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內有很多操盤高手,在學生時代就開始投資。他們投資的初體驗,
在青春的歲月中,激起了什麼漣漪,讓他們決定走投資這條路?
1990年代,當時台北股市大多頭行情,不論法人或散戶都可以輕易在股市發財,就連券商小妹的年終都可以80幾萬輕鬆入袋,更不要說許多上班族因此開起賓士、戴起鑲鑽的「滿天星」了。
學歷成為心傷
大約10年前,賴聖唐留著剛退伍的小平頭,拿著東海大學國貿系的學歷,跟一大群年輕人到證券公司面試。沒想到,面試的時候,主管拿著一大疊履歷,毫不在乎的對賴聖唐說:「我只要兩個人,就有上百個碩士來應徵,那你私立大學畢業的來這裡做什麼?」賴聖唐心裡打個冷顫,想著:既然如此,為何還要找我來面試?
沒想到主管又開口:「這樣吧,反正我們已經沒你的位子,如果你拿不到坐著的工作,你可以站著工作吧?或是自己帶椅子來上班?」他再度羞辱賴聖唐,就像在賴聖唐心頭狠狠一記重拳。
當時有個系上的學長給他建議,讓賴聖唐對自己的未來又重燃信心。剛好當時母校系上舉辦校友會,請到當時已是市場上的操盤名人、現為康和證券自營部投資總監廖繼弘,到系上演講。許多東海國貿系和外系的學生,聽聞知名學長蒞校演講,興奮不已,各個群聚在教室,等著學長廖繼弘給他們開釋。
有為者亦若是
演講結束前,萬頭攢動中,有一隻手舉得高高的,那是求職碰壁的賴聖唐。他問,「學長,我該怎麼做,才能像你一樣?」
賴聖唐,目前為寶來曼氏期貨自營部副總經理,今年6月獲得金彝獎傑出期貨人才獎。10年前的他,卻什麼都不是,只想從傑出學長口中,獲得一個希望。
廖繼弘回答說,「學弟,你需要一個商科研究所的學歷,這就是該產業的生態,這沒辦法的。不要自我否定,也不要想太多,趕快去讀碩士就好。」(廖繼弘後來也去念政大企研所。)
失敗是最好的養分
這句話,賴聖唐聽進去了。沒多久他就到美國喬治華盛頓大學去念MBA,念書的期間,他每天進行當日沖銷(day trade),就是要快速累積交易的經驗。當時,在國中教數學的賴媽媽給了他1萬美元讓他當投資基金,他最高紀錄曾把這1萬美元,變大到2萬美元,包括Qualcomm和Amazon,都曾經讓他賺了幾倍的價差,前者甚至漲了4倍。然而,賴聖唐回想,這些年輕時的投資甜頭,對投資技巧的幫助有限,反而是當時失敗的經驗,讓他重新看待自己的投資。
時間是2000年3月,當時那斯達克指數曾一天內下滑500點,最高一度飆破5000點,這種崩盤速度讓他感到前所未有的恐慌。有天,他看著當天行情那次達克指數從100、300、400點下滑,他看著節節下挫的盤面,第一次體會到市場可以波動到這種程度,直到收盤之際,麻木到無法做任何反應。當天晚上上課時(美國的MBA課程多為在職商界人士開課,所以是晚上上課),他身心俱疲、無法思考,這時他口袋也只剩不到5000美元了,這次重挫讓他重新看待投資市場的威力。回國後,他開始重塑自己的投資技巧。
賴聖唐的校園投資故事,是他日後成為專業投資人的重要過程。很多投資界人士,從校園時代就開始投資股票或研究期貨。包括禮正投顧總經理毛仁傑、大眾證券自營部副總經理張智超、華信投顧總顧問陳偉城等,都在求學時就開始藉由操作或研究,發掘自己在這方面的興趣。
從校園開始萌芽
他們甚至在學生時代的操作,就有優異的績效表現。例如和賴聖唐同為61年次的張智超,在台大念研究所的時候,還曾經在電視台的投資頻道幫觀眾解盤,也曾受過理財作家蔣雅淇的專訪,儼然是投資神童。張智超在學生時代接手母親手中的殘股,全部賣掉為35萬,自己重新投資操作,就把它變成100萬元,而且只花了3個月時間,母親看到他這麼有天分,還不斷加碼給他幾百萬元,給他操作。
雖然張智超後來入伍,遇到網路泡沫化,退伍時幾百萬元的資產已經縮水剩沒多少,幾乎賠掉一棟房子;自責甚深的張智超,有段時間還無法從投資失利的陰影中走出來,好在有樂觀堅強的母親在旁鼓舞,讓他重拾投資的信心(詳見344期)。
張智超的母親在回憶這段過程,形容他「非常投入」股市的研究分析,甚至常看書看到三更半夜,她堅定相信兒子在這方面卻有天分,因此一路支持他去發展成為專業操盤人。
摸索自己的未來
56年次的華信投顧總顧問陳偉城,為了要走向專業投資人的這條路,也花了一些時間摸索自己的志趣。陳偉城在大學念機械系時,因為一名學長在地下盤商玩紅豆期貨(當時還未開放上市),給了陳偉城轉讀商學院的念頭;而他在考碩士班的時候並不順利,甚至考了幾次才上榜。無獨有偶的,陳偉城最大的支持者也是母親;當時機械系仍是熱門科系,而他放棄工科改讀商科,是母親一路鼓勵,才讓他堅持理想。
考上成功大學企研所的陳偉城,就訂《亞洲華爾街日報》,並且到外匯公司打工,積極為自己的專業打底。然而,就在他研二的上學期,正準備要開始著手論文之際,罹癌的母親病逝,不久又失戀,遇到雙重打擊。
那個寒假是他人生中的冬天。料理完母親的後事,陳偉城回到成大後開始找老師寫論文題目,這時許多同學都已經挑完指導教授,只剩下一位指導期貨的教授。 由於當時國內期貨市場尚未開放,是較為冷門的金融商品,但在老師的引領下,他反而感到十分有興趣,老師見他聰穎靈敏,還要他擔任期貨社社長,時常邀請業界專業人士蒞校演講,更讓他確信要走期貨這條路。最後,陳偉城以一篇「石油期貨」的論文,取得了MBA的學位。
在校這段過程,陳偉城雖沒有直接操作期貨,但由於大量的閱讀分析,奠定他在期貨研究的實力。畢業後,剛好國內期貨市場開放,陳偉城告訴自己:想要迅速出人頭地,就要到新的領域發展,這是個大好機會!陳偉城進入國內首家期貨公司──日盛期貨擔任研究員,因為文筆不錯,常受邀撰寫專欄,包括期貨、外匯等全球金融商品,都有他筆耕的痕跡。2000年政黨輪替,當時台股一瀉千里,陳偉城擔任自營部經理,連續放空後,幾乎是開盤就賺錢,投資報酬率高達400%,是他的得意之作。
改變投資哲學
翻閱這些專業操盤者的過去,不禁讓人想到:其實有天分的操盤人,幾乎在校園時期就預告了未來的樣貌,或是一次慘跌的投資經驗,或是一次偶遇的成功經驗,都奠定將來在投資界發展的基礎。
像是禮正投顧總經理毛仁傑就說,他在學生時代開始投資股票,發現它的魅力跟自己志趣相契之處,「那真的是很幸運的一件事情。」他解釋,當從市場上實戰投資經驗,可以驗證自己所推演出來的結果,那是一種莫名的滿足感與成就感。
現在,在各大學校園中仍有許多年輕學子,正前仆後繼投入股市,尋找下一個贏面與機會。在賺錢與賠錢的同時,也在尋找自己未來發展的樣貌,希望有一天也可以是專業操盤人;沒有人敢小看他們,因為,來日他們都有機會站上舞台,成為投資界的明日之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