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台灣最美的景象,是從花蓮玉里稻海中浮現的光人圖騰。 這是由《遠見》與蕭青陽共同策畫的〈新台灣之光100〉封面設計, 歷經近兩個月的企劃與場勘,實地丈量、收割、拍攝,更耗費整整四日。 這是雜誌業的創舉,也是《遠見》送給台灣的建國百年大禮。
「把100位新台灣之光集結起來的概念,真的很棒。」採訪結束後,三度入圍葛萊美(Grammy Awards)唱片設計獎、也被列在《遠見》新台灣之光名單內的蕭青陽,站在他位於中和工作室大門前,靜靜地聽著創辦24年的《遠見》雜誌,即將在進入建國100年前夕,送給中華民國的生日禮物。這一瞬間,這位設計鬼才的眼睛突然亮了起來。
自從2005年以王雁盟的《飄浮手風琴》唱片封面設計,打入葛萊美獎後,每次有人提到蕭青陽,總喜歡在他名字前面冠上「台灣之光」的頭銜。同一年,還有另一個讓台灣人熱血沸騰的台灣之光出現,那就是王建民。
他認同《遠見》挖掘新台灣之光的編輯概念,「如果真能把這些從台灣出發的力量匯集起來,將成為多麼強大的力量之書,絕對不輸給暢銷全世界的《祕密》。」(按:朗達.拜恩著,歐普拉與陳文茜均曾公開推薦的心靈勵志書籍)
「要不然,你來幫《遠見》設計新台灣之光封面?」試探性地徵詢,沒想到,他竟想也沒想,毫不遲疑地一口答應,「那有什麼問題!」就這樣,蕭青陽成為《遠見》8月號〈新台灣之光100〉的封面設計者。
呈現壯舉 首創稻田光人圖騰
幾乎在記者離開,蕭青陽關上門的那一剎那,封面設計圖就在他的腦袋裡浮現出來了。
他提出的概念是,在稻田裡長出來的新台灣之光。他想在稻田上創作一個圖騰,一個展開光芒雙臂的小光人,身型像獎盃。設計進化到後面,他決定把小光人的雙腳變成鋤頭,站在土地上迎向光明,而他所散發的那七道日出光芒,也像是計數的電表,代表為台灣加油。
這個圖騰的設計,忠實反映《遠見》推出新台灣之光的初衷。
「台灣之光不只這100位,每個願意站在台灣土地上,埋頭苦幹默默付出的人民,只要張開雙手,所散發出的都是台灣的光芒,」先感動自己才能感動別人,蕭青陽一直驚歎,這次創作是他今年來最好玩、最興奮的一個,身旁的人無不跟著熱血起來。
這次是《遠見》創辦24年來史上經費最貴、也是過程最珍貴的一次封面創作。也是蕭青陽從事設計工作25年來,第一次嘗試稻田創作。
為了讓台灣之光的意義確實被彰顯,這個小光人不能用電腦合成,而是真的要在台灣找一塊稻田,把新台灣之光的圖像真實割出來,再拍攝成封面。 為了這個前所未來的創舉,《遠見》也找來專業影音團隊,把稻田創作過程裡每一個彌足珍貴的畫面都紀錄下來。
只是說起來容易,實際執行起來可就大費周章,問題不斷...
【本文摘自《遠見雜誌》8月號;訂閱遠見雜誌知識庫;訂閱遠見雜誌電子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