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香港開戶,以往是富豪級的理財管道,這兩年港股和陸股的大好行情,
連一般白領也不想錯過,甚至組成開戶團。
秉持著「台灣人到哪裡,台資銀行就開到哪裡」的理念,
台資銀行家數已占香港這個亞洲金融中心的近1∕10。
「如果你還沒有在香港開戶頭,那可就跟不上潮流了,」一位金融業的高階主管半開玩笑地說。
到香港開戶,是以往大多數台商或是富豪理財的管道,但這兩年卻成為台灣白領階級投資理財的新風潮。
因為政府對中國股市、香港紅籌股和相關基金的投資限制,造成許多高投資報酬率的基金紛紛從台灣下架,不想錯過港股和陸股大好行情的投資人寧可飛一趟香港開戶,重拾理財國際化的自由。
香港的投資熱,也讓本國銀行的香港據點呈現高成長,還未設分行的銀行也急忙搶進。
合作金庫在2007年12月19日香港分行剛開張,成為在香港的第17家台資銀行。
2007年8月底,蟬聯三年本國銀行獲利冠軍的上海商銀,也取得香港銀行牌照,以香港做為第一個海外的灘頭堡。「近年來,大中華地區經濟熱度持續加溫,香港早已是各大金融業者兵家必爭之地,」合庫高級主管表示。
在香港這個亞洲金融中心,共約有150家的外資銀行,其中台資銀行的家數占了近1∕10,可算是相當高的比例了。
富邦 境外財管台客占八成
香港富邦銀行董事總經理兼行政總裁李晉頤指出,2007年銀行的境外財富管理業務蒸蒸日上,客戶人數2006年成長112.8%,2007上半年也成長43.6%,總資產2006年是42億2800萬港幣(約新台幣176億元),2007年中已成長到65億1800萬港幣(約新台幣 271億元 ),成長54%。
其中台灣客戶占境外財管業務約八成的比重。「預期未來兩年境外財管也會有50%的高成長,」李晉頤說。
雖然國內一些標榜開戶團的旅行社,常會帶台灣遊客到中環的?豐銀行,邊逛街順便開戶。但同在附近的富邦香港中環分行,也有很多自己找上門的台灣客戶。富邦香港中環分行經理朱麗英就說,2007年來自台灣的客戶開戶特別多,單一家分行就有500~600人,比去年同期成長20%。部分是本來在香港外商銀行開戶的台商,在富邦併購港基銀行後歸隊轉回台資銀行,其他就是從台灣赴香港開戶的人。為了服務台灣客戶,富邦香港的台灣理專已從2006年的20人,增加到2007年的30人。
兆豐 台灣下架基金賣最好
除了以消費金融見長的富邦銀行外,連向來只賺企業金融財的兆豐銀行和華南銀行香港分行也都跳進來做台灣人的財富管理業務。不過因為客戶屬性不同,這兩家銀行以服務原有台商客戶的理財需求為主。
在香港已成立五年的兆豐銀行香港分行,2006年9月才開辦財富管理業務。「現在台資銀行都流行嘛,不過我們是選定台商大戶做財管服務,不靠散戶,」兆豐國際商業銀行香港分行經理蔡永義笑著說。
最近三年兆豐香港分行的營業額都呈倍數成長,目前存款金額已達到500億台幣。蔡永義說,2007年香港的景氣和股市都很好,業務爆發力很強,有時單月就有1億台幣的獲利。2007年預估預算目標達成率是200%,首度超越紐約分行,成為兆豐全球最賺錢的海外分行。
目前兆豐香港八人的財富管理團隊中,有四位是台灣人,蔡永義指出,台灣客戶最喜歡的是台灣下架的基金,或是台灣買不到的基金及連動債,例如中國、越南基金和農業基金都是現在的熱門標的。
華南 低調作風吸引長期客
在香港最久的台資銀行——華南香港分行,因為發現不少自家客戶都跑到別家金融機構去買基金,所以也跟著在2007年9月成立財富管理中心,服務既有的台商客戶。
在沒有特別宣傳的情況下,成立才三個月就有將近500戶的投資戶,管理的資產規模約3億元,已經賺了800多萬元。
華南香港分行經理劉聰隆指出,因為很多財富管理的客戶都是長期和華南銀行往來的企業客戶,所以銀行會提醒客戶投資的風險,不想為了一些手續費而傷害到長期的客戶。不過就算做法保守穩健,預估2008年還會有20%的成長。
香港分行已連續三年蟬聯華南銀行最賺錢的海外分行冠軍,2007年的盈餘達成率是120%,賺了3900萬美元。
券商 貼心服務台灣鄉親
雖然由台灣的理專來服務台灣客戶,更有親切感,辦手續或是費用收取上也比較有彈性。但處在有亞洲金融中心之稱的香港,國際級的銀行林立,要面對像匯豐銀行這類據點多、產品齊全、網路功能強的競爭對手,台資銀行還是得不斷投資硬體設備和人才,才能抓住客戶的心。
香港的台資銀行裡,以富邦銀行的據點最多,因為購併當地的港基銀行,富邦香港目前有22間分行、三個證券投資服務中心,以及大約100名理財專員、另設有電話理財中心,以提供24小時服務。
香港富邦銀行董事總經理兼行政總裁李晉頤表示,2007年銀行新成立投資管理公司,這是一家類似台灣的投信公司,將提供客戶更多基金投資、另類投資、私人量身訂做的投資管理和諮詢服務,為銀行再創一個獲利的新引擎。2008年也計畫針對高資產客戶推出獨家的私募基金,同時也將建置台灣、香港和日本三地可同時交易的證券平台。
台灣人赴香港開戶投資的另一個管道是券商。寶來證券香港聯席董事歐宏杰表示,過去兩年來,台灣投資人不論在人數和業務量上都有三倍以上的成長,目前占整體業務量的比重已增加到兩成多。
比起銀行多元化服務,包括存款、外匯、證券、期貨、基金等,到券商開戶,雖然只能買賣港股和基金,但費用相對低廉,而且對大戶更具彈性。歐宏杰指出,港股這兩年大漲,IPO(首次公開募股)市場很熱,投資人只要抽中新上市的新股,八成都會賺錢。香港的基金種類多,但手續費也比台灣貴得多,投資門檻高,只能單筆投資,所以寶來的台灣客戶還是偏愛港股和權證。
隱憂 需求抵不過成長局限
雖然香港的經濟大環境仍然樂觀,台灣人境外理財的需求也未退燒,但表現亮眼的台資銀行香港分行仍存有隱憂。
因為大陸宏觀調控和人事成本的提高,兆豐國際商業銀行香港分行經理蔡永義表示,自2007年7月1日起,就覺得業務的成長有慢下來的跡象。2008年「大陸勞動合同法」的實施,可能再加速台商出走或虧損的幅度,這都可能讓2008年的成長蒙上陰影。所以2008年的業務成長率他只保守估計在10%~25%之間。
算得上是台資銀行在香港最早的開路先鋒之一,華南銀行香港分行經理劉聰隆更是苦著臉說,現在台資銀行沒有那麼好做了,很多分行的主管都笑不出來了,因為頭疼2008年的成長率。「如果台資銀行的基本盤靠的都是台灣客戶,十多家的銀行再怎麼分食也有限,未來恐怕是大者恆大的局面,」他說。看來,香港台資銀行的財管市場,還有一場硬仗要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