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一向認為,「升息」所產生的「成本排擠」效應,使「投資者」獲利減損,「自住者」成本增加,購屋需求意願兩者皆降低,而終致使房仲市場走跌。
回顧金融海嘯前波低利期的2003年中至2004年中,美國FED將聯邦基金利率(Federal fund rate)沉澱於1%低利,創造出了美國房仲業之交易大量。
然而因應景氣回溫,而於後兩年內(2004~2006年)一連17次的升息風,使得原本信用較差或生財能力有限的「次貸」(subprime)人士,抵不過成本的劇升,而房價反跌所產生跌價向下穿過升息的恐怖「死亡交叉」,致使違約頻仍,斷頭湧現,終究骨牌連動(加上財務工程新金商品的包裝出售所致)醞釀成國際金融大災。
央行6月24日的半碼升息,雖然力道有限,但多少象徵著央行對打擊房市飆漲而引發民怨的一份決心,配以央行2、3月以來,多波多項的打房措施,加諸針對銀行借貸戶的嚴格審核機制,的確多少影響著房仲市場,房地產景氣在部分空頭人士看來,似有稍趨走跌的意味,甚至認為下半年房地產景氣將有10~15%之跌幅。當然,後市如何,的確還需要觀看後市景氣及通膨效應,並觀察央行的打房決心是否持續明顯。
當房仲市場走跌時,有兩個數字因素似乎也必須納入考量:(1)建商開發建案可接受最低毛利率約為20%(因此可犧牲獲利率至多20%);(2)房貸戶的頭期款平均約為20%(至多30%)。
倘若房地產下跌趨勢真的顯現持續於來年而超過20%,勢將引發房貸戶的貸款違約及投資客的斷頭賣壓,如此一來,房仲市場的崩跌將更為加速。
倘若房仲市場貸款違約及斷頭賣壓持續增加,而在「價縮量漲」供需出現反向失衡(超額供給)的情況下,銀行無法吸收過剩違約斷頭屋,勢必將逕走法院拍賣處理機制,屆時則法院拍件量將大為增加,而法拍市場之活絡度也將因此升高。
以上純屬房市向下修正的單向假設,並不代表後市預期。
但倘若果真房仲市場衰跌如此,則不景氣就會是你真正的進場好時機。
※理財周刊519期更多精采文章:
◎封面故事;補貼概念股 大爆發
◎封面故事;新興市場訂單成長 百一營收將再創新高
◎封面故事;兩岸生技業夯 進階訂單能見度高
◎新聞熱線:張忠謀妙喻景氣 客戶隊伍比上半年短
◎新聞熱線:友達陳來助談營運 輕舟才能過萬重山
◎新聞放大鏡:郭董的承諾 會不會跳票?
◎特別企畫:台灣企業邁向巔峰
◎特別企畫:記憶體模組市占率 挑戰大鯨魚 威剛5年內實現
◎本周關鍵強股:金融領軍傳產接棒 衝關8000點
◎台股火線;股價長期趨勢 關鍵在於獲利能力
【完整內容及圖表請見《理財周刊》519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