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文章

兩岸傳播交流,媒熱官冷民漠

文/王毓莉(中國文化大學大眾傳播學系專任副教授)    

政府心態保守,錯失談判優勢,法令自縛手腳





近幾年在海峽兩岸的交流訪問團、新聞交流論壇,不停地聽到兩岸新聞媒體大聲疾呼,聲聲催促兩岸媒體盡快互設常駐機構,並且期望政府能將兩岸互設新聞常駐機構,納入兩會協商議題。



而官方對於媒體殷切的期盼,海基會曾指出,相信相關主管機關應該瞭解目前雙方媒體所提出的要求,有需要海基會進行協商的,將協助政府推動。但後來兩會的回應卻是,目前我方還是「以經貿為重、文教次之」。



至於台灣的觀眾,早已無法在有線電視台,看到《中央電視台》第四套節目,大多數民眾竟然認為常收看台灣製作的《大陸尋奇》,是中國大陸製作的節目。事實上台灣的電視台充斥著更多的韓劇與日劇,重要的是節目是否具有可看性,新聞資訊與節目的「產地身分」,對於閱聽眾而言,似乎沒有那麼重要。



這就是目前台灣「媒熱、民漠、官冷的兩岸新聞傳播交流」的最佳寫照!





對岸傳媒商業化 台灣景氣直直落





然而,基於兩岸長期隔離,加上早期國共兩黨的政治意識形態教育,使得兩岸民眾對於對岸有很大的隔閡與誤解,因此,在兩岸交流項目中,兩岸有文教交流應優先的共同認知,但之後的發展卻使得文教交流優先淪為一個口號。兩岸在經貿交流上,已經簽訂了多個協議與共識,文教交流的協議簽署,卻付之闕如。



兩岸新聞交流可追溯自一九八七年九月十一日《自立晚報》派遣記者李永得、徐璐赴大陸進行新聞採訪,突破當時的兩岸採訪限制,到一九八八年台灣開放報禁,各媒體紛紛增闢中國大陸新聞版面後,旋即展開長達二十多年的兩岸新聞傳播交流史,期間經歷兩岸政治局勢轉變、台灣政黨輪替等因素的牽動,呈現出官方時而熱絡、時而停頓的高低起伏緩慢進程,然而民間的新聞傳播交流,卻未曾真正中斷過。



台灣政府早在一九九三年公布實施「振興經濟方案」,規劃發展台灣成為「亞太營運中心」,其中也設計了發展台灣成為「亞太媒體中心」,當時台灣的媒體產業,尚有不少相對於中國大陸的優勢,但是該計畫在二○○○年政黨輪替後被擱置。



物換星移下,近幾年中國大陸因經濟改革崛起、社會逐漸變遷,傳媒商業化經營後,產業逐漸坐大;而台灣的新聞傳媒卻面臨了空前的經濟不景氣、高度競爭下獲利率下降,經營困難,影視媒體為了尋找市場,好的製作人才紛紛出走中國大陸,為人作嫁。這也形成台灣媒體,對於兩岸新聞傳播交流的急迫性需求。……





※延伸閱讀:

‧溝通管道日多,談判漸上軌道/國共論壇欲振乏力?

‧棋譜照著對岸走,跛腳馬有心無力/國共論壇套牢馬英九





【全文未完,完整內容請見《新新聞》1219期】


文章投票
今日訂購者 今日訪客:7070
   尚未登入
帳號(email) 密碼
文章總覽 首頁 雜誌清單 訂雜誌免費贈品 商品區
精選雜誌任選三刊2999元 大量訂購優惠報價 天下雜誌+任選一刊只要2980元

■注意事項

方案為本站優惠活動,贈品選項為雜誌社活動; 在本站訂閱雜誌的讀者可同時享有。

品名 方案 原價 特價 起訂日期 贈品選項  
新新聞一年52期 (此方案12/26止)以收到款項為準 6656 4950  

品名 方案 原價 特價 起訂日期 贈品選項  
新新聞一年52期續訂(請提供續訂編號) (此方案12/26止)以收到款項為準 6656 4500  


雜誌生活網│ 公司簡介system by Twins
新北市汐止區連峰街7號  電話:02-2642-3366  傳真: 02-8646-2240
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