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文章

戲劇治療/不需演技的真我演出

口述/張志豪;文字整理/陳舒榆    

在一九一○年代,發源於英國的戲劇治療,早先被運用來協助精障、智能遲緩、自閉等症狀的當事人,提供娛樂、增進生活品質;直至二次大戰後,才開始結合心理治療師、戲劇人才、護士、社工等,將戲劇視為戰後心理重建的工具,賦予其教育意義,進而從戲劇元素及技巧去探討怎樣根本改善人格結構。



在台灣,由於社會制度及發展歷程的不同,目前除了少數醫療機構會藉由戲劇治療幫助憂鬱、自閉或心智遲緩者改善症狀或提升某方面能力外,其他進行戲劇治療者,大多是與社福機構合作,成員屬非自願性案主居多,主要是幫忙案主整理自我的生命經驗、重塑生活意義感,以協助他們重回人我互動的人生舞臺。





透過自我表達,體會生命真理



有將近七年的時間,我在萬華西區少服中心陪伴一群年齡十二~十八歲,來自高風險家庭的孩子,他們多半有著犯罪或家庭功能失調的複雜背景。回想剛接觸這群青少年,激烈的反彈情緒,經常動不動就在課堂上演衝突場面。然而,透過一次又一次的建立關係,再藉由「自傳劇」的演出,讓他們深刻體驗自己站上舞臺的那一刻,是可以不必在乎社會眼光,不去理會現實中主流價值的批判,只要用自己想要的形式去表達「我是誰」。透過演出,他們進入自我最真實的生命故事,體認獨特的真我,再重新反思自己的人生與志向。



或許,舞臺上整齣戲交雜著械鬥、吸毒及謾罵、叫囂的畫面,這最真實又不容世俗接受的故事,卻是這群孩子每天歷經面對的。想幫助他們,就必須試著懂得他們的語言,放下既有成見,用美感的角度去欣賞演出。現在,每年暑假,這群孩子會以自傳劇的形式在華山創意文化園區表演,如果你曾對電影「艋舺」感興趣,不妨前來欣賞孩子們的表演,就能瞭解什麼才是真正的艋舺。



一個個隱藏於背後、未被理解、沒被發現的故事,透過戲劇遊戲,讓人自在地表達自我;藉由場景演出,嘗試經驗不同的角色;進入角色扮演,瞭解角色背後的心情與想法,最後從遠觀到近距離窺見自我內在的衝突,直至獲得身心靈的整合,這就是講求內外表達一致的戲劇治療。





完成自我整合的過程



再三強調,戲劇治療不是表演,不需靠演技,更不需戴著面具努力上演內心戲。戲劇治療的精髓在於表達,以戲劇做為媒介,有系統地歷經以下三個步驟,進而達到自我整合的踏實感。



一、真的故事,嘗試自我表達:我們有很多經驗無法言說,有很多情感無法用對的語言表達,此時可藉由戲劇技巧,幫助人用更完整的方式表達自己。除了上述的自傳劇外,透過遊戲、創作的過程,也可藉此投射出許多的自我。像是當小孩哭鬧時,媽媽能運用「迴轉臺詞」的技巧,幫忙小孩將心中「覺得好委屈、別人不應該這樣對待我」的潛臺詞說出來。此舉是先藉由同理心建立親子關係,再適時引導孩子說出媽媽的潛臺詞,彼此互相理解。



二、善的理解,懂得欣賞差異:想演好一個角色,就必須拋下主觀偏見,先欣賞這個角色,懂得欣賞別人的特殊差異,才能帶來善意的連結。像是透過自傳劇,讓大家瞭解到被同儕極力排擠的某人,原來他的生長背景如此不堪與複雜。演出,讓我們得以瞭解他人的歷史脈絡,再透過個人內在情感的解析能力,進而學習尊重。



三、美的感通,學習與他人合作:要成就一齣好劇,必須劇團內所有的角色配合得宜。像早期英國會使用戲劇治療,就是因為它能在短時間內讓最多人合作,連嚴重肢障者可以躺在前頭當觀眾;有強迫性焦慮行為者,可以準確控制燈光不失誤;有豐富表演欲的人,就讓他站上舞臺當主角。既能寓教於樂,又能增添自信,提升生活品質。





與Cosplay有極大差異



一般戲劇治療常運用的核心技巧,如自傳劇、即興劇、隱喻、偶劇、故事創作等。或許有人會將戲劇治療與時下盛行的Cosplay產生連結,但這兩者在觀念上有著極大差異。戲劇治療是運用技巧進行自我探索,並藉其訴說生命故事,促成心理成長及改變。Cosplay則是透過現代人的心理投射,在人與自我之間提供了一個很遠的心理距離,雖能與其他志同道合的人進行交流,符合人要集體參與的感受,但它畢竟不是真實的社會脈絡,人會逐漸傾向一種內向感,只會愈來愈在乎自己即興的快樂感受,過於沉溺就易陷入自我中心取向。



Cosplay另一隱憂是會讓人的歷史感消失。每個人都擁有屬於自我過去的歷史脈絡,在歷史軸線上我會有我的期待,會知道如何去定位自己,一旦進入Cosplay角色扮演,它能跨越時空限制,讓人活在一個極度沒有歷史感、只停留在一個片面的角色裡,這易讓人覺得生命沒什麼值得等待,而可能造就一種極度宅化的性格。如果發現周遭有沉溺於Cosplay的朋友,不妨藉由「從這個角色寫一封信給自己」的遊戲,例如喜歡扮演月光仙子,就用月光仙子的角色寫信給自己,透過這遊戲,重新與自我建立連結,把他們從虛幻拉回現實。





善用技巧,便能找回生命的動力



在生活中,我們也能簡易透過戲劇技巧的概念,增加人際互動,充實自我整合的踏實感。



一、多欣賞戲劇表演:看戲能豐富想像力,並從中反思自己的生活目標。尤其與朋友在戲前、戲後互相討論,藉由對話瞭解思想差異,看待事情的角度及視野也會有所不同。



二、多提筆創作劇本:運用六部分故事法,將事件的主要特徵、欲追尋的任務或問題、遭遇到的困難、經歷哪些阻礙、如何應對處理、最後結果是什麼等,套用在自己身上。將整天的心情寫成一則小故事,這會讓自己有歷史感,進而產生檢視自我的能力。



三、嘗試交換角色:態度上的偏差,會讓戲劇治療的操作產生危險,像是誤解了「交換角色」的意義,以為花半天的時間,讓媽媽與小孩交換角色,媽媽就可以故意擴大孩子不負責任的態度,相信小孩只會感受到媽媽的扮演是為了教訓他,只會製造更多衝突罷了。角色交換的真正目的,是要媽媽進入孩子的世界裡,用小孩的角度去思考遇見的事,從中瞭解小孩不想收衣服是因為剛好被旁邊好玩的事物給吸引,而不是他真的不想做。



四、一周劇本分析:為自己訂下一周目標,每過完一天就回問自己的感受,覺得今天的生活是悲劇,就描繪朝下的曲線;若是喜劇,曲線當然就上揚。於一周後回顧這悲喜交加的波動,試想換了一個目標,生活的喜悲是否會變得不一樣?例如本周訂下想賺錢的目標,曲線不盡人意,那將目標換成渴望友誼,或許曲線就動人許多。「喜劇是達到目標,悲劇是達離目標」,這方式可以幫助人整理心情,是個不錯的自我療癒法。



      *      *      *      *



運用戲劇治療,是為了探究心理各層面的問題,目的在協助個人面對及處理內在心理及外在環境的衝突,而不是想到治療,就急迫地快速解決症狀,這也是台灣現階段在戲劇治療領域還需努力成長的目標。



透過演劇,只要你願意去行動、去表達、去感受,相信這世界還有許多的美好值得你去追尋。





※延伸閱讀:

‧身與心共同投入的療癒法

‧羅伯特.藍迪揭開戲劇治療的寶盒





【完整內容請見《張老師月刊》2010年5月號】


文章投票
今日訂購者 今日訪客:9753
   尚未登入
帳號(email) 密碼
文章總覽 首頁 雜誌清單 訂雜誌免費贈品 商品區
精選雜誌任選三刊2999元 流行時尚雜誌最優惠活動! 天下雜誌+任選一刊只要2980元

■注意事項

方案為本站優惠活動,贈品選項為雜誌社活動; 在本站訂閱雜誌的讀者可同時享有。

品名 方案 原價 特價 起訂日期 贈品選項  
張老師一年12期 (此方案08/26止)以收到款項為準 2016 1680

品名 方案 原價 特價 起訂日期 贈品選項  
張老師一年12期續訂(請提供續訂編號) (此方案08/26止)以收到款項為準 2016 1560


雜誌生活網│ 公司簡介system by Twins
新北市汐止區連峰街7號  電話:02-2642-3366  傳真: 02-8646-2240
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