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奇心是與天俱來的!」當孩子勇於發問,為人父母者應當感到喜悅,而非不知所措,然而,究竟該如何面對孩子的好奇心,順應其問題,有效發揮教養機會,家長不可不懂「回答」的藝術。
【心態.如何想】
致遠管理學院幼兒教育學系教授汪榮才表示,「好問」其實是每個孩子皆具備的能力,只是每個家庭背景不同,而左右了幼兒的好問程度,如家庭成員互動少,溝通情況不佳,孩子思考能力自然低,也就不會引發其好奇心。不過,好奇心是一種學習動力,父母應多鼓勵幼兒發問才是。
好問有益父母教養
「媽媽,小baby是怎麼生出來的啊?」、「媽媽,什麼叫做分工合作?」、「爸爸,你為什麼要穿西裝啊?」面對孩子一個接一個的問句,父母或許感到厭煩,可是好發問的孩子,其實有助父母教養,所以,千萬不可在此時採取不理會或是責罵的態度,若是因此讓幼兒自尊心受挫,造成好奇心從此消失。
汪榮才建議父母,面對好奇bobo,只要保持耐心,以孩子能夠理解的方式回答即可,因為幼兒的問題,父母可能連想都沒想過,所以,常會不知所措,不過,他表示,父母他無須過度焦慮,因為太深奧的答案,孩子也無法理解,唯有掌握正確應答態度──積極、有耐心、滿足其好奇心,原則上,即可達到幼兒詢問的要求。
此外,王榮才還提到,若父母懂得適度調適自身心態,積極面對幼兒詢問,反而可將幼兒好問特質,轉變成有效教養方式,建立幼兒良好習慣。例如,當幼兒詢問時,父母沒有時間回答,但可告訴幼兒,其實答案不一定會馬上出現,間接建立幼兒懂得等待的觀念。
【回應.如何做】有效掌握回答藝術
每當孩子抓著父母問問題時,不難發現父母臉上出現不知如何是好的尷尬表情,根據孩子的問題性質而言,有些可能完全不合理,不過,卻也可能極富創意,因此,父母無須逃避問題,但卻也不單是以語言解釋即可,汪榮才建議,父母可透過以下2大方式,輕鬆回應幼兒問題,不再讓自己徬徨。
方式1 自然.積極回應
面對幼兒看似無止境的問題,許多父母喜歡逃避,不是推託沒有時間回答,不然就是敷衍了事,如此一來,很容易消磨幼兒勇於發問的勇氣,間接也減低幼兒思考能力,好奇心一旦被壓抑,孩子吸收知識的潛質就會大大被削弱。
專家建議
汪榮才表示,面對幼兒各型各色問題,父母最重要的是維持積極、正面的態度,因面對4歲以下幼兒,過於抽象的回答,幼兒也不見得能夠完全理解,所以,表現出歡迎幼兒詢問的態度比解答問題來得更重要。
當幼兒詢問的問題,父母也不知道答案時,無須胡謅,可先勇於承認自己「也不知道」的答案,再積極和孩子一起尋找答案,不失為一種解惑的方式。簡而言之,面對幼兒問題,最忌以排斥心理看待,若是家長了解此不過是幼兒的一種需求,所要做的就是滿足其需求而已。
方式2 引導幼兒尋找答案
面對幼兒提出千奇百怪的問題,父母常難以回答,主要是很多事情無法讓父母以語言說明,間接造成父母害怕面對幼兒問問題,其實語言解答不一定是最好的回答模式,父母也能換個方式解決幼兒困惑。
專家建議
汪榮才提到,因為0~4歲幼兒語言能力尚未發展完全,所以,父母不需認為問題非得用文字解答,尤其幼兒的問題,若必須透過抽象文字解釋時,幼兒常也只是一知半解、似懂非懂。他建議,平時以具體行為為孩子解答,例如當孩子問:「為何我們需要分工合作呢?」家長可以帶孩子觀察螞蟻的生活,看看牠們是如何透過一個接一個的運送食物,最後成功建築出一個自己的窩,或是享用豐富的餐點。藉由實際體驗、探索,不但讓幼兒直接獲得答案,也可累積幼兒學習機會。
好問孩子較聰明嗎?
汪榮才表示,其實幼兒在入學前,智力都還處於持續成長階段,他並不建議父母自幼即開始評估幼兒聰明與否。以多元智能理論而言,智力可分成不同層面論定,例如語言、音樂、自然觀察等,每位孩子皆擁有無限潛力,並不適合從小即對其智力下定論,更不應該視幼兒發問的問題,判斷他是否聰明,因為發問是幼兒建立世界觀的一種學習方式,並非會問科學問題的孩子就比問生活層面問題的孩子來得聰明。
不過,父母倒可以確定的是,擁有較高好奇心的bobo,思想比較自由,不受外在觀感約束,不但邏輯思考能力強,而且創造力一定也比較優秀,只要持續保持幼兒愛發問的心態,有效掌握正確教養法,未來,學習能力的表現一定較優於其他孩子,畢竟在成人的世界中,發現比解決問題來得重要。
專家小檔案
汪榮才
現職/致遠管理學院幼兒教育學系教授
國立台南師範學院教育經營與管理研究所兼任教授
學歷/美國北科羅拉多大學教育博士
經歷/致遠管理學院幼兒教育學系教授兼研究發展處處長
致遠管理學院教授兼教育研究所所長、教務長
省立花蓮師範專科學校講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