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教育會議落幕 教育問題依然無解
睽違16年,備受各界注目的第8次全國教育會議於8月28、29日在國家圖書館登場,邀請多名學者專家與會,探討10大議題及53個子題,會議結論將彙集成未來10年「教育政策白皮書」,編列預算執行。
然而,自1994年推動教改以來,台灣教育制度真的已臻完善?或仍是問題不斷?政府企圖以2天的教育會議打造未來黃金10年的教育政策當真可行?台灣教育究竟該何去何從?
畫大餅
未承諾提高教育經費
關於這次全國教育會議,源於教育部長吳清基強調「孩子是我們的希望,投資教育就是投資國家的未來」,因此上任後便著手規劃推動召開。而教育部則先行召開多場公聽會及媒體座談會;專家學者與民間團體前後經7次小組會議,形成3大願景「新世紀、新教育、新承諾」,4大主軸「精緻、創新、公義、永續」。
其中熱門議題包括:學制是否從「633」改為「543」、擴大免試入學、大學多元入學、高等教育評鑑、大學學雜費調整、大學產學合作、大學跨領域學程、中國學生來台、國中小國際教育、終身學習等。
總統馬英九、行政院長吳敦義、立法院長王金平等皆出席致詞,但馬、吳兩人只細數已做的教育施政,針對民間要求實施的12年國教、盡速通過「兒童教育及照顧法」等訴求都未具體回應,同時,縱使畫出下一個10年教改工程大餅,但卻未承諾提高教育經費,與外界期待落差頗大。
肥皂箱讓家長表達真正心聲
就在教育會議召開的同時,民間版全國教育會議則在國家圖書館對面的自由廣場舉行;上百人帶著孩子頂著烈日發聲,彌補不能進場的遺憾。
全國家長團體聯盟理事長謝國清表示,家長不要一個「自我感覺良好」的會議,而是要有實質內容,只好在官方會議對面擺起肥皂箱,讓家長表達真正的心聲。他感嘆,16年前的教育會議討論12年國教,到今天還是在討論12年國教,且規劃這麼多年,卻始終盼不到推動期程。
在全國教育會議落幕後,教改總體檢論壇多位學者召開記者會,指此次會議沒有主軸、缺乏願景,淪為各說各話,「不及格」;另外,由於這次會議的民間參與不足,只有3位企業代表與會,學生代表也很少,遠遜於上一次,民間聲音消弱,這部分也「不及格」。
學者批評,10大中心議題沒有切中目前教育問題的要害,洋洋灑灑幾百條結論,就跟沒有結論一樣。學者們也說,3個月後教育部公布白皮書之時,如只是將500多項結論列上去,而未提出策略及行動計畫,那充其量只是會議紀錄,「肯定不及格」。
甚至有學者質疑,全國教育會議會前的分組座談會,參與者都是各單位動員去的,沒有人表示意見,做成的結論也是事先寫好的,會前已有定見,難怪無法凝聚共識;連學生代表也批會議是「外觀及格,內涵不及格」。
批判聲
推動二次教改是奢談
回顧1990年起,民間教改風潮澎湃洶湧,當時教育鬆綁、廣設高中、大學等改革口號不斷;如今,檢視改革過程,就硬體而言,成果尚算豐碩,然而,歷經10多年後,對於教改卻是批判聲浪不斷,何以昨是今非?
舉例來說,縱使歷經10幾年教改,但只重升學的國中教育卻始終沒有改變!根據人本教育基金會日前所公布「2010國中教育正常化問卷調查」結果,仍有近9成學校班級會公布學生成績排名,4成早自習天天考試,段考前甚至1天考超過5份試卷;強迫上第8節、寒暑假輔導課、藝能科被借課的情況也不在少數,甚至還有2成國中生被要求周六、周日到學校上課或參加考試。
持平而論,由於台灣面臨社會變遷、教育生態丕變,加上知識經濟時代來臨,少子化、高齡化、多元化的人口結構變化,以及兩岸關係改變及全球國際化浪潮等,此時召開全國教育會議,解決過去「狂飆式」教改所衍生的問題,的確有必要,做此決定的教育部也相當有勇氣;然而,從幼兒基礎教育到高等教育,如此錯綜複雜的教育問題,僅以2天的會議時間來凝聚共識,藉此擘劃未來10年教改的藍圖,冀望推動二次教改似乎只是奢談。
邱創進:未落實五育均衡發展
具有教師資格的前民進黨籍立委邱創進認為,台灣教育改革歷經10多年一直被外界視為失敗的主因在於「沒辦法放棄以智能教育為主體的教學方式」,不僅老師如此,就連學生家長也都有種只關心名次的迷思。
「我們應當去思考,教育的核心價值該是什麼?」他說,教育改革成不成是觀念的問題,台灣當前並未落實五育均衡發展,仍舊是重分數、只求標準答案,背誦記憶就是教學目的,然後再來就是把背的內容換成分數,「在這種體制下,老師、家長、學生都忘了如何思考」,試問,教育改革究竟改變了什麼?
「台灣應該發展以生活為基準的全能教育。」邱創進表示,當前教育盲點就是仍困在所謂「公平」的「常態」分班底下,實際卻形成「非常態」的「陪讀主義」,他進一步說明,也就是當一個班上可能只有2成學生對念書有興趣,但另外8成的學生縱使不願意,仍必須待在同一個教室內一同上課,因為大部分老師會認為他有義務把那8成不愛念書的學生「矯正」,強迫對書沒興趣的學生要用功、再用功,「明明不適合念書,卻成天被關在教室裡,剝奪了自由選擇的權利!」這便是「陪讀」。
由於曾任教,邱創進也深知強迫學生念書只會阻礙學生發展,因此,對於自己的兒子,邱創進選擇尊重、從旁輔佐的教育方式;他回憶,當他兒子升上國一時,以拒絕寫作業、考卷的方式向體制抗議,經溝通後,他將兒子送往由410教育改造運動發起人黃武雄教授等人所籌辦、位於苗栗卓蘭的全人中學就讀。
他兒子在全人中學找到對音樂、電影的興趣,也客串過公視影集《危險心靈》角色,後來,更在加拿大溫哥華的電影學院獲得學生電影最佳導演獎,現在則繼續留在當地攻讀學士學位。
對於政府提出12年國教,甚至有人建議應推動二次教改等,邱創進則直言,現在應在下一次教改來臨前,反省過去的理念到底落實了多少?倘若課程的內容、授課方式不修改,台灣社會、老師、家長的重視分數、名次的觀念不變,縱使再多教育改革也是徒然。
陳建銘:私大太多應淘汰一些
「教育改革?是叫著要改而已啦!」育有一兒一女的台北市議員陳建銘對於台灣自90年代推動教改以來成效並不滿意,他說,當時教改許多的硬體確實實踐了,例如幾乎每個縣市都有大學,但老師、家長、學生的觀念呢?他說,高等教育的氾濫其實根本不符合機會成本,私校林立、管轄困難,致使高等教育程度低落,學生素質也每況愈下,況且,各縣市的教育資源還是分布不均,他直言,過多的私立大學確實應該淘汰掉一些。
對於教育體制,陳建銘表示,現在政府只重視經濟,也使得學生觀念丕變,念更多的書好像就只是為了出社會能夠賺更多的錢,金錢主義掛帥下,整體的道德觀念、公民素養都淡薄了。
目前他女兒準備就考研究所、兒子則就讀高中,他說,其實他與太太對於教育的觀念就是培養孩子負責任的學習態度,「女兒繼續念研究所、兒子上高中,都是他們自己的決定」,他也建議家長應改變觀念,畢竟,考試考不好可以一考再考,機會多的是,但人的品格學好或學壞就只有一次的機會。
對於12年國教,陳建銘則坦言,馬政府上任後,多是空口白話,現在又順著社會潮流,打算推出12年國教,要打造黃金10年,但僅有2天的教育會議就訂出未來的方向,這個餅會不會只是紙糊的?他質疑,如果12年國教只是國中畢業後再念3年,這3年要選擇高中職還是沒得選?如何輔導學生適性發展?他也批評,教育部高喊要讓學生健康成長、快樂學習,但暑假才剛剛結束,一開學就立即考試,那些教育部的高官會不會距離民間太遙遠?
管碧玲:整個教育體系亂了套
長期駐守立法院教育及文化委員會、關心教育發展問題的民進黨立院黨團幹事長管碧玲指出,回顧過去教改成效,確實達成多元化入學,也落實校園鬆綁,改變完全的填鴨式教育,但在教育本土化這一塊則較不穩定,會隨著政權轉移波動,「多元、自由有了,但本土不足」。不過,她也說,關於社會分工的核心價值方面,整個教育體系則是亂了套。
「私立大學過度成立,高等教育陷入紊亂,而技職教育則幾乎是完全崩解。」管碧玲憂心地表示,這部分恐對台灣未來找回高科技產業、製作業轉型地位的發展相當不利。
她說,因技職教育崩解,近年來台灣高科業產業相關的人才已呈現斷層,反倒是用來培養人文、思考能力的大學,成了提供科技產業的人力資源訓練所,「價值走調」,在如此人才培育混亂狀態下,自然不利台灣產業發展,甚至要引進中國學生進來台灣職場。
針對全國教育會議,管碧玲則認為,的確是教育大拜拜,因為會議所討論的焦點,似乎仍圍繞著學校經營困難,然後試圖要將其轉嫁給未來的教育改革,只是在進行「補破洞」,不見未來教改意涵。
至於12年國教,她認為,再加上0到6歲的幼教體系,等於是要進行0到18歲的義務教育,那就要看財政如何規劃,因此,執政者的教育政策很重要。
更多內容請訂閱玉山周報
http://www.formosamedia.com.tw
友情推薦:呂秀蓮部落格
http://annettelu.pixnet.net/blo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