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自己感興趣的事,才會全心投入
去年,我有位學生考上建國中學,他很有繪畫天分,但在之前停畫二年,主要是為了專心準備考試。放榜那天,他告訴媽媽第一件想做的事,是繼續畫畫。那年暑假,他過得非常開心,一拿起畫筆就放不下來。與他閒聊得知,他未來想從事室內設計的工作,但爸爸反對,原因是:很少人可以靠興趣賺錢。
他不是唯一的例子,我遇過幾個功課很好的學生都是這樣,其中還有一位是現在就讀清大的學生,他明明畫得很好,但媽媽卻跟他說繪畫當興趣就好,是工作閒暇時的嗜好,千萬別太認真。
許多時候,家長為了孩子將來有安定的生活而替他們選擇一條安穩又有保障的路,可是這樣做的同時,往往可能忽略或扼殺了孩子的潛能。
「為什麼家長不能支持孩子的夢想?」在我學畫的過程中,我甚至念過放牛班,那時周遭的親友都告訴我的父母,我長大後一定會餓死。
也有很多家長以為學畫的小孩,以後就只能畫畫。這真是錯誤的觀念。學畫是為了培養孩子基本的美感,透過學畫開啟美感潛能,未來或許也能從事像是設計類、建築業等工作。
不管孩子的興趣在哪,做自己感興趣的事才會全心投入,生命也才能別具意義。
美感,一種天生的本能
根據心理學家的研究,幼齡階段的小朋友擁有的繪畫表達能力,遠高於他們的語言表達能力;孩子可能沒辦法完整講完一個故事,卻能畫出完整的畫面。藉由繪畫,不僅讓孩子易於表達情緒,透過孩子眼睛的觀察及發揮主觀想法,所進行的創作,才能真正誘發他們內在的繪畫潛能。
「只要適當的引導,沒有一個孩子不喜歡畫畫。」有一次,我教畫的主題是歌德式教堂,我放了很多圖片讓孩子觀察,也跟他們分析建築結構。我跟他們說,這裡面沒有他們不會畫的形狀,只是結構比較複雜,所以看起來會覺得很難畫。
當孩子理解之後,畫出來的創作都好有個性,既特別又漂亮。
我也從中發現,離孩子愈遙遠的事物,他們所能發揮的想像力便愈大。儘管看的是相同的圖片,有人會特別注意尖屋頂,有人觀察到的是玫瑰窗。感受力的不同,所呈現出的創作也很不一樣。
所以,父母想要啟發孩子的美感,就要開拓他們不同層面的視野。即使是不同文化、不同見解,也要學習包容和尊重。
「孩子就像電腦,每天存檔不一樣的東西,當有一天需要運用時,自然就會想到。」尤其我們的社會存在太多規則和框架,對於不認同的事物容易有偏見,就好比有人看不懂抽象畫,就說它畫得亂七八糟,但事實上,能夠想到用這樣的方式創作,不就代表一種創新和創意嗎?
每個人都可以擁有自己的審美觀,但請同時接受不同觀點和事物的存在,這樣,吸收的知識廣度、寬度才會比較大。
一旦開通了孩子的美感視野,或許就能在觀察的過程中找到自己的興趣。
我記得小時候因為資訊封閉,總覺得月曆是自己所能看到最美麗的東西,上面印了各國的風景照,讓人驚豔原來世界上還有這麼多美麗的地方,然後心生嚮往。給孩子這種「嚮往」的感覺很重要,就像每次在課堂上,當我播放巴黎鐵塔夜景的照片,不管年紀多大的孩子都覺得很漂亮。欣賞美是一種本能,只在於你有沒有提供孩子這扇窗戶。
潛能,在自由創作間流竄
繪畫學習是有階段性的,二到十歲是創作啟發的黃金階段,年紀愈小的孩子愈容易受高彩度的事物所吸引;十歲起慢慢成熟,對空間結構開始感興趣。有些家長誤以為學畫要從速描的寫真技巧訓練起,就讓不到十歲的小朋友坐在那學速描,孩子當然覺得無聊,因為色彩對他來說才是真正好玩的東西。用錯了方法,只會讓孩子在還沒學習之前就失去了興趣,等同於扼殺了他的潛能天賦。
從畫作中,觀察小朋友是否具有繪畫天分,創意是最重要的元素,但創意又是最常被大人否認的事。要怎麼破除?就只能跳脫框架,先從反向思考做起。像是市售的著色畫簿,作用只是讓孩子將顏色塗滿,但讓孩子自己畫個圖不是更好嗎?還有許多所謂的簡筆畫法,運用不同形狀的加構方式,讓孩子簡單完成畫作,而這只會局限孩子的構圖能力,讓他的想像力停擺,繪畫不再有進步。
每個人都須好好開發自我獨特的潛能
在教學過程中,我往往可以發覺這小孩到底哪裡好,是設計概念強?色感好?構圖不錯?還是想法好?或是他就是有辦法把東西畫到很像。從不同層面就能延伸出孩子的發展方向;或許他不是天生的畫家,但未來仍有可能適合從事設計類的工作。
「現在的人都在瘋幾米,畫風也會模仿他,但這世界只需要一個幾米。」我們可以參考別人的風格,但要加入自己的創意,變成屬於自己專有的風格,它就會成為一個新的創意。
要從小培養自己的想法,不要變成一個沒有聲音、沒有意見的人。尤其現在是講求創意的年代,有什麼能讓你特別突出?就是每個人獨特的人格特質。那麼,從小美感的培養絕對是有幫助。
瞭解及運用潛能的目的,在於去做自己真正喜歡做的事情。許多有天分的人,因為家長的不支持,一句否定的話,就讓孩子捨棄興趣,朝不同的領域發展。但事實證明,他們就算擁有高學歷、高成就,以後的人生也不見得順遂。
每個行業都有風險,這風險就是我們必須去付出、面對的,與其在不快樂的行業中付出風險,還不如把這風險投資在自己有興趣的行業裡。
這世界,畢卡索、達文西都只有一個,而且獨一無二,無人能取代。所以,你或許就是下一位舉世聞名的創作者,前提是,不要小看自己的興趣,好好地去發展它吧!
※延伸閱讀:
‧啟動五感,看見潛能
‧跟著楊茂秀「泡」潛能
【完整內容請見《張老師月刊》2010年6月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