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尋羅賓漢與探尋亞瑟王一樣,都是古代羅曼史研究的主要課題之一。它以古代某個已經漫漶的事實為起點,而後像滾雪球般愈滾愈大,新的情節不斷被添加,成了某種集體記憶和文學藝術永遠的生長點。羅素.克洛(Russell Crowe)繼凱文.科斯納(Kevin Costner)之後再演《羅賓漢》,即是例證。
羅賓漢是西方中古時期最著名的羅曼史英雄,中古時期的教會和封建貴族專制蠻橫,尤其是實施森林管制,禁止農民狩獵採拾,更是逼人為盜。中古有很多傳奇英雄都曾在山林嘯聚,羅賓漢的故事即是那種時代的折射。1260年英格蘭約克郡的公報曾記錄,當時有個逃犯Robertus Hood,他大概就是羅賓漢故事的起點。到了1495年,第一個羅賓漢的完整故事開始出現,他的名字是Robyn Hode,地方變成薛爾伍郡。
羅賓漢的故事年代久遠,版本極多。共同之處,乃是他和一群「薛爾伍好漢」(Sherwood-clan)在森林裡占山為王,他們武功高強,羅賓漢更善於射大弓,可以命中240碼(約220公尺)外的箭靶。他們大塊吃肉,大碗喝酒,而這些法外強徒,儘管打家劫舍,卻都是劫富濟貧,主要對象都是壞教士和壞莊園主。他們尊重女士,很有正派騎士的風範。由於羅賓漢的俠盜風格很有文學發揮的空間,因此英國大詩人如德萊頓(John Dryden)、濟慈(John Keats)、丁尼生(Alfred Tennyson)等人都寫過羅賓漢詩,我認為以濟慈寫的最耐咀嚼。
羅賓漢的故事,以十六世紀初作者佚名的《羅賓漢英雄誌》最為出名。我讀的就是「對開本書社」(Folio Society)所出的《歷史及羅曼史》所收的版本,它以「敘事謠」(Ballad)的形式呈現,長達一千六百行,每四行一節,每行四音步及三音步參差變化,抑揚格,隔行押韻,發聲而讀,古意盎然。
這個版本的羅賓漢故事,乃是所有同類故事裡最悲傷的一個;羅賓漢和一幫少年好漢占山為王,他有兩個死忠兄弟,一個是勇敢的大個子「小約翰」,另一個則是磨坊工人之子史卡西洛。他們搭救過好騎士理查爵士,後來理查爵士成了羅賓漢的好兄弟;他們也整過壞騎士「唐卡斯特的羅傑爵士」,於是羅傑一狀告到愛德華國王那裡,愛德華遂準備誘捕羅賓漢,為此國王甚至於還只帶著少數侍從,喬裝成修道院院長,親赴羅賓漢的山寨。
但沒有料到,愛德華國王見到羅賓漢後,經過射箭比試,印象極好,羅賓漢也察覺國王的真正身分,於是國王寬恕了他,他偕同小約翰及史卡西洛一起前往國王的宮廷。
但被招安進入宮廷後,只一年四個月羅賓漢即想離去,他獲得國王的同意,前往巴恩斯達爾的聖母小教堂。此事被壞騎士羅傑知道後,遂與他的親戚兼情婦,女修道院院長密謀將他殺害。羅賓漢死時才二十二歲!長篇敘事謠的最後如此寫道:
唐卡斯特的羅傑爵士
和他的情婦女院長做愛密謀,
羅賓漢遭到出賣被殺死
被他和她的詭計陷害已無路可走。
已死的基督都悲憐
羅賓漢這顆靈魂,
因為這個好的法外之徒實在少見
可憐的人好過那些得意的壞人!
這個版本的羅賓漢故事,在被國王招安後反而落得下場悽慘,這實在是個有趣的課題,盜匪乃是秩序的破壞者,他們不可能見容於任何秩序,被招安後讓他們死掉,使他們變成浪漫傳奇,或許乃是將現實問題轉化為文學象徵問題的最好方式。羅賓漢故事在法律秩序與浪漫想像間得到微妙的平衡,或許這才是即將千年而仍吸引人的原因!
◎作者簡介
南方朔
本名王杏慶,1946年生,台大森林系、森林研究所畢業,文化大學實業計劃研究所博士結業。曾任中國時報記者、專欄組主任、副總編輯、主筆等職,以及《新新聞》總主筆。著有《憤怒之愛》、《另一種英雄》、《文化啟示錄》、《自由主義的反思批判》、《語言是我們的居所》、《詩戀記》、《回到詩》、《魔幻之眼》、《靈犀之眼》、《新野蠻時代》等多種著作。
【完整內容請見《聯合文學》六月號308期;訂閱聯合文學電子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