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金十年」當幌子,配合朱立倫前進新北市
(圖片提供/新新聞)
塵埃落定,回頭看內閣改組這整個過程都成了玩笑,不太好笑的玩笑。
第一個玩笑,是「內閣改組」,比這個更大一點的玩笑,是因應「內閣改組」還抬出了「黃金十年」的口號。
簡單的事實,就是沒有「內閣改組」,有的祇是朱立倫為了去選新北市市長,交卸了行政院副院長職務,原金管會主委陳髗升任副院長、陳裕璋調去接金管會主委,這是單純的職務交接調動,不是「改組」。
在此之外,是有劉憶如換下蔡勳雄當經建會主委的變動,不過祇是多加這樣一項人事變化,也還稱不上「內閣改組」。再看經建會人事變動的來龍去脈,我們比較清楚了如此荒腔走板鬧一遭笑話的根源」」本來是要請朱立倫辭官來對內閣進行小幅改組,而且鎖定了是在政經人事上的改組,所以先動了經建會,讓「蔡下劉上」,可是接著就沒有別的進一步發展了,結果「改組」不見了,反而突顯了好像專祇是衝著要把蔡勳雄換掉才如此大張旗鼓似的。
難怪蔡勳雄憤態難平,難怪他原本不接受其他安排,最後才同意轉任中興工程顧問社董事長,搞了半天,「財經內閣」裡出問題的祇有他一個人,搞了半天,祇要換掉蔡勳雄,就能給台灣帶來「黃金十年」?
這種說法、做法,蔡勳雄不能接受,社會上又有多少人能接受?
李述德,別人動他不動
這段時間以來,爭議最多的,明明是財政部長李述德,所以一提「內閣改組」,媒體才會首先就急著問李述德的變動情況。結果呢?李述德安坐部長寶座,而且我們得到的解釋是:李部長常是「為政府揹黑鍋」。換句話說,他惹來的種種爭議,原來都不是他自己的意見,不是自己失言,而是為了替政府政策辯護、甚至掩飾而不得不然?
讓我們認真、嚴肅地問,台灣到底需要什麼樣的財政部長?尤其是在目前狀態下,怎樣的人才能稱職地扮演財政部長角色?
這個答案難嗎?一點都不難!因為情況太明顯、太清楚了,國家財政吃緊,舉債規模不斷創新紀錄,而且行政院與立法院,乃至朝野兩黨,都還繼續用減稅來收買民心,造成財政收入日益減少。
財政部長是財政的總管,更是財政紀律最重要的把關者,看看希臘、葡萄牙等國最近出的問題吧!滿天烏煙瘴氣,都是源自於財政紀律失控,赤字超級擴張,借債借過頭了。台灣也有類似的問題啊!
從這個角度出發看,那麼一個會「替政府揹黑鍋」的財政部長,正好就不是台灣現狀中需要的財政部長。財政部長不管好收支平衡,反而還要多方配合擴張支出、減稅借債,看短不看長,這樣對嗎?
更何況李述德出的狀況,有很多根本就是自己耍小聰明失言所致,和政策辯護、掩飾扯不上任何關係。
這樣一個最當被檢討、被調整的人穩坐不動,還有什麼「改組」可言?整個過程就變成了全無「改組」之實,祇平白製造出一堆「改組」的煙幕,還有「改組」的話題口水。
大鬧劇,政府行事草率
最熱鬧的話題,當然就是劉憶如和李紀珠之間的恩怨,兩人長期不合,圈內無人不知,沒道理馬總統和吳院長不曉得。所以本來的想法是:劉憶如入閣,就將李紀珠從金管會副主委位子上調開,換到國營金融機構去,這樣至少多一個位子算在「改組」的幅度內。沒料到這樣的盤算竟被李紀珠一句:「四個位子任我選」一句快語給搞亂了,最後連李紀珠也都繼續留在原位。
這場荒腔走板的胡鬧,當然跟「黃金十年」扯不上任何關係,所有曾經認真看待「內閣改組」或「黃金十年」的人,還有認真就此進行公共討論的人,結果都成了笑話當中無奈的一環。
可是鬧完了,還是留下了一些嚴重的問題,讓人不得不認真追問。
第一是,造成如此鬧劇的根本原因究竟何在?在「內閣改組」之前,馬總統、吳院長及其幕僚,到底在想什麼、又做了多少規劃準備?他們如何評價當前內閣的表現,原本又希望藉改組達成什麼樣的目標?一言以蔽之,到底是「改組」這件事一開頭就草率行事、隨便講講;還是發生了什麼事,讓本來仔細想過、規劃過的布局破局?
從行政、施政上看,這兩種可能的答案,都該高度不安。朱立倫要去職參選,是多早就做的明白決定,那麼高層的職位變動,「內閣改組」卻可以草率行事、隨便講講,政府講的話,端出來的計畫,還有什麼是我們可以安心看待的?
如果說事前做過完善規劃,那麼問題就出在「執行能力」了。一個「內閣改組」的規劃搞到沒有「改組」,這樣的執行力,尤其是院本部的核心執行力,實在教人不敢恭維,連執行「改組」都會執行出天壤之別、名實不符的落差,那執行其他政策時,又要怎樣給人民信任與期待呢?
老面孔,改組祇是白忙
第二,政府能夠掌控的財經人才到底在哪裡?整體的高級財經人力資源網絡又是如何安排、如何準備的?空放一砲的「改組」過程中,大家講來講去的,幾乎都還是那幾個舊名字、老面孔,而且其中竟然以才去職的內閣閣員為大宗。薛琦、尹啟銘,他們不是才在前一個內閣裡服務,被這個內閣「改組」掉的嗎?如果還是祇能找他們,當初「改組」不又是空忙白忙一場?
第三,「四個位子」反映的又是什麼樣的政府心態?反正國營事業位子很多,而且個個都差不多,無所謂,因此可以大方拿出來用?國營事業高層人事來來去去,擺明了成為政治酬庸,國營事業如何有效經營?退一步說,國營事業自有體制,可以不理高層人事來來去去,那麼被放到那些位子上的人,如何發揮?他們豈不就祇能尸位素餐白領薪水,要不然稍有野心作為就反而干擾了組織原本的順利運作?
這樣看看,一場「內閣改組」荒唐表現,倒也不是完全與「黃金十年」無關,這些現象、這些問題,讓我們測量了這樣一個政府距離可以打造「黃金十年」的理想團隊,還有多麼遙遠的距離!
【完整內容請見《新新聞》1211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