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ofile
齊豫
生日:10/17/1957
星座:天秤座
血型:O
代表作品:1979年首張專輯《橄欖樹》 、1997年《駱駝.飛鳥.魚》獲得第九屆金曲獎「最佳國語女演唱人」、2004年佛歌專輯《唱經給你聽之一‧順心》、《唱經給你聽之二‧安心》、《唱經給你聽之三‧快樂行》、2010年詩歌專輯《The Voice》
齊豫是許多四、五年級生的偶像,在台灣仍然封閉高壓,猶如喘不過氣的七十年代,齊豫引吭高歌李泰祥作曲,三毛作詞的〈橄欖樹〉,將台灣人的想像帶進一個集體渴望流浪的年代。
流浪究竟意謂著什麼?那時還沒有開放觀光,到美國留學猶如鍍金,年輕人普遍唱西洋歌曲,知識份子擔憂著本土的失根,一個遠赴西班牙尋找愛人的三毛填了這樣的詞:「不要問我從那裡來,我的故鄉在遠方。」齊豫紅遍街頭巷尾的〈橄欖樹〉,於是攪動著流浪的情緒。
齊豫已多次講過她在唸大學時,參加金韻獎和民謠風比賽,唱紅〈橄欖樹〉和葉佳修譜曲的〈鄉間小路〉的經過。多年後回憶年輕時自己的表現,齊豫說其實當時很單純,沒有太多的想法,只想要把聲音唱得美美的,而她也完成了這個任務。
美麗的地方就在於,齊豫擁有一付上帝賜給的歌喉,她唱出來的〈橄欖樹〉,在那個年代裡,就成為集體想像的昇華出口。當時,我們常想像帶著波希米亞和吉普賽風格的齊豫,一定喜歡流浪和在遙遠天涯相遇的滋味。
最少,三十多年來齊豫給我們的感覺,也會像普契尼筆下的《波希米亞人》的咪咪,敢愛敢恨,生命色彩濃烈如大溪地,愛恨都極用力。
五十一歲,夠不夠給生命下個第一章回的註腳呢?連齊豫自己都笑著說,不,看倌們,你們全都誤會了,我齊豫是個相對穩定的性格,我常常想很久,策畫很久後才會有行動,。是三毛出發去尋找橄欖樹,三毛不是齊豫。
可能我的穿著讓人有流浪的感覺吧
這一代的年輕歌手,當然也記得齊豫。幾年前,孫燕姿就曾經翻唱過〈橄欖樹〉,用她自己的風格來詮釋她自己生命裡的「鄉愁」。孫燕姿說,小時候爸爸常對著她唱這首歌,成為她音樂路上的啟蒙。孫燕姿的風格多了搖滾味,和齊豫一樣美美的聲音貫穿耳朵,她應該沒有體會過齊豫當時給台灣人帶來的神秘想像,也不再有出發去尋找橄欖樹的衝動。孫燕姿的爸爸,和齊豫應該是同一代的人。
二O一O年,齊豫出了新專輯《The Voice》,她披著披風走進Churchill爵士酒吧,拍照,也接受訪問,在吧台前慵懶地撫弄高腳杯,讓人想起也常在吧台前出現的,步入中年後的瓊妮蜜契兒。齊豫說,她也喜歡過瓊妮蜜契兒唱的〈Both Sides Now〉。她用略為快速的聲調,帶著笑意:「可能我的穿著讓人有流浪的感覺吧。」真的,只有衣服嗎?
她知道大家總是會回到〈橄欖樹〉,從橄欖樹下出發理解、瀏覽她在歌唱歲月上的轉變。2010年齊豫在工作室錄製《The Voice》時,還跟工作人員提起她最後一次站在個人演唱會的舞台說的那席話:
「年輕的時候只要唱到橄欖樹,都會跟大家說要一起尋找自己的橄欖樹;唱了十幾年之後,我會說大家現在應該都已找到自己的橄欖樹;自修了這麼多年,直到這次站上北京演唱會舞台,我突然領悟到其實理想不一定追尋可得,而是要去成為……,我期待成為自己唱了這麼多年的橄欖樹。」
這番感言,是齊豫進入中年後的感想,頗有「見山是山,見山又不是山」的禪趣,那時,距離齊豫於O二年展開─或照她的說法,學會膜拜後,已隔多年。她唱的佛歌,也在在顯現出中年心境的淡定寧和。
【完整內容請見《魅麗》2010年5月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