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映民意向背 衝擊藍營選情
(圖片提供/新新聞)
九月七日,《天下》雜誌以「五都選舉前、民心變了」為封面標題,公布全台縣市長施政滿意度調查,民進黨執政的八縣市,名次大幅上揚,更囊括前六名;反觀,倒數十二名,皆由國民黨包辦,整體排名普遍倒退。
由於年底五都縣市長也列入民調中,與目前選戰的「支持度」民調有所不同,特別是對陷入花風暴的郝龍斌、治安不佳的胡志強造成嚴重衝擊。行政院長吳敦義在隔日接受媒體訪問時,表示此次《天下》的民調採取較為特殊的方式,一是評分方式採打分數,二是加入專家評比占二○%、民眾八○%。
吳敦義為國民黨執政的縣市長叫屈不足為奇,黨部文傳會主委蘇俊賓更表示,這是因為國民黨縣市長不懂宣傳政績所致。這就如同台北縣長周錫瑋,在退選之後,選民才開始瞭解周不完全祇是「打虎縣長」,政績其實還是有的,祇是媒體關係太差,又不懂包裝,最後含淚退選。
媒體形塑印象 評分難免主觀
《天下》多年以來固定會製作「台灣各縣市排行」的民調結果,排行的名目很多,有「幸福感」、「競爭力」、「廉潔度」、「首長滿意度」、「光榮感」、「環境品質」等等。然而,要評估這麼多的項目,像是幸福感與光榮感,個人主觀意識比較強烈,廉潔度也是以自我感受居多,環境品質各地區性質有差異,而且所謂的品質程度為何,恐怕民眾也沒有制式標準去做評斷。
至於首長的施政滿意度,《天下》所做的評分方式當然有點簡約,因為即使以等級方式也不容易探知真實的民瘼。民眾對於首長的表現,第一個能接觸到的就是影像媒體所傳達的視覺感受,再者才是平面媒體所呈現縣市長的所做所為;至於縣市長在市政的推動力、工程的監督與執行力,以及府會關係等,並沒有定期且完整的資訊公開。因此僅憑民眾的感官印象,要真實評斷縣市長的施政滿意度,確實有所不足。
例如,曾被視為國民黨指標縣市的苗栗縣,縣長劉政鴻在此次《天下》調查下重摔到十五名之後,短短數月滿意度狂跌,絕對與農地爭議有十足的關聯。而這又顯示,劉政鴻在大埔事件中展現的強硬態度,在媒體效應推波助瀾下立即大扣分。
再如高雄縣長楊秋興,他的媒體關係被譽為縣市長中最好者。他在縣府設有設備新穎的媒體室,還有「新聞小組」專門為楊秋興拍攝巡視地方的畫面,提供給電子與平面媒體;甚至媒體有需要時,也可以直接向該小組索取。貼心的服務讓楊秋興在媒體的待遇上遙遙領先其他縣市長,當然媒體所呈現出來的,負面報導就相對較少。……
【全文未完,完整內容請見《新新聞》1229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