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從一九九○年代中期,基因改造食品開始發揮經濟效益之後,目前全球有二十五個國家種植基因改良作物。
而台灣超市裏,百分之八十的豆腐都由基因改良作物製成。目前台灣開放進口基因改造黃豆及玉米,佔全部玉米及黃豆總進口量的三成左右,大部分用作加工製成沙拉油、醬油、豆干、豆腐等各種黃豆製品及玉米油、玉米片麵包、糕點等。
除非您只吃自己種植的食物,而且一直使用前次作物留下的種子,否則很可能早已吃過基改食品或基改零食了。那麼,您該為此擔憂嗎?
何謂基改食品?
人類更改動、植物的基因已有數千年的歷史。當果農發現一棵蘋果樹的果實特別多汁,而另一棵特別耐霜雪,便將兩株雜交,產生了基改的蘋果樹。但這只是操縱自然界原本就可能發生的事,這都得感謝昆蟲會異花授粉的本事。
然而,當我們談到基改生物(genetically modified organisms;GMOs)時,套用世界衞生組織的說法,指的則是遺傳物質(DNA)被人類以自然界不會發生的方式改變了。試舉現實生活中一個顯著的例子:科學家將冬季比目魚(winter flounder)DNA裏的一種抗寒蛋白質分離出來,注入到草莓的DNA裏面,這種基改後的草莓便可以在北歐的寒冷氣候種植了。而改變後的DNA將一代代遺傳給草莓的後代。
為什麼要基改?
透過基改,可將令人嚮往的基因傳給另一種植物,以便生產出更平價、更有營養、更耐久,或是對除草劑自然具有抗性的作物。再以上述的草莓為例,基改的目的是獲得引介基因的所有優點,而不會同時得到基因來源的其他特質。因此,草莓雖移植了冬季比目魚的基因,卻不會有魚腥味──顯而易見。
這樣好嗎?
答案要看你問的是誰。參與這場辯論的專家太多了。有人強力支持,也有人誓死反對。
(圖/讀者文摘)
辯論涉及多項議題……
基改食品能餵飽全世界嗎?
正方意見:
‧世衞組織估計,到了二○五○年,全球人口將超過九十億。支持者認為,我們需要基改食品才能餵飽這麼多人,因為基改作物即使遭遇嚴酷的氣候,例如乾旱或極端的氣溫,也能收成,同時亦可減少森林開墾的需求。美國哈佛大學非洲農業創新計畫主任卡里斯多斯.朱馬認為,基因科技可為非洲的開發中國家帶來極大的助益。
‧支持者相信基改食品有益健康。他們所舉的例子是已在美國試驗過的基改作物──黃金米(Golden Rice);這種米結合了β-胡蘿蔔素(betacarotene),目標是治療維他命A缺乏症,這是導致兒童眼盲的主因,其實卻是可事先預防的疾病。
反方意見:
‧批評者主張,想餵飽全世界飢餓人口,主要得仰賴金錢與政治,而非農業。例如第一世界的國家糧食過剩,窮國卻買不起。七○年代所謂的綠色革命,曾號稱要利用新作物品種來消滅饑荒,結果也並未奏效。
‧所有權也是一個問題,從實驗室裏(而非田裏)產生的種子是有專利權的,使用者必須先獲得授權,並受到箝制。傑克.海納曼在紐西蘭坎特伯里大學所贊助的生物安全整合研究中心擔任主管,他指出,有人擔憂這會讓世上最貧窮的農人更加跟不上發展的腳步。他形容企業掌控種子供應的趨勢是「人類史上前所未有的變局」。
‧最後,長期而言,目前還無法確定基改食品是否真的能比其他農耕方法(如永續耕種)餵飽更多人。
【完整內容請見《讀者文摘》9月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