事錄,民進黨團再次上演全武行,蔡英文聽聞之後說:「我昨天的專業形象都被打掉了。」不但道盡蔡英文無力掌控立院黨團的窘態,也柔性表達對黨團動輒肢體對抗的不滿。
事實上,馬英九在這個關鍵點上,完全抓住媒體的焦點,掌握了電視動態畫面所最需要的言語,也就是觀眾能夠暫時性擷取的僅是一個瞬間的結果,而非冗長的過程敘述。馬英九數次提到民進黨的非理性面,甚至還利用提問與追問時間陳述,即使不是很合辯論法則,但是效果是成功的。
祇顧批判、作秀味濃 被扣上「杯葛」大帽
會後的媒體民調,幾乎一面倒地呈現馬勝英敗的結果,讓原本被認為可以輕鬆獲勝的蔡英文相當難堪。其中,民進黨團在國會的走樣演出,被解讀是蔡英文「敗戰」的罪魁禍首之一。
其實,民進黨在立法院對於ECFA並沒有進行過全武行,行政院到國會報告,綠營也都有參加,祇是未全程參與就先行離席,到議場前或黨團自行召開記者會痛罵行政部門。當時的民進黨,或許得到一時的快樂,卻忘了這些題材有朝一日會被執政黨的總統在特殊場合拿來「抹黑」,想解釋又不宜、再解釋已太遲。
民進黨團在國會三次要求成立監督小組,皆被打回票;六次在委員會專案報告中,都提案要求相關單位配合提供資訊,也大多未獲得處理。而通常民進黨的提案一出,讓會議主席有機會宣布散會,這就使外界有一種觀感--唯恐民進黨大鬧議事,祇好會議草草結束,變相讓民進黨帶上「杯葛」的大帽。
然而,民進黨團的阿Q心態也頗濃厚,認為把戰場拉到黨團會議室,痛批給媒體報導就像是吃快樂丸,黨團成員口徑一致、批判聲此起彼落,批完即鳥獸散,祇是,政治並沒有像民進黨想的如此簡單,早知今日要氣急敗壞地解釋,何不當初深入虎穴一探究竟。因此,沒有人參加ECFA對國會的報告會議,被對手扣上「杯葛」又有何不對?……
【全文未完,完整內容請見《新新聞》1208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