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文章

「愛開會卻不會開會」的政府

文/楊照    

浪費時間人力,不見溝通激盪







一位跨越民進黨到國民黨執政時期、任職於中央部會的朋友,一度感慨地比較:今天內閣部會最大的問題在於「愛開會卻又不會開會」。



「愛開會」指的是部會首長乃至處長課長,行程裡都塞滿了各式各樣的會議,每天都很忙,因為每天都有開不完的會。



「不會開會」是這無數會議,幾乎都充滿了形式上的謬誤與浪費,會是開了、時間也花了,但會議究竟要發揮什麼功能、要達成什麼目標,卻往往都在雲霧裡。



關鍵在於會議的形式,以及討論的習慣。相較於過去那個政府,這個政府的會議形式僵化,而且充滿繁文縟節。



這位朋友在描述,各部會其實都差不多,沒有交換意見、刺激想法的「動腦會議」,也沒有做決策訂定流程與考核標準的「工作會議」,最常見的幾乎都是千篇一律的「報告會議」。



「報告會議」就是找相關人員每人來就自己業務立場行禮如儀報告一段,他們是名義上的主角,他們報告完了頂多讓出席列席的其他人員,每人短短兩、三分鐘時間,沒有真正的討論,會議就結束了,留下來的具體成果呢?一分歸檔的會議記錄。





發言行禮如儀,全無結論





教育部為了私立高中職學費問題,搞得灰頭土臉,幾度出爾反爾,又幾度倉皇補救。造成這種狼狽狀況,有一點令人頗為不解:這個政策思考、形成過程,不是進行了許多溝通,和學校溝通、和教師會溝通、和家長代表溝通、和上面決策者溝通,為什麼溝通半天,得到了不通的結論呢?



換個講法,這個令人不解的問題就「有解」了。教育部做的,其實不是「溝通」,而是「開會」。在過程中和不同的人開了一場又一場的會,但因為會是用錯誤、無效率的方式開的,也就不會有真正溝通的效應,最終這個政策畢竟還是溝通不足、思考不夠細密的結果。



麻煩的是,教育部似乎還是沒有意識到這個根本問題所在;尤其麻煩的是,教育部還是繼續用同樣方式開會,製造自以為是的「溝通」假象,更麻煩的是,這種形式的會議不祇教育部很多,其他部會也很多,行政院院本部也不能免除同樣的習慣。



「愛開會卻不會開會」的政府,很明顯會付出兩項嚴重的代價。第一是無法真正建立社會關係,聽到政府之外社會專家的意見。那樣大家行禮如儀,一堆人坐在一起,每個人祇能講幾句話的場合,除了政府官僚,以開會為其職業工作內容的人以外,誰要去?去了幹嘛?誰去了第一次,還要想再去第二次?那樣的場合,要如何真正交流意見,又如何能對政策的形成與調整,發揮真正的影響作用?……







【全文未完,完整內容請見《新新聞》1215期】


文章投票
今日訂購者 今日訪客:8555
   尚未登入
帳號(email) 密碼
文章總覽 首頁 雜誌清單 訂雜誌免費贈品 商品區
精選雜誌任選三刊2999元 流行時尚雜誌最優惠活動! 大量訂購優惠報價

■注意事項

方案為本站優惠活動,贈品選項為雜誌社活動; 在本站訂閱雜誌的讀者可同時享有。

品名 方案 原價 特價 起訂日期 贈品選項  
新新聞一年52期 (此方案12/26止)以收到款項為準 6656 4950  

品名 方案 原價 特價 起訂日期 贈品選項  
新新聞一年52期續訂(請提供續訂編號) (此方案12/26止)以收到款項為準 6656 4500  


雜誌生活網│ 公司簡介system by Twins
新北市汐止區連峰街7號  電話:02-2642-3366  傳真: 02-8646-2240
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