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的頭腦是個電子郵件信箱,那麼,打盹會清除你的收件匣。這一項新研究的結論,或許可以解釋為什麼我們有長達一半的睡眠,是處於「睡眠第二階段」,也就是做夢之前、眼球不快速轉動的睡眠狀態。
長久以來,有關睡眠的研究曾經暗示,閉起眼睛能增進我們儲藏及合併記憶的能力。這項新研究,為一般的常識提供了科學根據:一夜的好眠或深沈的打盹,要比整夜勉強的睡眠更有益於提昇學習能力。現在,科學家對這種現象有了初步的了解:睡覺時,暫時存檔在大腦底部,專司記憶的海馬迴裏的資料,會轉移到腦皮層的長期資料庫裏。這個現象不只能幫助頭腦處理新資料,而且能清出空間,讓頭腦得以接受新的經驗。帶領這項研究的美國柏克萊加州大學教授沃可指出:「所以,學習之後的睡眠固然重要,學習前的睡眠、休息也非常重要。睡眠就好比讓頭腦變成乾燥的海綿,準備吸取新的資料。」
沃可和同事請三十九個年輕人,進行知性學習之類的差事。然後,一組人午睡了九十分鐘,而另一組人沒有休息。接著,這兩組人再做另一回合的任務。結果研究發現,兩組相比,沒有午睡的那組表現明顯較差。科學家測量那些年輕人腦部的電性活動,發現在第二階段眼球不快速轉動的睡眠狀態中,午睡者的記憶貯存區被一清而空。
不過,這新發現並不表示所有的人都能從午睡中受益。聖地牙哥加州大學的精神醫學教授梅妮柯指出,有些人午睡醒來會覺得眩暈無力,模糊不清。這是所謂「睡眠慣性」的現象。她說:「當你從很熟的慢波睡眠中醒來時,睡眠慣性就會發生。」因為在第二階段眼球不快速轉動的睡眠狀態中,我們腦部的溫度會降低,流入腦部的血液也會減少,所以,一下子醒過來,面臨極速增加的腦部活動時,有人會感到不舒服。
如果午睡會使你醒來更加疲倦,其實只讓自己的心智活動暫停,也可得到打盹的效果。梅妮柯建議:「有些情況下,安靜的休息也可以產生午睡所帶來的效果。」
【完整內容請見《講義雜誌》2010年9月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