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術,向來能撫慰人心,相信這是大家都認同的事。不過一旦牽扯上「治療」,就成了一件嚴肅而神聖的使命。
尤其大部分人知道戲劇模仿生活,卻少有人意識到生活也模仿著戲劇。有許多接受戲劇治療的病患,經常藉著「假裝我們在戲裡」,試著表達出生活中他們覺得太難或感到恐懼的事物,而在體驗角色的當下,他們經驗到一些生命中未曾經歷過的事時,某種程度上,這種「經驗」並非全然出自幻想,也有可能是透過自身性格去創造出戲劇裡的角色特質,最後演化成他們內在的一部分,並在現實生活中派上用場。而這,便是被喻為「美國戲劇治療之母」的蕾妮‧伊姆娜,此行來台欲傳授給學員的武林秘笈。
體驗互動,凝聚成員的參與存在感
「對味」的環境,似乎能開啟人們學習的潛能。一早,原本關係生疏的工作坊學員們,因著蕾妮老師的指示,光著腳丫在教室內自在走動著,透過眼神的交會、口頭的詢問,一一尋找出與自己職業類似,相同居住地、星座,或參加理由雷同的人站在一塊,這「物以類聚」的互動遊戲,也吸引著我們去留意夥伴間彼此的差異。
過程中,你會觀察到有人主動舉手說出自己的身分,有人被動等別人來「認領」;有趣的是,剎那間,原先惴惴不安的思緒,因為人與人的距離感消失,反而更能真實體驗戲劇之於「我」,那個潛藏於內心、從不被外放的自我內在衝突。
接著,蕾妮為了不讓這股熱衷遊戲的氛圍淡掉,要學員們在教室裡更快速地走動,向每個人問好、互相握手,再換成手肘碰手肘的方式互動著。漸漸地,成員們笑逐顏開,不熟識的羞澀感已消失無蹤,團體互動的能量讓學員們的參與感、存在指數逼近破表;在過程中,也開始有人三、兩群聚,交換著彼此的意見及想法。
轉化療癒,帶著勇氣與真我相遇
有著劇場背景的蕾妮,多年來從未間斷,以極富創意的活動形式,帶領不同需要的團體進入戲劇治療的領域中。早期的她,曾在某間精神科病院參與戲劇工作坊,就發現戲劇原來有股「轉化」的療癒力,不論是表達自己,或藉由扮演虛構角色解放自我,透過戲劇,都能從不同視野和角度,讓自己有足夠的距離進行反思。
這天蕾妮帶領工作坊學員,初期進行的團體互動遊戲,就是運用她長期投身戲劇治療的豐富臨床經驗,所歸納出的「戲劇治療五階段整合性模式」。簡單來說,這五個階段,就是先由互動式戲劇遊戲進入戲劇場景,再透過真實事件的角色扮演,進入深層問題的心理演出,最後以儀式做結。但結束治療,並非意味著失去或消逝,而是收成的喜悅。
「因為每個階段都是流動而重疊的,闡釋著戲劇的多元性,是如何溫和漸進地讓人敞開心扉,觸碰自己內心深處,並帶著勇氣與自己相遇。」蕾妮老師進一步解釋著,初期的戲劇治療通常著重在建立信任及情緒性表達,不需要高深的演技或特殊能力,只要你有興趣,且願意嘗試新的方式來自我覺察、瞭解關於自己的內心世界,就離真實的自我更近了一步。
情緒表達,讓學員更自在地揭露自我
不讓學員深思太久,蕾妮開始要我們兩人一組,背對背站著,透過一推、一頂的肢體互動,誘使我們能發出聲音來輔佐肢體情緒。接著,從簡單的「我要」「不准」的迴轉臺詞,進階到「我想要」「不,你不能要」「拜託,我真的想要」「沒辦法,我做不到」……,邊說著臺詞,邊誘發我們自主性地創作出具象、與自身有關的場景,來延伸臺詞中的意涵。
這過程實在有趣,不同的詞彙、語氣和情感,此起彼落地充斥在教室內。有人激動上演情侶分手戲;有人大聲向對方喊著「我要」;從憤怒演到渴求,一時間,骨子裡那未被滿足的挫敗感突然湧現,喊著「我要」的同時,過往不好的情緒也隨之被挑起。一個個隱藏於背後、未被理解、沒被發現的故事,透過戲劇遊戲,層層地褪下保護衣,揭露自我。
在方寸之間,當下感受。「悲傷,其實是生命的一部分。藉由體驗悲傷,人們將更有機會深刻覺察生命,瞭解活在當下的重要。」蕾妮藉由迴轉臺詞,來讓學員們釋放或分享內心的感受,這無疑是療程中後期,即興演出或發展劇場前很好的暖身活動。
嘗試扮演他人,覺察更內在的自我
當課程進入尾聲,蕾妮領著我們閉上雙眼,手牽著手圍成一圈,由她發出「緊握」的訊息,一個接一個,在我們之間傳遞流動著。因為看不到,純粹用感受覺察,多了點令人心跳加速的刺激、趣味感。此時,蕾妮在不同時間,雙手各自發出緊握的訊息,兩邊同時在圈中傳遞著,直到笑聲打破了沉默,因為有人成了那位同時接收到兩次訊息的幸運兒。
這猶如「觸電」的互動技巧,是蕾妮在療程中每個單元的完結式。在成員已經彼此熟悉下,一同參與過戲劇治療的箇中樂趣,享受角色扮演、即興創作等媒介所帶來的互動式喜悅,「觸電」則能讓關係更為緊密貼近。
或許有人還認為「戲劇」不過是一種逃避方式,蕾妮卻提醒著,那起碼是朝著覺察更內在自我的方向進行,「嘗試做那個人,是我見過最好的方法。」她以二十多年投身戲劇治療的老道經驗娓娓道來。
備註:蕾妮.伊姆娜,美國聯合學院研究所臨床心理學博士,主修劇場藝術與臨床心理學。為美國前四位受專業認可的戲劇治療師之一,並曾獲頒美國戲劇治療協會傑出貢獻獎。十多年來,她主要在精神科醫院擔任戲劇治療師,為情緒障礙的成人及青少年患者服務,近年亦為兒童提供戲劇治療。著有《從換幕到真實》一書(張老師文化出版)。
【完整內容請見《張老師月刊》2010年9月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