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質疏鬆症的發生
骨質疏鬆症是一種骨骼異常的疾病,隨著年紀的增長,骨質會逐漸流失,而使得骨頭強度變差,導致骨折的機率增加。骨質疏鬆症主要發生在老年人,一旦老年人跌倒,其因為骨折而間接造成的死亡率也會比一般人來得高(根據健保資料統計,發生髖部骨折的老人,一年內死亡率男性為22%,女性約為15%),所以「預防跌倒」是銀髮族照護的重要課題。
但是糟糕的是,骨質疏鬆都是無聲無息的發生,平時很少有症狀可以讓患者有所警覺,往往是等到發生嚴重骨折後,才知道原來自己已經是骨質疏鬆症的受害者了。因此,及早預防是防治骨質疏鬆症的唯一途徑。
骨質疏鬆症可分為原發性(Primary)與次發性(secondary),原發性又可分為停經後骨質疏鬆症(又稱type1 osteoporosis)及老年性骨質疏鬆症(又稱type2 osteoporosis),約90%的骨質疏鬆症是此類型。而次發性骨質疏鬆症則可能是因為維他命D不足、副甲狀腺亢進、甲狀腺機能亢進、營養不良,或是由於藥物如類固醇、肝素、甲狀腺素等等所引起,約佔10%。
骨質流失是漸進式的,並不會一瞬間就從飽滿的骨質流失到只剩下空空洞洞,因此定期透過骨密度測量,可以清楚顯示自己是不是骨質疏鬆症的高危險群。
骨密度測量的方式
透過DEXA可清楚看到骨質疏鬆的嚴重狀況。(健康世界/提供)
關於骨密度的測量,目前以DEXA(Duelenergy X-ray absorptiometry,雙能量X光骨密度測量)為主要工具,具有省時、方便、準確、病人接受放射線劑量也較少的優點。依照世界衛生組織(WHO)的定義,T-score介於-1~-2.5標準差(SD)之間為「骨質流失」,小於-2.5就是「骨質疏鬆症」。
醫學上尚有將骨骼切片併電子顯微鏡之骨骼組織型態分析,但是因為這種檢驗方法具有侵襲性,所以臨床上較少使用。而生化檢查對於骨質疏鬆症的診斷幫助並不大。
另外,坊間有些藥局或是活動上所使用的超音波儀器,主要是測量腳跟橈骨的骨密度,受測者只要將腳放上超音波平台上,不到1分鐘即可檢測完畢,相當快速。但由於所測量的部位是位於身體的末端,並非中軸骨,如果單以末端部位的骨密度判斷全身之骨密度,容易發生誤差,因此目前WHO仍未將超音波檢測作為診斷骨質疏鬆症的標準。
預防骨鬆,就從生活改變開始
要預防骨質疏鬆症的發生,可以簡單的從日常生活的習慣著手,尤其是骨鬆高危險群者,如年齡老化、停經婦女、體重太輕、抽菸酗酒等,都更應該為了老年的健康生活即早做準備。從可控制因子方面做調整,例如戒菸、節制飲酒、補充鈣攝取、定時定量的運動等,都可以防範於未然,減少骨鬆發生的機率。
˙規律運動:建議盡量是針對長骨的牽動、拉動和擠壓的運動,如步行、慢跑、騎單車等,老年人運動也可以幫助增強肌力,減低跌倒的風險。
˙多曬太陽:陽光可以幫助身體產生維他命D,而維他命D是增強腸道吸收鈣的媒介,還可以使骨骼再造速度加快。
˙補充鈣攝取:從日常飲食中盡量多增加含鈣量高的食物,如牛奶、小魚乾、鮭魚、沙丁魚、豆腐、黃豆、海帶、芝麻、深綠色蔬菜等,假若仍不足,再額外補充鈣片。
˙戒菸、戒酒:抽菸、酗酒皆會影響造骨細胞的活力,且吸菸也會導致女性性荷爾蒙減少、提早停經,而酗酒則會使得身體流失水分,增加鈣質流失,皆是導致骨質疏鬆症的原因之一。
˙增加重量:體重過輕是骨鬆的危險因子之一,根據臨床統計,太瘦的人會增加骨折的機會,而較重的體重者則因為有足夠的體脂肪,其所分泌的酵素對促進骨骼健康有一定的助益。但這單單是針對骨質疏鬆症的探討,臨床上還是不建議體重過胖。
骨質疏鬆症的防範最重要的是提早儲存「骨本」,因此建議及早開始維持運動的習慣,均衡飲食,攝取足夠的鈣與維他命D,讓骨本可以持續維持在尖峰,以因應老化後所流失的骨質,減少骨折的發生。再加上骨密度測量,確實了解自己骨質的概況,更有助於提升自己及早做準備的心態,如此才能真正有效預防骨質疏鬆症的侵襲。
【選錄自《健康世界》413期 2010年5月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