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人成為產業勞動力所增加的生活成本,加上放棄農村安逸生活的價值,就是工資水平的均衡值。
「劉易斯拐點」來臨
但是,當剩餘勞動力消失時,勞動力變為有限供給。如果某個行業希望雇傭更多的工人,就必須開出比其他的工作崗位更具誘惑力的條件,也就是說,必須支付更高的工資。發展經濟學理論把前者和後者之間的臨界點,稱為「劉易斯拐點」。
中國近期勞動力出現短缺,意味著「劉易斯拐點」的到來。但是,「拐點」的到來並不是涇渭分明。大學畢業生就業仍然艱難,而且起薪很低。大學畢業生的工資比高中畢業生的工資高不了多少,無從反映大學教育的成本。如果用經濟學術語,中國的大學教育可謂「附加值為負」。這似乎暗示著這部分中國市場的勞動力仍是無限量供應。
「劉易斯拐點」的形成和到來是一個過程,而非一個具體的時間節點。青年藍領工人作為中國勞動力市場的一部分,其資源已經枯竭。生產出口產品的工廠目前勞動力極度缺乏。這些工廠的經營模式就是建立在青年藍領勞動力的基礎之上。青年工人生活成本較低,勞動力更具流動性,對住房的要求有限。出口產業通過雇傭青年勞動力大大節省了成本。隨著年齡的增長,這些勞動力的醫療成本將呈指數增長。
轉移與轉嫁
遭遇「勞動力短缺」,或者經歷罷工的企業也無需對目前的形勢過度擔憂。薪酬的要求並非是個無底洞。筆者相信,只要工資水平以每年一五%~二○%的幅度增長,勞動力關係就可以重新達到供求平衡。薪酬上調,勞動力需求就將增加,雇傭中年勞動力就有商業價值。勞動生產力也將隨之增加,可以抵消工資成本增加的一半。工資成本增加的另一半可以通過通貨膨脹轉嫁給買家。
但是,如果中國的生產成本上漲,理論上的這種選擇是不存在的。所有的工廠都必須支付同樣的薪酬。因此,西方的買家就無法找到生產成本更低的工廠。這就是為什麼儘管單家中國工廠並不擁有定價權,但是,中國這一世界工廠卻掌握著定價權。
有些人可能會爭論說,生產基地可能會從中國轉移到別的國家。沒錯,有些產業的確會、也應當轉移到別的國家。這就是經濟全球化的作用。如果某國的生產成本大幅上漲,生產基地就將轉移至其他低工資國家。經濟繁榮因此遍地開花。如果中國制定政策,希望阻止這一趨勢,就大錯特錯了。
筆者相信,在某一幅度之內,中國可以提高勞動力薪酬,而不必付出大量失去其全球貿易市場份額的代價。這一機會窗口可能是十年左右。在此期間,中國出口額增加,主要依賴價格的上漲,以及部分出口量的增加。中國的出口額每年將增加七%~一○%,出口額將在十年後翻一倍,達到三兆美元。
出口與消費
中國將轉型為消費經濟,而從出口量的增加轉為出口價格的增長至關重要。更多的勞動力將轉向服務業。因此,出口量可能不會像從前一樣增長強勁。進口額也將增加,而出口價格的增長將產生足夠的收益彌補這一支出。
筆者認為,中國勞動力市場的變化必定產生更大的通脹壓力。過去十年中,中國勞動力的收入總額占整體經濟的比例大幅縮水,目前可能不足四○%。今後十年,勞動力收入占整體經濟的比例將大幅增加,可能達到五五%~六○%。美中不足的是,勞動力收入占整體經濟比例的正常化將導致每年產生五%,甚至更高的通脹率。
加息抑通脹
低息導致國有企業槓桿率過高。國有企業的槓桿水平可能在一○○%左右。如果利率提升五個百分點,國有企業額外的成本負擔將接近他們目前的盈利。地方政府和國有企業是中國最大的利益集團。二者反對提高利息可能延緩中國經濟轉型。
中國的升息將是極不情願的、緩慢的,因此,經濟發展將進一步推高通脹率。現在很難預測通脹率最終將被推向什麼水平。很重要的一個因素就是油價。指導油價的變數太多。公平地說,考慮到英國石油公司(BP)目前的處境,石油價格未來數年只會升,不會降。因此,中國的通脹率很有可能將突破兩位數大關。
中國的貨幣不大可能像許多人期望得那樣大幅升值。人民幣升值的期望正在驅動中國的貨幣供給和房地產市場。現實將使投機者大失所望。今後十年大幅上漲的是工資,而不是匯率。在某些情況下,工資將上漲至足以對匯率產生貶值壓力的水平。中國的貨幣有可能在二○一○年末小幅升值,二○一一年初再次升值。但是,二○一二年,中國的房產市場將走向下坡路。屆時,全世界都將談論人民幣貶值。對人民幣幣值的態度轉變可能導致中國經濟硬著陸。
時代變了。中國的勞動力市場會導致通貨膨脹。
宏觀層面,中國必須提高利率,避免過度通脹。微觀層面,政府應當容忍通過罷工提出增加薪酬的合理要求。
(本文與中國《新世紀》周刊雜誌第總四○五期同步刊出)
本期其它精彩當期文章延伸閱讀
◎焦點議題:興櫃熱 一周內六家掛牌
◎產業脈動:E3展新趨勢 體感與.3D
◎產業脈動:新莊副都心概念股 增值可期
◎名家開講:日本電子商務市場逆勢大成長
◎謝金河專欄:選好股比猜對指數重
【本文詳情及圖表請見《先探投資週刊》1575期;訂閱先探投資週刊電子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