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人先前發生深部靜脈栓塞的情形較少,但隨著飲食的西化,目前已不再少見。
深部靜脈栓塞通常從小腿肚肌肉內開始形成,大部分栓塞會在膕部以下的深部靜脈內自行消解,不會引起症狀。但有些栓塞會向上發展,進入更高位股靜脈或其他近端靜脈,並引起症狀,若未治療時,約半數病患在3個月內發展成有症狀的肺栓塞,即使施予治療,仍再度發生深部靜脈栓塞,約10%出現症狀深部靜脈栓塞在5年內出現嚴重栓塞後症候群,包括中風、心臟梗塞、肺栓塞等。
在Australian Family Physician2010年7月刊登一篇分析靜脈血栓栓塞的文章,說深部靜脈栓塞的風險因子包括:
(1)重度風險:髖部或下肢骨折,髖部或膝部人工關節置換,重大一般外科手術,重大傷害,脊髓損傷。
(2)中度風險:膝部關節鏡手術,荷爾蒙治療(如口服避孕藥,荷爾蒙補充療法),懷孕─產後,肢體麻痺性中風,先前發生過靜脈栓塞。
(3)輕度風險:肢體不活動(如經濟艙症候群),懷孕─產前,肥胖,年老。
對於有症狀的下肢深部靜脈栓塞,應及時施予抗凝血治療,使用藥物的時間依栓塞部位和臨床風險因子而定。懷疑發生深部靜脈栓塞時,需鑑別診斷膝後側膕窩囊腫破裂、血腫塊、靜脈功能不全。針對出現深部靜脈栓塞的症狀或徵候者,進行超音波檢查可證實為深部靜脈栓塞只有29%;臨床上發展出一些評分系統來檢測,搭配使用可以得到正確診斷和治療。
在英國皇家外科學院期刊(Ann R Coll Surg Engl.)2010年7月刊登一篇檢討髖部人工關節置換手術後,靜脈栓塞預防措施的論文。文中提及,髖部人工關節置換手術3週後,是發生靜脈栓塞的最高峰,目前臨床指引建議手術後應連續4週施行血栓防範治療。該研究分析髖部置換手術後,使用低分子量肝素或第Xa凝血因子抑制劑(rivaroxaban)的療效,及使用低分子量肝素的時間。結果顯示,使用低分子量肝素者,只有10.2%在術後使用超過4週,使用rivaroxaban的時間大於肝素,病患滿意度較佳。可見在髖部人工關節置換後,使用低分子量肝素者不多,令靜脈栓塞風險增大。
【選錄自《健康世界》416期 2010年8月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