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一世紀的第一個十年,只剩下半年多一點。《天下雜誌》「二○一○一千大調查」在此刻出爐。調查結果清楚揭示,接下來的十年,經過金融海嘯大浪淘洗,以及兩岸簽訂台灣第一份全面性的經貿協定ECFA之後,台灣的企業將進入全新的競爭局面。
機會與威脅,總像兩兩對生的葉子。在這新的競爭時代裡,面對中國與全球,企業比的將不再只是營收規模的大小,比的更是靈活、彈性和耐力。
在一千六百家進榜「一千大製造業」、「五百大服務業」和「一百大金融業」的企業,有多達三百九十家,去年交出營收不見得成長,獲利卻至少翻了一倍的成績單,展現了超高的彈力。這些「高彈力」企業,有些甚至被認為是ECFA下的受害產業。很有可能列入早收清單的金融業,則都已經在三個登陸選項中擇定戰略,就戰鬥位置。
朝野陣營論述,始終無法讓民眾和企業清楚了解ECFA對台灣的影響有多大。ECFA的真相到底是什麼?《天下雜誌》解剖ECFA,說出馬英九和蔡英文在「雙英辯論」沒有對焦的四大真相。
ECFA,無庸置疑,已經成為台灣最具知名度的英文單字。
台語諧音為「ㄟ擱發」的ECFA(Economic Cooperation Framework Agreement),中文全名是「兩岸經濟合作架構協議」。
這將是中華民國與中華人民共和國史上,第一個全面性的貿易協定,涵蓋兩岸間商品和服務業貿易、投資保障、智慧財產權、防衛措施、經濟合作和經貿爭端解決機制。
更深一層含意是,由於兩岸皆是WTO會員國,這將是個有國際效力,一簽署就不得反悔,不得逆轉、決定兩岸長期經貿走向的關鍵協議。
ECFA對兩岸的重要性,一位金控董事長形容,不只二○一二要競選連任的總統馬英九著急,二○一二將退休的中國國家主席胡錦濤可能更急,因為這關乎他在歷史上的定位。
四月二十五日,台灣舉辦了有史以來第一次,總統與在野黨主席的政策辯論。然而根據各家民調,還是有一半以上的民眾,搞不清楚ECFA到底是什麼。雙英對辯,許多沒有對焦的關鍵議題,到底真相是什麼?
爭議一:自由化幅度有多大?農產品談不談?
蔡英文:十年,包括農產品在內,九成商品自由貿易。
馬英九:農產品不談,很多國家降稅時程超過十年,開放幅度低。
真相:ECFA只是架構協定,後續商品協定才是談判重點。
雙英對辯最大的爭論點,第一是WTO到底有沒有規定,十年內必須開放九成產品?大陸農產品會不會傾銷到台灣,影響農民生計?
曾任民進黨執政時期成立的中華經濟研究院「台灣WTO中心」副執行長劉大年明確指出,世界貿易組織GATT第二十四條,對於開放程度的字眼非常模糊,並沒有寫明九成。至於十年,的確出現在備忘錄上,但針對敏感產品,得延長為十五年。事實上,這都只是原則,韓國的蘋果、梨子雖然對美國開放,但降稅期拉長到二十年。東協與中國敏感農產品降稅,最終稅率仍高於五○%。
「重點是,實務上兩岸不能損害其他國家的權益,不要讓其他國家反對,」一位前經濟部長分析。
更重要的是,即使不再開放農產品,台灣核准進口的大陸產品,從產品項目來看已佔多數。根據三月統計,台灣准許大陸農工產品進口八六三五項,佔總貨品數量八成。
但劉大年認為,蔡英文的確點出了一個重點:不論是農產品或工業,台灣未來如果想與其他國家簽自由貿易協定,大家一定要客觀面對,要有開放的準備。
【全文未完,完整內容請見《天下雜誌》446期;訂閱天下雜誌知識庫;訂閱天下雜誌電子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