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經懷孕與生產種種劇烈的身心變化,產後媽咪馬上又得擔負起新生兒照顧的重責大任,面對產後荷爾蒙變化、傷口疼痛、身材走樣、經濟壓力、婆媳相處、孩子哭鬧等問題,產後憂鬱媽咪並非只能選擇和寶寶相對哭泣,了解產後的情緒處理與預防之道,讓家人支持與專業治療陪伴著媽咪一同走過憂鬱。
我沒辦法當一個好媽媽,只要聽到孩子的哭聲總是讓我煩躁、煩躁、煩躁,人家說母愛是天性,我卻做不到,能不能讓我好好地安靜,一直睡下去……
小慧(化名)回憶起五年前老大剛出生時的情況,當時仍是新手媽媽的她仍繼續工作,只要一聽到小孩子的哭聲讓她幾乎崩潰,最後求助身心醫學科門診才發現是產後憂鬱症。
為什麼會得產後憂鬱症?
人體會產生情緒方面的疾病是因為大腦中情緒荷爾蒙,包括血清素、多巴胺、正腎上腺素這些神經傳導物質的失調或者活性低下所造成,台安醫院心身醫學科張育彰醫師指出,女性的性荷爾蒙(即動情激素與黃體激素)能幫助大腦情緒荷爾蒙統合與調節。在懷孕期間,性荷爾蒙在體內的濃度會比較高,但是產後這些荷爾蒙的濃度會急速地下降,進而影響大腦情緒荷爾蒙調控,這是造成產後憂鬱症的主因。
林口長庚醫院精神科婦女身心醫學召集人蕭美君醫師表示,香港曾經針對華人作一項研究並發表在世界精神醫學會期刊,調查顯示有10%的孕婦會有產後憂鬱的狀況,一樣經歷生產的荷爾蒙變化,為什麼有十分之一的產婦特別容易憂鬱?張育彰醫師解釋,遇到重大事件衝擊不見得每個人都會有身心病症,產後憂鬱並非單一因素造成,先天脆弱性體質、產後荷爾蒙變化加上明顯強大事件的刺激,面對這些狀況時,當自身的調適處理不成功,就可能走向疾病。
哪些女性容易產後憂鬱?
女性荷爾蒙的分泌,和女人一生的健康息息相關,蕭美君醫師特別指出,月經期特別不舒服,有所謂的經前症候群或經前不悅症的女性,是產後易有憂鬱情緒的高危險群。研究更顯示,經期不舒服合併有憂鬱症狀的女性,有百分之二十~五十的機率轉為更年期憂鬱症。她在臨床經驗也碰過更年期情緒障礙的婦女回憶起生完孩子做月子那段期間,持續哭泣了一年多才好,只是當時的情緒一直未被處理,蟄伏了多年轉換為更年期的情緒障礙。
產後憂鬱高危險群
1.曾經是憂鬱症患者
2.經前症候群嚴重者(已影響到人際關係、不能工作)
3.不預期懷孕者(沒有準備好、母嬰關係有距離、強暴懷孕者)
4.配偶或婆媳間關係緊張者
5.本身生活壓力過大者
6.支持系統不足者
7.青少女懷孕(荷爾蒙分泌仍不穩定)
8.濫用藥物者
產後情緒問題與憂鬱症
很多媽咪在產後幾天都會出現情緒不好、容易哭泣、有負面想法等困擾,但不一定會持續超過一兩個禮拜以上,有些會自行好轉,蕭美君醫師表示,若是產後四週以後(廣義來說甚至在半年之內),以下九項情緒症狀,媽咪如果其中有五項符合,而且症狀持續兩週以上,即稱為「產後憂鬱症」。
1.情緒低落
2.對事物失去興趣
3.失眠或嗜睡
4.食慾過多或過少
5.思考負面
6.精神動作緩慢或急躁
7.注意力無法集中
8.不切實際的罪惡感:責怪自己不在乎小孩,造成自信心低落。
9.揮之不去的死亡念頭甚至有自殺行為
而產後憂鬱情緒依情況的嚴重程度(由輕到重),蕭美君醫師指出可分為以下三種:
1.產後情緒低潮:占產後憂鬱情緒的50~80%,多發生在產後的2~4天,產婦會有哭泣、情緒變化大、易怒、焦慮,短暫的情緒變化,但不會持續超過2星期即會好轉,此時特別需要家人的支持陪伴。由於自然產的產婦3天就已出院,情緒低潮狀況仰賴家人的觀察,若是產婦在孕期就有憂鬱的傾向或有經期不順的危險因子,家人要更注意她的症狀變化是否趨於嚴重,也可以自行藉由憂鬱量表的檢視來觀察自己的身心狀況。
2.產後憂鬱症:多半在產後2~3週之後出現,若有前述九大情緒問題中描述的五項且問題持續2星期以上即稱為「產後憂鬱症」,估計有10%的孕婦會有產後憂鬱症,要特別注意的產婦自殺與帶孩子尋死的舉動與念頭。生產後過於焦慮、惶恐,產後身體的虛弱加上傷口太痛、照顧新生兒的壓力、睡眠不足、擔心身材走樣,都是可能加強產婦憂鬱的因子。
3.產後精神病:在一千次的生產中會有1~2例,產後精神病的女性會出現激動、妄想、幻覺與混亂的反應,心中可能產生孩子是惡魔或想去死的念頭,這其中有三分之ㄧ到二分之ㄧ是需要長期服藥的躁鬱症患者,他們會轉成產後急性精神病表現,若不是因產後大感染、藥品濫用所引起的產後精神病,醫師會給予抗精神病藥物治療,也不建議哺餵母乳或帶孩子。躁鬱症患者曾因產後誘發精神病者可以在懷孕中後期先吃藥來預防。
產後憂鬱症治療
1.釐清原因
張育彰醫師表示,產後憂鬱除了生產後荷爾蒙急速下降的生物性主因,必須使用藥物治療讓荷爾蒙分泌正常之外,也須透過心理諮商、家族會談溝通,幫助憂鬱媽咪釐清其他社會性及心理性原因,例如:婆媳相處、工作壓力,並尋求解決之道。
2.用藥、心理治療
關於藥物部分的作用機轉,張育彰醫師表示,抗憂鬱藥物是針對三種神經重要傳導物質,依據藥理的不同作選擇。如果有產後精神病症狀,幻覺、妄想、明顯激動等行為要混合使用抗精神病藥物。媽咪需不需要吃藥需要醫師來評估,一旦確定要吃藥治療,一定要持續4~6星期才有臨床的療效,一個療程要三個月才算完整,這時有約70~80%的症狀有相當的改善,嚴謹一點可能會需要吃到半年,不能夠在症狀改善或消失後就馬上停藥,還須再有一個維持治療的療程。
蕭美君醫師表示,憂鬱症的治療除了給予藥物治療控制它的憂鬱情緒,外因型的憂鬱症患者還需要在投藥後的2~4星期進行輔助會談的心理治療,所謂外因型的憂鬱症患者,是因為小時候的創傷、壓力創傷症候群等原因造成的憂鬱。若是內因型的憂鬱症患者,則接受藥物治療即可,因為內因型憂鬱的病人有自我療癒的特質,會談反而會造成心智上的混亂。臨床的研究發現,若能辨別憂鬱型態,不管單純用藥或用藥再加上心理治療,治療成效都一樣好。
她指出,用藥期結束後,若能配合規律運動,治療效果會更好,但前期的用藥是基本,不積極吃藥治療可能需要9~13個月狀況才會好轉,但也有可能會變成慢性化的憂鬱症患者,或者讓情況惡化到自殺,其實只要積極服藥,配合醫師治療,產後憂鬱症可以在6~8個月後完全根治。
3.規律運動與作息
讓自己找到正向的情緒抒解方法,特別是新手媽媽沒有生產及照顧經驗,張育彰醫師建議,產後憂鬱媽咪應適度運動、生活作息規律,由體貼自己出發,不要承受太多負面的情緒,有機會就和別人分享。
產後憂鬱媽咪與孩子的照顧
蕭美君醫師表示,產後憂鬱症的特點是:1.症狀變化速度很快,可能今天情緒看不出異樣,隔天就帶孩子去自殺,這是由於荷爾蒙的急速變化是不可預測的。2.對寶寶親密感程度低,但這些媽媽會覺得照顧寶寶是自己的責任必須要親手帶。因此,患有產後憂鬱症者關於照顧孩子、哺乳與再生育的議題,有以下的討論。
Q1可以照顧孩子嗎?
有產後憂鬱症的媽媽需要好好休息,特別是睡眠能夠幫助荷爾蒙的穩定,蕭美君醫師不建議讓媽媽立刻單獨照顧孩子,讓她有未能盡責更自責的感受,可以和緩地讓媽媽知道,不是懷疑她沒有能力照顧孩子,而是現在最需要的是休息。張育彰醫師也建議,如果媽咪的病況需要積極治療,照顧小孩的責任需要家人來幫助分擔,除了給藥,可以從認知和情緒的支持上做密集監測,不至於讓整個症狀失控,並規則的回診。等到憂鬱的症狀經醫師評估恢復良好,就可以和孩子建立親密關係。
Q2可以哺乳嗎?
考慮到產後媽媽可能需要哺乳,張育彰醫師表示,產後憂鬱的給藥是相對保守的。蕭美君醫師則指出,抽血檢驗顯示,抗憂鬱劑在母乳中的比例約數百分之ㄧ到千分之ㄧ不等,是極微量的,產後憂鬱症輕微的媽媽如果考慮要哺餵母乳,可以和醫師討論藥物使用方法,在吃藥後4~6小時(6~8小時更好)再哺乳,也可以在睡前先擠完奶再吃藥。但是如果媽媽憂鬱的症狀已經到達連自我照顧都有困難時,可能也無法親自去哺餵母乳。
Q3可以再生育嗎?
曾患產後憂鬱症的媽媽,仍可以再生育,蕭美君醫師表示,台灣很多媽媽因為第一次生產的憂鬱經驗不敢再生第二胎,但在國外甚至是鼓勵孕婦繼續生產,只要在療程上更注意在懷孕時期及生產階段的情緒變化與照護,產後必須有陪伴者在旁邊照料產婦及嬰兒,控制訪客數,讓產婦在生育完的前三~七天儘量睡覺,特別在晚上的時候能好好休息,憂鬱再復發的比例會減少一半。曾有產後憂鬱的母親若再次生產,也可在生完寶寶的第一天就先吃抗憂鬱藥物來預防復發。
此外,國內很多媽媽不敢再生,除了身心負荷,也擔心經濟因素,這些考量不該由媽媽單獨面對,而是夫妻雙方、甚至整個家庭可以一同溝通家中的狀況是不是需要或可以再生第二胎。
像曾經在第一胎罹患產後憂鬱的小慧,經過藥物治療後,和先生婆婆協調照顧孩子的任務,一年前還生了第三個寶寶,在忙碌的工作中,三個孩子反而成為幫助她調適壓力的小天使。
孕期如何安心待產、調適情緒?
懷孕生產的人生大事,不該讓孕媽咪獨自面對,每個家庭在寶寶出生前都應該協助孕婦先做好下列的準備,讓媽咪安然度過產後情緒適應期。
1.蒐集資訊、提升自我照護技巧:孕媽咪可以透過閱讀、詢問醫師、參加媽媽教室時和其他媽媽或朋友互動交流育兒經,並檢視自身的資源與支持系統,先思考好各種育兒課題,例如要不要餵母乳以及不能哺育時的解決方案,免得遇到特殊狀況時手足無措。
2.保持和外界的連結:坐月子時可和有生產經驗的朋友互相交流、請教育兒資訊,不要自我封閉,不和從前的朋友聯絡。有心事就和別人分享傾吐、寫下來,有需要的話可以找專業人員諮商、會談。
3.先生、家人的支持:讓媽咪能宣洩出她想說的話,女性的情緒出口多透過言語的表達,有些話不敢講時可能會以苦瓜臉呈現,要讓她有溝通的管道。家人也必須要體諒,每個人都會生病,產後憂鬱症就像產後重感冒一樣。
4.日常自我評估心情:孕婦、親人、婦產科醫師在平日或孕期回診檢查時可以利用簡式健康量表做測驗,一旦發現得分較高可以更謹慎些,多一些關注,或者覺得有需要可以轉介身心醫學科或精神科醫師作進一步的評估和診斷。
產後憂鬱不是媽咪的錯,這是體質對荷爾蒙變化較敏感的關係,當產後身體正虛弱時,家人應該讓媽咪有被關心的感覺,而非將她當作生產的工具。產後媽咪的憂鬱心事是可以解套也能療癒的,透過媽咪自覺、家人支持與專業治療,讓媽咪們了解,唯有體貼自己才能更愛寶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