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文章

如何讓小孩接納弟妹?

張雅雯    

「手足可以情深,也自然會有對抗的天性,尤其是搶奪爸爸媽媽的愛。」國立台南大學教育系教授林進材表示,如果有生育兩個以上孩子的家庭計畫,有幾點技巧要注意:





1. 事先與小孩分享 生弟妹的意義







譬如告訴孩子「弟妹未來將是除了父母之外跟他最親的人,可以依靠、作伴」,並且用「你長大了,要成為保護弟妹的大哥(大姊)!」等正面方式鼓勵孩子,讓他不會因為害怕既有的寵愛被剝奪而心生排斥。





懷孕的過程中,也可以讓孩子多去感受弟弟妹妹的生長,比如:媽媽在懷孕過程肚子會隆起且有胎動,可以讓孩子用觸覺去感受「弟弟妹妹妹在長大!」因為參與而得到期待感,才不會讓孩子感覺弟妹是天外飛來一個與他不相干的生命體。







2. 避免孩子與手足 年齡相差太大







生育計畫應該在組織家庭時就有規劃,避免讓孩子之間的年齡相距太遠,這樣一來父母辛苦,二來孩子彼此之間也沒有同儕的歸屬感。







3. 小孩爭執時 父母別急著排解







孩子在一起難免會爭執,譬如:為了爭奪玩具、食物、電視遙控器等,做父母的,有時候要適時「冷眼旁觀」,孩子才會在過程中學會如何協商、溝通。若父母太急著去排解,總是指責年紀較長的一方「怎麼不讓小的」,或偏袒搶不贏人就哭的那個幼子,都會讓孩子埋下父母不公平的陰影。除了先嘗試讓孩子自己去溝通,若要介入仲裁,最好一一聽完每個孩子的陳述,並依理公平賞罰。







增進獨生子的人際社交







親子教養專家、台北市樟新托兒所所長黃琬玲指出,雖然現在把小孩送來托兒所或是幼幼班已很普及,不少家長其實還是捨不得,認為是讓孩子辛苦了,那麼送出來的原因是什麼?多半是因為孩子的發展需求與醫師的建議,要多讓孩子體驗群體生活,才能刺激能力發展,也透過同儕的相處才有分享、接納、合作機制。





「孩子的群性來自於多元的社交環境。」黃琬玲表示,學校固然是一個很好的群體環境,但父母也不應該把責任與期望都寄望在學校而已,畢竟人格的養成需要長時間累積,父母平時還是要撥出時間與孩子互動,多發掘可供親子活動的場所,例如:縣市鄉公所活動中心、社區公園、親子館等,或是多安排家庭之間的聚會,讓獨生子女有更多的機會認識同伴,學習如何與他人交往、溝通。





父母是獨生子女最密切的互動者,要加強他在人際上互動的能力,林進材建議從與父母的互動做起,譬如:養成早上起床、晚上回家都有道早問好的習慣,平時也可藉機讓孩子與左鄰右舍禮貌性的互動,而不是把小孩都保護在「溫室」中。孩子就學後會開始認識同儕,也可透過辦理慶生會等機會,協助增加孩子與同儕之間的關係,讓孩子更樂於分享他們的喜怒哀樂。





【更多精采完整內文請見《大家健康雜誌》8月號;訂閱《大家健康雜誌電子版》】


文章投票
今日訂購者 今日訪客:6072
   尚未登入
帳號(email) 密碼
文章總覽 首頁 雜誌清單 訂雜誌免費贈品 商品區
史上最優惠訂閱活動! 精選雜誌任選三刊2999元 健康休閒類我最優惠!

■注意事項

方案為本站優惠活動,贈品選項為雜誌社活動; 在本站訂閱雜誌的讀者可同時享有。

品名 方案 原價 特價 起訂日期 贈品選項  
大家健康 一年6期(2019/7/17起改成雙月刊,單月出刊) 0 699  


雜誌生活網│ 公司簡介system by Twins
新北市汐止區連峰街7號  電話:02-2642-3366  傳真: 02-8646-2240
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