週末夜,微雨的台東11號公路邊,一身輕裝的嚴長壽,在都蘭糖廠改建的咖啡廳裡,隨音樂搖擺著身體,臉上汗水加上滿臉的笑意。在這裡,他有了新的身分。他不再是亞都飯店總裁,而是「公益平台」基金會董事長。公益平台基金會是嚴長壽繼亞都之後,投入最多的「事業」。但這個「事業」不用來賺錢。
成立公益平台 付出長遠關懷
八八水災之後,嚴長壽多次來到台東,看到受創的山水以及蕭索的觀光業,於是找了志同道合的朋友,於去年底正式成立公益平台基金會,希望能長期關懷這個地方。
基金會成立雖然只有短短半年,但已經粗具成績。推動花東之美,吸引國際觀光客,他首先想到的是住宿。花東海岸共有約1200家登記有案的民宿。公益平台已經舉辦過四次民宿研習營,免費教導民宿業者怎麼做早餐?怎麼布置?怎麼鋪床墊?怎麼跟國際連線?甚至還為他們設計網路平台,協助行銷,並建立聯盟關係,共同議價採購。
在嚴長壽前部屬、前亞都飯店總經理蘇國垚的帶領下,高雄餐旅學生擔任志工,計劃一家一家訪視這些民宿。高餐四年級學生吳柏煌是學生志工召集人,為了民宿研習營,他與同班15位同學,用一週時間共同編寫英、日文語言、房務、客務等教材,同時製作食譜、菜單等。
嚴長壽也把自己變成一個平台。特別是這一年多以來,他幾乎每週都帶各界有影響力的人來台東,包括各國使節團、各國觀光局駐外代表、藝術家、美食家、部落客等人,希望用他們的影響力,行銷台東。
嚴長壽用的是「眼見為憑」方法,激發人對土地產生情感,由情感再衍生出一種職責、甚至是一種使命。
凡是來過這裡的人,最後都變成嚴長壽的志工。對於有音樂藝術天賦的孩子,嚴長壽已請來林懷民、朱宗慶、江賢二、拉黑子等藝術界大師來教他們。
在嚴長壽眼裡,花東的孩子們拿起樂器、拿起畫筆、工具,就是生活藝術家,如果強迫他們到城市裡,他們會不能適應。所以他很辛苦地把外界的資源帶到花東來,用新的方法來培育花東小朋友的未來。
今年暑假,基金會找到八個來自美國加州聖地牙哥大學生,讓100名台東孩子免費學英文。
推廣慢活式旅行 吸引歐美旅客
今年2月初,嚴長壽還向交通部長毛治國提出構想,近幾年港澳遊客來台直線攀升,從20幾萬、40幾萬、60幾萬到去年增加到70多萬人,他希望香港到花蓮、台東都能各有直飛的班機,「香港包機,來的客人可能還包括周圍的澳門、深圳、廣州等地旅客;而且台東的美,最適合歐美客人。」終於5月中他與地方人士促成了香港第一個包機到台東。
台東縣長黃健庭最近親自領軍到香港旅展,他與警察歌手陳建年粉墨登場獻唱,行銷「慢活台東」。香港是個高度資本化社會,台東能提供的正好是他們緊張生活所欠缺的,那種舒坦的人文風景。現在,他規劃提供各種優惠方案,與航空公司研議7月分開始定期直飛的可能性。
嚴長壽更建議交通部,將來花蓮到台東的鐵路縱谷線,沿路有六、七個站,每個舊火車站都改成腳踏車驛站,一下火車都可以租腳踏車,到當地民宿過夜,隔天還,或是從這一站騎到下一站,交給第二站的人,嚴長壽說:「這個措施真的可以遍地開花。」
欣賞未經加工的音樂
整個花東,不管是縱谷線或海岸線,從北到南,沿路的海岸部落,有著各式漂流木的藝術家、文史工作者、性格獨特的民宿,或是鹿野高台上常見青年人玩飛行傘等,都讓嚴長壽讚歎:「信手捻來,盡是文章。」去年11月初的池上,在二期稻作黃澄澄稻穗間,一望無際的稻浪溫柔拍擊在稻田中央的一座白色舞台。舞台上擺著一架平台鋼琴。鋼琴王子陳冠宇優雅地坐下,掀起琴蓋,音符立刻隨著他的手指盪漾開來。瞬間,稻浪、遠山和鋼琴聲,融為天地間最美的藝術饗宴。
今年5月,陳冠宇又來到靠海的富山漁港「聽見海潮」音樂會,在沙灘的鋼琴上,彈出蕭邦動人的G小調第一號敘事曲,胡德夫也唱出太平洋的風,濤聲伴奏,山水風景裡有了人文藝術的感動。
換個眼光 花東是台灣的肺葉
去年起,嚴長壽甚至入住了台東,在當地租了一棟房子,只要在台東的日子,他每天早上都會騎著心愛的小摺,從租屋處來回11公里去看海。換一個眼光看自己,換一個眼光看台灣。嚴長壽說:「為了打造這個平台,我其實等了20年,累積了這麼多的經驗和人脈,我覺我很感恩,我遇到了一次一生難逢、人間少有的獨特機會。」嚴長壽不是花東人,也沒在這裡開飯店,為何對有這麼強的使命感?「過去很長一段時間,花東較少開發,是台灣最後一塊淨土。尤其今天隨著全球暖化、節能減碳等問題,我覺得花東將扮演台灣的另一片肺葉,這不單是實體上的肺葉,更是心靈上的肺葉,」他說。
60多年前來自瑞士的白冷會傳教士們,曾為東海岸留下數十座美麗的教堂、醫院、啟智中心,他們來到這裡奉獻生命。其中一位留下的家書,透露對這片無染山水的喜愛:「親愛的母親,自拿坡里上船後,穿過蘇黎士運河,陸續經過北非、印度孟買、雅加達、新加坡、香港,一個多月的日夜兼程後,我與其他的會士兄弟終於抵達了台灣的東部。眼前這片美景只能用『歎為觀止』來形容啊!青翠的海岸山脈與瑞士的高山差不多,但美麗的太平洋卻是家鄉所沒有的。」(《海岸山脈的瑞士人》卷首)
這些神父,沒有想到,60年後會有一位叫「嚴長壽」的人,在台東做同樣的奉獻。
【本文摘自《遠見雜誌》7月號;訂閱遠見雜誌知識庫;訂閱遠見雜誌電子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