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國紅衫軍在街頭作亂已達臨界點,不僅曼谷市民感到不滿,政府也失去耐性,幾度談判,終於在5月3日晚公佈團結和諧5步驟,提及包括各方合力維護君主制度、政府進行國家改革、排除經濟和政治結構中的不公正等內容,並同意在11月14日舉行國會選舉,而紅衫軍也必須撤離街區,恢復市容秩序。
孰料,紅衫軍的強硬派卡迪亞將軍拒絕撤離,且鼓動紅衫軍繼續守衛他們控制的街段,並派出保安人員巡視。卡迪亞的強硬態度,使得溫和派的紅衫軍不得不聽從他的意見,繼續留在街上。
阿披實首相對於紅衫軍未能守諾感到不快,於是在5月13日下令軍隊驅逐紅衫軍控制的街區,狙擊手選定了主要目標人物民眾軍事顧問卡迪亞,在當天晚上7點20分,當卡迪亞在接受記者訪問時,頭部遭槍擊兩發,送醫後仍宣告不治。
第二天政府軍進而使用催淚瓦斯、橡皮子彈和真槍實彈掃蕩約兩千名紅衫軍控制的街區,造成七人死亡,一百多人受傷。第三天,死亡人數上升至24人。從4月動亂以來,已有40多人死亡,數百人受傷。
兩次動亂
靠泰王出面解決
政府軍威力鎮壓暴動的紅衫軍,使得街頭肅殺之氣瀰漫,是否會重演過去的歷史?回顧1973年,激進學生要求民主化,進行街頭示威抗議,遭軍警鎮壓,死了一百多人。
1992年4月,政變奪權的蘇欽達出任首相並兼任國防部長,4月16日,國會舉行開幕式,反對黨議員穿著黑衣、打黑領帶或纏黑臂章抗議非民選議員的蘇欽達出任首相。
5月5日以後,反對黨號召學生、工人和民眾15萬人在街頭舉行示威抗議,要求蘇欽達下台,詹隆等反對黨領袖還進行絕食抗議。
5月18日,軍警對示威群眾開槍,死50多人,曼谷宣佈進入緊急狀態,警方逮捕詹隆,禁止十人以上群眾集會。
這兩次動亂最後都是靠泰王出面解決,泰王對兩派鬥爭領袖,說以道德訓諭,於是這些鬥過頭的要角,偃旗息鼓各退一大步解決了彼此的爭端,不過這只是暫時解決問題,並未根本解決政治結構問題。
泰國政局的特色是每隔一段時間就會發生軍事政變,然後修改憲法,再度舉行國會選舉,出現短暫的民主氣氛,然後再度政變或動亂。
從上述的概略陳述可知,泰國幾乎每20年會發生一次大動亂,而且每次都是兩股勢力的對陣,經過鎮壓、死了一些人才會平息下來。
國王是黃衫軍的幕後支援者?
由於每次動亂後,都仰賴泰王出面解決,這次的動亂,泰王會出面嗎?許多媒體都在猜測此一可能性。
然而,泰王已高齡82歲,身體欠安,長期住在醫院療養,4月26日,從醫院出來對新上任法官進行幾分鐘的布達訓諭,希望他們善盡職責,幫助國家帶來和平。
其次,他亦不可能像1992年那樣召見衝突的兩造,召見黃衫軍和紅衫軍兩派領袖到王宮,接受他的訓諭,因為紅衫軍的背後支援人是流亡在外的塔信。
泰王對於塔信沒有好感,塔信公開指控宮中有一股勢力反對他,就是指泰王的樞密院院長普瑞姆。
普瑞姆對於塔信掌控國會半數以上席次頗為擔心,因為泰王年事已高,繼承人至今未確定,而王位繼承人需經國會同意,將來塔信即有權決定王位由誰繼任。甚至可能因此使得君主政體發生變化。因此,塔信在諸多場合被媒體指控具有共和主義的傾向。
基於以上的種種猜疑,普瑞姆在幕後支援陸軍總司令宋提將軍發動政變。領導政變的將軍們說他們的行動是為了保衛國王,甚至還戴上了黃色的臂章來表示效忠國王。
宋提將軍接管政府之後,旋即前去覲見國王,進行了交談。在發生政變前,亦即宋提與塔信的代表談判破裂後,普瑞姆立即向泰王報告。儘管並無證據表明國王直接參與了政變,但是有足夠的線索表明他至少是默許了9月19日晚間的政變。
共和主義和君主主義之爭
從塔信政權被推翻至今,泰國社會的動亂環繞在一個主軸線,即共和主義和君主主義之爭。今年4月13日,泰國外交部長卡實在美國華府出席核子安全高峰會時打破禁忌,建議對泰國君主制進行改革,讓鄉村貧民能夠更多地參與政治。他指出,要解決泰國的政治危機,或許需要改變皇室所扮演的政治角色。
他說:「這是我們必經的一個過程,我認為我們應該勇敢面對,即使是有關君主制的禁忌課題,我們也得討論…以適應先進的環球化社會。」他也形容前首相達信為「恐怖分子」,煽動國內動亂,並抨擊一些國家允許達信入境。
4月27日,政府軍公佈一份顛覆君主政體的名單,包括前首相塔信、查瓦利和宋猜等三名,以及若干紅衫軍的領袖和學者等。
政府發言人指控這些人經常侮辱君主制。軍隊逮捕兩位紅衫軍的成員,指其是共和主義份子。在泰國,批評王室是重罪,最高可能判處15年徒刑。政府以共和主義之罪名逮捕兩位紅衫軍成員,企圖很明顯。
紅衫軍為了表示他們不是政府所指控的共和主義份子,在5月5日泰王蒲美蓬登基60週年紀念日時,也在他們控制的鬧區舞台上舉辦慶祝儀式,紅衫軍領袖維拉(Veera Musikhapong)強調抗議人士對國王忠誠,沒有意圖要推翻君主制度。
泰國內政部長操哇臘在5月12日表示,將成立一個由87萬人組成的保衛皇室志願者隊伍。他強調內政部將繼續堅定不移地保護和效忠皇室,並促進國民團結。
他下令行政廳聯合各府舉辦保衛皇室和維護皇室尊嚴活動,以表達對泰王的尊重與愛戴。他說每個縣必須組織至少1,000名志願者參加效忠和保護皇室活動,全泰將有87萬8,000名志願者參加。
觀察泰國政府最近的一些行動,對於共和主義之疑慮,不是憑空想像,確實令王室以及高層泰族官員寢食難安。塔信被迫下台,可能不是「功高震主」一詞或貪污腐化可以一言以蔽之。君主政體是否持續不墜,才是關鍵因素。
泰國內政問題
各國不願介入
紅衫軍之幕後主使人是塔信,他透過視訊遙控煽動國內的紅衫軍,泰國政府將塔信打成恐怖份子。泰國外長卡實在華府的核武安全會議上公開指控塔信為恐怖份子,並指責俄羅斯、德國、尼加拉瓜等國讓塔信入境。
泰國政府意圖藉恐怖份子之罪名,由國際介入,逮捕塔信,以結束亂局。但此舉並未獲得國際社會回應。國際輿論還是認為此為泰國內政問題。
當2006年泰國軍方推翻塔信時,美國政府曾指責泰國的政變,中止與泰國有關自由貿易協議的談判,迄今尚未恢復。東協國家對於泰國政局並無干預之跡象,去年在泰國舉行的東協高峰會曾遭群眾騷擾,東協並未因此介入。
今年4月東協在越南舉行高峰會,泰國首相也因忙於內政問題而未能出席。
對於近幾天的衝突事件,聯合國秘書長潘基文、美國國務院發言人克勞利在5月14日表示關切,中國外交部發言人馬朝旭在15日也表示希望泰國各方自制,以和平方法解決衝突。
泰國君王制已有七百多年,中間經過無數次的王位爭奪,都沒有損及君王體制,至1932年在軍事政變下,才改變為君主立憲制。國王變成虛位元首,權力移轉到首相手裡。
不過,泰王重新進入政治舞台,是始自1957年9月沙立元帥發動政變。沙立元帥以保衛王國體制做為口實,並尋求國王之支援和給予合法性,泰王也感覺須依賴軍人才能保衛國家安全及使其繼續在位,因此迅速表示支援沙立元帥,軍人和泰王出現更密切的關係。
控制國會
就能決定誰繼任王位
蒲美蓬國王在1972年立其兒子瑪哈‧哇集拉隆功(Crown Prince Maha Vajiralongkorn)為王儲。
塔信在2009年11月9初接受英國泰晤士報記者訪問時表示,他支援王儲哇集拉隆功繼承王位,其理由是哇集拉隆功曾留學外國、年經、具有現代社會觀念,不會受到傳統官僚,特別是樞密院內的高官左右。
但他希望改革泰國君主政體,使之不致受到樞密院的左右,引起泰國政府不滿。塔信所以支援王儲,目標放在將來王儲若繼位後,他能順利返回泰國參政。
然而,值得注意的是,二公主詩琳通在1979年被任命為女王儲,一樣具有王位繼承權。在民間的聲望,詩琳通高過瑪哈‧哇集拉隆功,一般泰人希望詩琳通繼任為女王。
根據泰國憲法規定,最後決定王位繼承的是國會,因此,誰控制國會,就有權決定誰將繼任王位,這註定了塔信被提早出局的命運,因此泰國近年的動亂與王位繼承問題息息相關。
更多內容請訂閱玉山週報
http://www.formosamedia.com.tw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