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使台灣已經解除戒嚴長達20多年了,但是在65所大學的學生獎懲辦法,還有高達38%的學校規定不得「鼓動學潮」、「鼓動風潮」;57%的大學限制學生「集會遊行」權利;即便《憲法》保障人民出版自由,高達60%的學校對於學生刊物還維持事前出版審查制度;除了中正大學、台北大學、國立台中教育大學等少數學校外,其他95%的學校,學生要成立校內社團都必須先經過校方的審查許可。
這份針對全國65所大學進行的調查,項目包括學生自治、宿舍規範、學生權益、勞動權益、教育私有化性別平等、校規等七大類別、27個學權議題,是由跨校學生組織「大學學生權益調查評鑑小組」進行的。
高師戒嚴事件
觸動跨校評鑑
評鑑小組發起人之一的高雄師範大學教育系四年級學生、也是高師大前學代會主席董泓志指出,主要跟「高師戒嚴事件」有關,今年6月18日高師大召開校務會議,在《學生獎懲規則》中規定,學校師生皆不得以校內社團、系所或高師大教授、學生身分參與連署、集會遊行之活動。
經《自由時報》以頭條新聞「高師大搞戒嚴?集會遊行未報准記大過」報導引起外界注意後,董泓志表示,有許多其他學校的學生都來信告知,他們學校也有類似的問題。所以,大家討論後認為可以透過跨校評鑑方式,將這些問題揭露出來,並展現學生的自主性,與他們對於大學的理想與渴望。
做一份跨校評鑑說難不難,說簡單其實也需要耗費相當心力。尤其學生團體並不像公家機構或有錢可以撒給各學校的教育部一樣,發函給各校行政單位常常石沉大海。舉例來說,從8月2日他們以e-mail向65間大學院校校長室寄發問卷,截至22日卻只有16間大學回覆。
不過,校方行政系統的被動並沒有妨礙他們進一步調查。就像野百合學運分子、台大社會系助理教授范雲說的,在浪漫主義與理想性格上,新一代的學運世代與他們沒有多大的差別,但在行動能力上,他們是超越上一個世代的。這一點尤其可以從他們對於網路熟悉能力與專業性上看得出來。
網路熟悉能力
新世代學運利器
的確,這次學權調查小組先是找10個工作人員進行電訪,每人攤派5~10間學校,每校至少聯繫一名學生幹部。同時,他們又透過Google docs平台所製作的網路問卷「2010年全國大學學生權利調查評鑑」,將問卷寄給各校學生自治會或學生社團幹部,並獲得255份有效問卷回覆。而如果回覆的資料有所出入、或不確定,則會再向其他學生幹部進行查證。
換句話說,翻開這60頁評鑑報告,專業程度毫不輸於外界專業機構所做的評鑑。評鑑中除了詳述他們的調查方法、調查結果外,他們也將相關的《大學法》等規定詳列在報告,用以說明這些受評鑑的學校到底哪裡違背相關規定。
也就是說,這是一份具有價值、方向、論述、依據與經驗資料的運動文件。清華大學清華學院助理教授李天健就說,這批學生並不是突然竄出來的,有些成員過去就曾參與過「中學生學生權利促進會」,累積了多年經驗與人際關係脈絡。
不過,外界不免疑慮,為什麼過去就曾遭受嚴重批評的事前審稿制度,過了這麼多年怎麼有些大學還沒有廢除?對此,范雲表示,這當然不能說過去的努力都是白費的。畢竟這些理念還是留下來的。或許是整個民主進程不是那麼整齊,有些大學已經廢除了審稿制度,但是有些學校還是沒有更動。
所以,她希望,教育當局能多點關注,把民主、人權的理念當作施政重點之一。清大李天健教授說,過去這些問題一直都是透過外部的力量來要求改革,但要是校園內沒有足夠的力量,是很難有根本性的改變。
他說,20年前的學運裡,真正的核心議題還是政治;也就是當時有個時代的任務,要衝破政治的框架,所以很多社會力量最後都會匯集到政治上。但解嚴後扮演主要壓迫的敵人沒有了,現在政治議題已經不再扮演如此核心的位置了。
好處是讓其他議題也有其發展的空間;不過,也因此造成議題過於分散化。
對於議題零碎化的憂慮,董泓志也認同說,他們之所以會提出這樣的評鑑,也是希望能從這些不同的議題中,看能不能在背後找到比較共通的核心價值,這樣以後要進行串聯時,也比較容易成功。
貧富差距、世代關係
學運新課題
除此之外,整個大環境的變化,尤其是貧富差距的變大,范雲說,是這個世代學生與他們當時最大的差別。她說,過去的學生都是一樣清貧,在一起沒有什麼差別。但現在有的學生的家庭相當富裕,有的卻是相當的不好,學費漲幅又如此之大,學生被迫去打工下,這種經濟的相對剝奪感就更嚴重了。
此外,新舊學生世代所面對的父母親也是不一樣。范雲說,他們那個世代多數的父母親都沒有受過大學教育;但是這個世代的學生的父母親卻有相當比例受過大學教育,所以,他們親子關係也就更緊密,也更會控制小孩的發展方向。的確,每個世代都有每個世代的特色,也有他們的課題。
1986年一群台大學生走出校園進行鹿港杜邦調查報告。現在新世代的大學生走入自己校園除了檢驗老學運世代未完成的使命外,他們也找尋並面對屬於他們自己世代獨一無二的挑戰。
更多內容請訂閱玉山周報
http://www.formosamedia.com.tw
友情推薦:呂秀蓮部落格
http://annettelu.pixnet.net/blo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