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代女性關鍵字:身心健康
1987年,張小燕於《儂儂》專訪提及,不曾設定在演藝圈的年齡,端看大環境決定她做到何時,23年後,張小燕對演藝工作的熱情不曾消逝,更絲毫不減,唯一的改變是,她在主持領域尋求突破,賦予節目靈魂,僅為了抓住妳我目光。在演藝圈佔有舉足輕重地位的張小燕,身為跨時代的女性代表人物,所想所談的,值得妳我再三細思。
也許妳會認為藝人的演藝生命有限,今日後浪一瞬間覆蓋了前浪,下一分鐘緊接著又有另一波後浪打上來,今天站在浪潮上的藝人,下一刻可能就變成後浪。
但對張小燕來說,演藝生命是沒有盡頭的,想持續站在浪潮上,便要懂得自我改變,如同她不斷改變主持風格,就是為了讓觀眾想繼續看她表演,無論時間的更迭。
張小燕在《綜藝一百》裡演戲、安排劇本,穿奇裝異服主持《歡樂週末派》,在《超級星期天》裡不計形象搞笑,到《百萬小學堂》和相差數十歲的小朋友一同主持,從節目裡看見的她,永遠新鮮百變。
張小燕說:「藝人沒理由去設定自己做到幾歲,假如沒有觀眾喜歡看妳,不用等到30歲,妳17、18歲就下來了,我覺得每個藝人應該在5年、10年有所變化,因為過去5年看妳的人,如今也長了5歲,若和5年前做得一樣,不僅觀眾不愛看,自己也會覺得膩。」
過去張小燕曾說,每天都要翻成績單,如今亦是,不過打分數的並非自己,而是拿著遙控器的普羅大眾,「今天節目播出,收視率便一翻兩瞪眼,做得好,成績有目共睹,做得不好便要改變,不需怨天尤人,也不應停留在過去。」
勇於嘗試不可能
於是,她勇於挑戰和連自己節目都沒看過的小朋友,一同主持《百萬小學堂》,將節目成功塑造出闔家觀賞的「綜藝節目」,開創週五的綜藝新氣象。
張小燕回想:「當初製作人薛聖棻問我要不要做,我說:『我敢做。』敢做的背後緊追而來的就是挑戰,不過,因為我喜歡挑戰,喜歡做看似不可能成功的事,也許做了之後連前面成績都被推翻,不過,做成功會受到觀眾、前輩鼓勵,知道妳做出來的東西就是不一樣。」
保有初出道的熱情
張小燕尋求突破的動力,源自於對演藝工作的熱愛,她連轉行,發展副業的念頭都不曾有過,她很開心的說:「我喜歡這個行業,為什麼要轉行?我只會做這個,也不想做別的,我常開玩笑和醫生好友說,我的工作比他們好一些,因為每個人看醫生總是愁眉苦臉的,而藝人上我節目都是處於最好的狀態,所以我幸福一點。」
過去,30歲對女藝人來說,是演藝事業的句點,現在,年齡已非受限女藝人發展的主因,第一名模林志玲也是在近30歲之際走紅,並一路紅到現在;張小燕認為,社會過去認為藝人不是一份正式的工作,女藝人希望賺幾年錢,然後找個好人家嫁了,其實現在的女藝人比以前幸福,30歲以後妳有很長的時間讓觀眾越來越喜歡妳,但就要看妳如何充實自我,最重要的是,肯定自己,並重視這份工作,才會得到外界更深的尊重,這是一種良性循環。
談到女性關鍵字,張小燕提出極為簡單卻不易做到的4個字:「身心健康」;她觀察走在街上的女性,多半眉頭深鎖,似乎有不少煩惱。
她說「古時候女人必須依附男人,如今在女人努力爭取事業、地位,獲得發揮空間後,妳又覺得工作辛苦,壓力沈重,那女人到底要什麼?妳應該傾聽真心的聲音,一旦做出選擇便要少一些埋怨。」
張小燕補充道,她發現很多女性會問:「為什麼他不愛我?」,其實妳應該先反問自己:「為什麼他要愛妳?」身為女性應該讓兩人都開心,而不是要別人讓妳開心,「如果每個人都多愛自己一點,那這世界是沒有愛的」,這只是一種自我感覺良好的矇蔽,女人應該適時體諒他人,只愛自己是很難有幸福的。
NongNong
儂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