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營生聚財是一項藝術;但是贊助藝術,則是一項義務。」在一場音樂會中,我不經意瞥見節目單上這一句令人莞爾的話。
藝術活動包括音樂會、博物館展覽、美術館特展、文學戲劇演出、現代藝術展演等等,踱步在藝術的空間裡,不管是百年雍容大度的博物館也好,音效絕佳的音樂廳也好,甚至小小的實驗劇場也罷,一個靜態的展示、一個動態的表演,它提供的,是讓一個人和藝術作品之間,有心靈對話的契機,進而在這特定的時空內,讓情感、思緒遐想奔馳遊走。
在一個藝術蓬勃、文化生態活躍的環境,會有幾個現象產生:一是,藝術胃口越來越挑,對美的事物品味越來越高,非絕品不讚嘆。二是,文化鑑賞成為全民運動,任何種類的藝術活動節目繁多,多至不知如何取捨,形成一種極適合藝術家生存的環境。三是,集體文化人格的成熟。
這是一種內聚、無待外鑠而渾然天成的無形共識,知道藝術家需要哪種環境,藝術需如何呵護、如何培育;此外,要有生生不息健全的文化環境,需以何種態度面對藝術。最後,虔誠敬重一切用心血換來的無形寶藏。
藝術是對人的至高的尊重
不論媒介為何,維也納人都知道,欣賞、參與、體驗藝術的那一刻,都該慎重,都該靜語,都該謙卑,因為,人在藝術品面前,顯得多麼微渺,多麼短暫,多麼易逝,多麼不堪比對。真正面臨藝術的那一刻,一切外貌假象,一切繁瑣俗套,都將相形見絀而自動剝落,從而洗滌出事物真正的本質。
也因此,藝術是一個嚴肅的生命話題,而不是娛樂性情的消遣;是一種朝聖的心態,而不是嬉鬧狎玩的掠影;更是一種生命狀態高貴的呈現,而不是無所事事的排遣。
應有「夫子之牆高數仞,不得其門而入,不見宗廟之美,百官之富,得其門或寡矣!」的臨場而生敬畏之心矣!
這些觀念,在一個文化生態成熟健全的環境裡,歸屬於理所當然的一面,因此,維也納人並沒有一種認為欣賞藝術應該「免費」的心態。
在他們的觀念裡,所有用心血凝聚付出的都應受償,並且,應該受到更大更多的報償。也因此,在他們的認知裡,埋首從事藝術的過程,比上班還勞心勞力,因為,藝術不僅是在與靈魂對話,而是在與靈魂求索、掙扎。
看一幅畫,聽一場音樂會,參與一席演講,蒞臨一場舞蹈的演出,任何文化形式的呈現,除了掌聲之外,還有買票的義務,這是一個文化環境成熟後全民不言可喻的共識。不過,在維也納,有一種人有特權,可以不必買任何一張門票,就可出入任何一場文化活動,他不是權貴階級,也不是有力人士,而是支領失業救濟金過活的族群。
維也納的勞工局,除了承辦有關就業事宜之外,還有一項措施,即分發所謂的「文化護照」。任何一位支領失業救濟金的人,在整個西歐國家都有權利得到這一本文化護照,持之,可免費進出任何一間博物館、美術館、音樂會,參與任何一項藝術活動。
一時跌宕,也能共享盛宴。真不愧是「神人共歲,物我同春」的境界。
欣賞國家歌劇院頂級的演出,免費;在年年全球轉播新年音樂會的金黃愛樂廳裡,諦聽一票難求的維也納愛樂的演出,免費;耽溺在爵士樂瀟灑頹廢的樂音裡,免費;進入歷史悠久的皇家美術博物館裡,親炙大師百年名畫跟前,免費;參與當代作家的文學作品朗誦論壇,免費。
政府買的,是藝術的單
每個接受藝術洗滌的人,都應付費;同時,每個人都有接近藝術的權利,不應因其無餘力支付這文化入場費,而將之排除在外。
一個國家在顧及就業市場平衡時,也知曉文化的重要並將之納入經濟庶民政策,即:關切其溫飽的同時,也顧及其心靈溫潤恬靜的需求,因為,人,不是僅具營生動物層面的有機體。
只顧著眼經濟數字的迷思,會將全體人民集體物化;在拚命追逐物質的過程中,「幸福」,將跟在人們盲目狂奔的腳步後,一踉一蹌地隨著,並且,永遠追不上自己。實際的困境,以實際的方法解決,是治標;困境過程中對當事者所造成的心理激盪、所型塑而成的心路歷程,如果沒有個去處,沒有化解的方式,將是造成社會動盪不安的源頭。這時,即便政府大方撒錢,也治不了本。
因此,維也納人深知,每個參與體驗文化藝術的人,都應付費;同時,每個人都有不可剝奪、側身藝術文化的權利。
更多內容請訂閱玉山周報
http://www.formosamedia.com.tw
友情推薦:呂秀蓮部落格
http://annettelu.pixnet.net/blo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