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寫門聯彼此寒暄
順著以前九曲巷(現名金盛巷),我們漫步去探索前人在地生活的痕跡,除了大家知道的十宜樓、銃櫃與甕牆;我們在路上還可以看到以前為防止牛車車輪與磚牆碰撞而安置於轉角的石頭;也可以看到從前鄉下農家為方便取肥的小設計。而看著路上人潮日漸增多,映入眼簾的古式商店街,則是鹿港早期的經貿發源地瑤林埔頭老街。
十幾年前,這裡整個街區整修過一次,恢復了傳統街屋的樣貌,那時沒啥遊客,走在路上別有一番風情。現在假日時分,這街上可是車水馬龍,隨著人潮湧現,許多慕名而來的攤販,讓這條商店街一路延伸下去,現都可與泉州街與天后宮一帶的商圈連接,形成集合小吃、民俗與古玩的市集文化。
然而走在這路上,令人感到新奇的是家家戶戶都貼手寫春聯,有奔放瀟灑、也有厚重渾樸、還看到家中小孩寫得一手稚拙可愛的聯句,遊客每每看到自己喜歡的書體,或駐足觀看、或拍照留念或讀文釋義的讓同行者仰慕一番,就像鹿港中山路上數不清的店面招牌,皆由在地書法家揮毫書寫而成,也形成一種書法與文化結合的特色,讓文化進入居民的日常生活之中,進行一種看不見的潛移默化。
而來到鹿港的新景點,則是甫於日前修繕完成的日本公會堂(原老人會館、現稱鹿港藝術館)與旁邊的桂花巷日式宿舍區,新景點與古街在公會堂廣場交接形成垂直的動線分佈,可令遊客賞玩時,欣賞到鹿港不同時代的建築風貌特色。
墨跡在信仰裡轉悠
順著人潮走,應該沒有人會不知道天后宮在哪!而身為討海人眾多的港口,以「寶殿篆煙」來形容天后宮媽祖信仰的香火不絕,是再貼切也不過的,尤其農曆3月23日的媽祖誕辰之前,一天五、六場進香廟會,也是稀鬆平常。若想要幽靜地欣賞這裡的建築藝術,則是建議挑早晨或傍晚時分,才能悠閒地欣賞這些匠師的用心。
日治時期,鹿港天后宮因為辜振甫的父親辜顯榮生前捐獻,得以整修成現今宏偉精緻的規模,廟宇之內集合了鹿港早期文人的詩書作品,像是意樓主人陳懷澄的詩作、拿過日治時代全日本書法大賞的黃祖輝、罕見的王漢英書法墨跡、另外郭新林的門神與柯煥章的壁堵彩繪、李松林的木雕等許多中部地方首屈一指的匠師,都可在這裡一起欣賞的到,除了當時主事者的用心,更是諸位匠師對媽祖庇佑人民的一份虔誠回饋。
來到鹿港天后宮,近來新增景點是以三千多兩純金打造的媽祖與侍女神像,以供各方善男信女膜拜。在正殿當中,可看到與人同高的千里眼、順風耳神像,那份意欲聽盡民間疾苦的姿態表情,則是不可不看的木雕精采之作。
時光匆匆,隨著太陽日漸昏黃,今天導覽也將劃下休止符,還好乘著四月涼爽的天氣,帶著大家欣賞古蹟風物一路下來,倒也不覺得疲累!在導覽同時,不禁讓我想起國中老師葉大沛先生,他雖是安徽人,卻十分佩服他深入地對居住幾十年的地方付出關懷與用心去瞭解,在其有生之年先後出版了《鹿谿探源》與《鹿港發展史》等文獻,這可以說是近來鹿港研究文獻的濫觴。十多年前,當我畢業之後,再度與葉老師在書院偶遇,榕樹下的涼椅,讓我有機會再次向他請教疑惑,而他娓娓道來整個鹿港的發展經過,是那麼的讓人輕易瞭解。時光飛逝,十幾年後的我,常有機會再為他人介紹我所生活的鹿港古蹟與人文特色,感覺文化的傳承也是這樣,一代一代的延續著它不朽的輝煌歷史!
◎作家簡介
陳孟誼
彰化鹿港人。中原大學電機研究所畢業,現為工研院副研究員、新竹科學城社區大學核心教師、學程研發會總召集人。大學即參加鹿港文教基金會相關課程訓練,從事書法、篆刻與古蹟導覽研究十餘年,曾多次獲得全國書法篆刻比賽佳績。
※延伸閱讀:
‧字遊書法之城/一個鹿港文青的私房路線 (上)
【完整內容請見《聯合文學》五月號307期;訂閱聯合文學電子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