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文章

9000公里長征 華人企業家的集體壯舉

文/王一芝    

3月底,上海美術館五樓的一場午餐聚會,成員包括兩岸企業負責人、高階經理人、外商公司主管、大學教授、造型顧問等,現場將近50個人,全都聚精會神地聆聽台上的簡報,就連主餐送上桌時,幾乎沒有人分心動筷子。





簡報結束之後,聽眾排著隊熱切地回饋,不管是自薦協助,或是引介合作,讓報告者延遲了一個多小時才離開。





事隔一個月,台中哈雷車主俱樂部的固定聚會上,15位車主聽了同樣的簡報,結束之後,一位身障攝影師主動上台,眼眶泛紅地和現場所有人分享,「雖然我沒辦法跑,但會號召身邊所有朋友參加。」





這兩場光聽開頭五分鐘,就讓人感動不已、甚至忍不住鼓掌的說明會簡報者,不是別人,就是曾背著台灣國旗跑遍四大極地(中國大戈壁長征、智利阿他加馬沙漠、非洲撒哈拉沙漠和南極冰原)的世界超級馬拉松(簡稱超馬)世界冠軍林義傑,還有他的新事業伙伴張志龍。





他們口中的「擁抱絲路」計畫,指的是明年3月,已經退出超馬比賽的林義傑將再度讓雙腳復出,挑戰至今為止、尚未有人以徒步或長跑的方式,一次穿越22個世紀前,大探險家張騫策馬開通的絲路。





新里程 將由華人企業家樹立





從土耳其的伊斯坦堡到中國西安,這條人類史上最偉大文明的旅程,橫跨7個國家,全長超過9000公里,預估需要135天,也就是四個月才跑得完。





除了完成人類另一個偉大的創舉,林義傑還將開放最後七天的路程,也就是甘肅蘭州到陜西西安,約680公里,讓上千名兩岸華人企業家變身為「絲路大使」,參與跑完最後的行程。





透過探索極限的過程,這一群前半輩子為工作打拚,目前在各領域都站上高峰的青壯企業家,將可能找到人生再開始的起點。





53年次的張志龍,自己就是絲路大使最典型的範例。12年前,台灣外商公司最風光的時代,張志龍就已經是台灣雀巢(Nestlé)公司的行銷處長,手上統管七個部門,將近200個員工,出門還有專屬司機開車代步,不可謂不風光。





最近這幾年,時任自動辨識系統大廠欣技資訊執行副總的張志龍開始不斷問自己,上半輩子從早到晚地拚事業,第二階段的人生還要重蹈覆徹下去嗎?





「我還能做什麼?」他忖度著,如果現在就這麼閉眼倒下,能為這個世界留下些什麼。





直到兩年多前,張志龍在政大企家班進修時,聽到林義傑的演講,讓他的想法終於找到出路。





新伙伴 絲路大使1號張志龍





幾乎所有人都聽過林義傑的故事。憑著超人般的意志力,瘦小黝黑的林義傑,展現巨大的生命韌性,挑戰非常人能達的惡劣環境,像是勇闖撒哈拉、穿越大戈壁、挑戰智利寒漠、遠征南極雪地、奮戰亞馬遜,成為台灣第一位被美國好萊塢拍成紀錄片的運動選手。





但鮮少人知道,25歲前的林義傑,在家人的反對之下,為了兼顧學業和長跑,只好半工半讀。為了籌措生活費和比賽經費,他開過計程車、曾是便利商店店員、在披薩店當小弟、在吧台做服務生,一天只睡三、四個鐘頭。





「我比他早12年出生,但困苦的成長環境差不多,」張志龍承認,剛開始他也是和大多數人一樣,以奇人異事的眼光看待林義傑,但和林義傑熟稔之後,也勾起他心底蠢蠢欲動的探險基因。





其實,張志龍出國的頻率,比林義傑還高,最多曾有一年17次的紀錄,而且幾乎都是歐美兩、三星期的長途旅程。 勇於挑戰自己的他,每年也會到不同國家、不同坡度的場地去滑雪,甚至去年還想報名參加鐵人三項,「這些出差和旅遊,疲憊度很高,也有收穫,但就是缺少義傑那種和自己、和環境對話的體驗。」





張志龍猶記,林義傑在企家班演講結束後,很多同學拿著他的書,到台前找林義傑:「請你簽一下名,我想讓我的孩子向你學習。」





看在眼裡,張志龍直覺這是太便宜的借鏡,他認為父母不能以身作則,當然也不太可能讓孩子跟林義傑一樣,選擇這麼辛苦的冒險運動當一生志業,「不能只藉著這些奇人異事的眼睛去看,就像一場電影,散場就回到工作崗位,而是要去經歷。」





新任務 激活人們的探險基因





正巧,當時在健康管理顧問公司擔任旗艦館總經理的林義傑,同樣也處於人生的轉折點。





雖然跑完北極後,已正式宣布「封腳」,不再參加向體能極限挑戰的超馬比賽,但從十歲開始就用腳闖天下的林義傑,不時仍會回憶起走遍世界極地角落時,環境給予他的教訓,「我必須再次深深擁抱這塊土地,」他決定再跑,但這一次,是為了土地而跑。





同時間,他心底也響起愈來愈清楚的聲音,與其做榮耀個人的探險,還不如帶其他人去看世界。





就這樣,這兩個生肖都屬龍的忘年之交,想法一拍即合,今年1月,張志龍跌破眾人眼鏡,毅然決然辭去當時職務,「探索.家」就這樣誕生了。





張志龍為這個總是出生入死、徘徊在鬼門關的小老弟,取了「探險長」職稱,負責探險規劃與培訓;至於共同發起人兼執行長張志龍的工作,就是行政募款。





探索.家最大的任務,無非是滿足每個人心中想冒險的基因。





不管是祖先冒險渡過黑水溝到台灣開墾,或是愛斯基摩人從亞洲橫跨到美洲板塊,都證明人類與生俱來愛冒險。





只不過絕大多數人都被父母叮嚀、社會教條壓抑下來,他們被教育著,唯有循規蹈矩才能功成名就,但體內那股與生具來的探險基因,從不曾消失。





林義傑想做的事,就是透過感官、體能、意志力的極限體驗,突破心理的界限,探索人類的家,也就是地球,幫助每個探險者找到另一個自己。





新體悟 做大極限馬拉松意義





對林義傑而言,探險是在挑戰未知,他從來沒想過自己會在撒哈拉沙漠遇上25年來最大的沙漠風暴,在不見五指的黑夜橫度有食人魚、鱷魚的亞馬遜河,或是在南極時速100公里的風速下蹣跚前進。





即使如此,探險也不能把生死置之度外,興之所至,就揹著行囊就走天涯,而是事前做好萬全準備,把危險性降到最低,「除了調查探勘之外,我們仍必須做好風險評估,以及退場機制,萬一發生問題,如何用錦囊妙計解決,」往後得肩負運籌任務的林義傑解釋。





不久前,林義傑的朋友腳踢到異物疼痛不已,讓林義傑回想起自己曾在橫渡亞馬遜河時,左腳大拇指不慎踢到樹枝,但為了繼續前進,只得忍痛拔掉搖搖欲墜的指甲。





朋友問他,探索極限的過程這麼痛苦,何不舒舒服服待在辦公室吹冷氣?「每天窩在辦公室弄數字,不是更痛苦,」林義傑直率回答,至少極地長跑可以只專注在腳下的事。





在極地競賽中,他腦袋經常會湧現許多畫面,包括第一次牽媽媽的手,第一次上學時,媽媽送他的卡西歐(CASIO)手錶,或者是第一次談戀愛。林義傑坦承,跑馬拉松是一條孤寂的路,雙腳幾乎天天都在起水泡、抽筋中度過,身體的折磨不在話下,心理狀態的煎熬更是難以言喻,一旦撐過去,就是一種享受。





再踏上 大冒險家的經典路線





為了讓社會大眾也能體驗極限魅力,探索.家團隊已規劃好未來四條地球壯遊的路線,分別是用雙腳穿越中國絲路、騎自行車或雪橇橫跨西伯利亞、仿效1831年達爾文與小獵犬號的南美洲海岸探險,以及摩西《出埃及記》的朝聖。





首先登場的是擁抱絲路計畫。也是探索.家顧問之一的技嘉科技發起人之一兼資深副總裁馬孟明表示,除了文化淵源使然之外,什麼環境都跑過的林義傑,對於融合各種極地環境的絲路特別感興趣。





「絲路的環境不那麼惡劣,但各種極地環境都可以在那裡找到,」身為張志龍政大企家班同學,經常抽空參與他們討論的馬孟明說。





由於絲路大約有四成的路程位於中國境內,於是團隊把這個計畫定位為2011年華人世界最大的體驗盛事。





張志龍觀察,過去幾年,中國一直鍾情於辦世界級的盛事,像是2008年的北京奧運、2010年的上海世博,他希望透過這個活動,讓這個剛擠進世界經濟強權的國家,能夠低頭關懷腳下的土地。





也因為如此,這一次全程參與的絲路長跑團隊,除了林義傑、和他在撒哈拉沙漠並肩作戰的加拿大選手薩哈布(Ray Zahab)之外,還特別保留一個名額給中國人,只可惜目前仍未找到適合人選,「身為世界運動大國,中國培養的都是比賽型運動員,找不到像義傑這樣的冒險家,」張志龍難免惋惜,仍保持期待。





再出發 是為社會公益而跑





帶領絲路大使進行生命體驗的同時,他們也沒忘記以實際行動喚醒大家對地球環境的關心。





「先讓絲路大使親身體驗,進一步再為保護地球環境盡一份力,」馬孟明有條不紊說明團隊的用心。





五年前,林義傑橫跨撒哈拉沙漠時,在沿途遇到一個七歲小男孩,他爸爸騎著駱駝到200公里以外去找水,他媽媽在50公里以外忙,小孩的爸爸殺了一隻羊放在他旁邊,要他餓了自己生火烤肉來吃。





這一幕深刻烙印在林義傑腦海,對水資源議題的關心,也悄悄在他心底萌了芽。





規劃擁抱絲路的過程,他們發現這條開啟東西貿易的古文明通道,竟是亞洲最缺水的區域,大西北也是整個中國最乾涸的地方。





為了協助長期為水資源所苦的大西北住民,他們決定在沿途種樹、挖水窖,並把絲路大使報名費的1∕3,直接捐給長期關心水資源議題,或正在尋找永續解套方案的NGO組織或水資源計畫,像是公眾環境研究中心、母親水窖、高山研究所、綠色江河等。





再挑戰 帶隊長跑難度更高





張志龍比喻,籌畫擁抱絲路的過程,就像玄奘遠赴印度取經般困難。最大的難題是,準備過程的變數很多,尤其對首次擔任運籌團隊總指揮的林義傑來說,更是前所未有的挑戰。





比如說,原訂絲路大使和林義傑的長跑團隊,將在青海西寧會合,再共同前進甘肅,邁向西安。沒想到,5月中旬出發的三人探勘小組一個月後回報,西寧的房間不夠容納這麼多人,不得已只得改為蘭州集合。





目前他們最擔心的是,國際政府的協助意願。「這個活動橫跨七個國家,很有可能哪個政府一夕變卦,不准長跑團隊過境,」曾把國旗插過五大洲的林義傑說,以往的超馬極地競賽不會衍生的問題,全在這次產生。





再者,絲路長跑所預計的開銷也不少。一位有意願贊助的企業主問張志龍,擁抱絲路這個夢,會不會做得太大了?「這不是國家級,而是世界級的活動,」企業主拉高音量說。





張志龍不諱言,做這件事的成本的確很高。他以林義傑撒哈拉沙漠一役為例,三個人的最低規格是五輛車,上面載了汽油、食物,還有伙夫、醫護人員、搭帳篷的民軍、按摩師,最重要的還有保護人身安全的國際傭兵。





「國際傭兵非常重要,跑撒哈拉沙漠時經過尼日,遭到攻擊,12個人的部隊全被殺死,」現在回想起來,林義傑仍歷歷在目。





張志龍預估,包括安全部隊、後勤補給、醫療設備等,擁抱絲路活動大概需要20部卡車,以及100部四輪傳動車,「義傑跑撒哈拉沙漠要花3億台幣,我們只打算花他們的一半。」





即使如此,這還是一筆不小的數字,為了募款、找贊助,張志龍和林義傑從年初到現在,不假他人之手,親自巡迴兩岸城市,跑了20~30場大大小小的說明會陳述理念,「熱情是無法交辦的,只有親自傳遞執行,」張志龍堅持。





再喚起 青壯企業家長跑共鳴





就如同《大唐西域記》的玄奘法師,17年的取經之旅,沿途接受很多貴人相助,這對龍兄龍弟也一樣。像是台灣生態工法基金會董事長、前中華電信董事長賀陳旦因為過去跟宏達電總經理周永明有生意上的往來,特別引薦他們認識周永明。





本身就愛跑,甚至連出差新加坡,晚上才抵達當地,就邀同行員工一起跑步的周永明,聽了張志龍、林義傑的簡報,深受感動,當下就決定以個人名義贊助絲路計畫。目前絲路大使隊的召募,尚未正式展開,卻已經有人受到感召,決定跟跑。





他們心目中的絲路大使人選,並非20~30歲體力充沛、熱血沸騰的青年鬥士,而是年屆中年,事業、家庭都小有成就的青壯企業家。原因在於,如果是年輕人,絲路長征將流於市面上比比皆是的體驗營,真正的探險者,經歷和心理必須經過時間的淬鍊。





再者,藉由這些人生選擇權比較多的社會中堅,小從家庭、社區、企業,甚至大到整個社會,都會受到絲路計畫的影響,「唯有他們,才能夠讓漣漪變成波浪,」張志龍比喻。





沒有人比品牌旗下擁有一個700人車主俱樂部的哈雷機車台灣區總經理佟德望,更瞭解成功企業家的內心世界。





他們之所以能在商場各領域占有一席之地,就是比別人更努力,更願意承擔風險,即使已經功成名就,體內那股冒險的動力不會消失,「他一定得找一個活動,延續冒險的情緒,讓他的人生可以繼續成功,」佟德望分析。





一聽到絲路大使計畫,立刻決定加入的佟德望大聲疾呼,「這是一種榮耀。」他表示,林義傑做的事,是用生命在寫歷史,即使沒有人同行,他仍會完成人類史上的一個創舉,對置身其中的參與者而言,當然是至高無上的光榮,沒有意外的話,他的另一半以及孩子都會一起共襄盛舉。





本身是扁平足,當兵時連5000公尺都跑不完,再加上工作牽絆拋不開的馬孟明,對於成為絲路大使一員,完全是心有餘而力不足。





但經過他初步向IT產業界高階主管試探性詢問的結果,躍躍欲試的大有人在,「這是他們從來沒有過的體驗,地球這麼大,回來絕對會有不同的領悟,」無法親自下場跑,退而求其次擔綱工作人員之一的馬孟明,揣摩他們的想法。





用意志力 挑戰不可能的1%





明年1月開始,探索.家團隊將巡迴北京、上海、廣州、重慶、台北、台中,替各地絲路大使們辦行前特訓,由擁有輝煌超馬戰績的林義傑親自下場指導,傳授體能加強及求生技巧,還有心理的準備措施。「最基本的是,如何讓不會跑的人,開始可以跑;原本就可以跑的人,如何跑得更輕鬆,」仍在健康管理公司任職,首先把運動專才融入健檢系統的林義傑說。





有個統計數字顯示,全世界只有1%的人有能力跑馬拉松。但林義傑可不這麼認為,他覺得不是體力做不到,而是意志力沒有準備好,「任何人都可以跑,只要有耐心和決心,」秉持這個信念的林義傑,明年6月將帶著所有不會跑、沒耐心跑的絲路大使們,挑戰生命中的不可能。





【本文摘自《遠見雜誌》7月號;訂閱遠見雜誌知識庫;訂閱遠見雜誌電子版】


文章投票
今日訂購者 今日訪客:9539
   尚未登入
帳號(email) 密碼
文章總覽 首頁 雜誌清單 訂雜誌免費贈品 商品區
大量訂購優惠報價 史上最優惠訂閱活動! 天下雜誌+任選一刊只要2980元

■注意事項

方案為本站優惠活動,贈品選項為雜誌社活動; 在本站訂閱雜誌的讀者可同時享有。

品名 方案 原價 特價 起訂日期 贈品選項  
遠見一年期掛號郵資 240 240  
遠見雜誌一年12期新訂 (此方案08/26止)以收到款項為準 0 2080

品名 方案 原價 特價 起訂日期 贈品選項  
遠見雜誌一年12期續訂(請提供續訂編號) (此方案08/26止)以收到款項為準 0 2080


雜誌生活網│ 公司簡介system by Twins
新北市汐止區連峰街7號  電話:02-2642-3366  傳真: 02-8646-2240
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