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秀蓮認為韓國有成為世界一強的決心,而面對ECFA時代的變局,台灣缺乏理性冷靜的思考,藉由這次的研討會,看看韓國,再回頭看台灣,或許會有新的啟示。
由台灣國際研究學會主辦,《玉山周報》協辦的2010「瞭解當代韓國民主政治」學術研討會,9月17日在師大綜合大樓國際會議廳舉行,針對南韓的民主轉型、選舉制度、對外關係、政黨政治、國家認同以及職業教育、民族主義等議題,進行深入的研討。
研討會 呂秀蓮盼有新啟示
前副總統呂秀蓮在致詞時表示,前陣子應邀到韓國訪問,所拜會的韓國各界人士,幾乎都向她道恭喜,後來才知道,原來韓國人士是向她恭喜台灣快要跟中國統一了。「這讓我脊背發涼!」她說,韓國人對於兩韓統一懷有憧憬,但是對於台灣不了解,所以羨慕台灣與中國好像快要統一了,「這對台灣是個警訊,我們政府到底做了什麼,才會讓國際社會誤解兩岸即將統一?」呂秀蓮認為,這次韓國行,讓她嗅到韓國人對於自己的國家充滿信心,韓國有成為世界一強的決心,尤其兩岸簽署的ECFA已經正式生效,面對ECFA時代的變局,台灣缺乏理性冷靜的思考,藉由這次的研討會,看看韓國,再回頭看台灣,或許會有新的啟示。
光州事件 造就韓民主與人權
「知韓苑」執行長朱立熙的論文探討戰後南韓的民主轉型,認為發生在1980年5月的「光州事件」,可說是韓國民主轉型的重要分水嶺,而對於光州事件的平反,以及對過去威權統治政府的清算,韓國可說是最積極、最有成效的國家,因為社運團體與在野陣營鍥而不捨的抗爭,喚起韓國人民的共識,形成全體國民的集體意志。光州事件促成南韓「轉型正義」的落實,也造就了今天這個自由民主與人權的新韓國。
政治大學外交系教授劉德海則探討21世紀以來,南韓與東協(ASEAN)的經貿關係。他認為兩者間的經貿互動日趨緊密,這是跟國際關係經貿化、世界經濟區塊化以及中國崛起這三大國際環境特徵有密不可分的關係。
他指出,現在南韓已經和7個國家或地區簽訂自由貿易協定(FTA),在亞洲的FTA熱潮中取得戰略優勢,我國有必要深入研究南韓FTA的談判經驗,有助於將來跟ASEAN等國家協商FTA,也要利用ECFA的有利局勢,加速與東協國家洽簽FTA,融入亞洲經濟整合的軌道,提升我國在國際上的競爭力。
真理大學觀光系副教授葉泉宏研究黃埔軍校與韓國獨立運動的關係,指出從黃埔第一期開始,就有韓國人就讀黃埔軍校,中國幫韓國培養了不少軍事人材,不過在二戰結束後,這些回到韓國的軍官大多沒有受到重用,最後黃埔系在韓國瓦解。
南韓課題 培養真正民主文化
韓國民主轉型的形成與衍生的問題,淡江大學歐洲研究所所長郭秋慶指出,1980年代韓國從威權政治走向民主政治,是透過公民社會、國際壓力,以及精英談判的方式而達成,轉型的進程十分和平,政治也穩定。
但是在民主轉型的過程中,也引發幾個問題,如政黨以「黨老板」為中心、選舉結果反映出地域主義以及財閥享有政府給予的特權。他認為未來韓國政治上一個重要關注的課題,就是必須培育真正的民主文化。
《南韓憲法草案》本來想採國會內閣制,後來通過的是總統制,長榮大學翻譯系教授李憲榮的論文認為,南韓總統選舉採相對多數當選的制度,造成未超過半數的「少數總統」,聲望不足,多少影響了政局的穩定性,而韓國總統的當選跟政策政見的關係似乎不大,主要還是跟候選人的個人條件、形象以及地域有關,政黨有著極為濃厚的個人色彩。
東華大學公共行政研究所助理教授石忠山分析當代韓國政黨政治的發展與挑戰,認為韓國的政黨政治有以下特性:政黨首腦化、政黨分合繁複、政黨內部也不斷在分裂、政黨支持者有地域化的傾向,以及政治意識形態有趨同性。
作為現代民主政治的主要行為者,韓國的政黨應該充分發揮公共性功能,不應淪為政治人物遂行個人政治野心所利用的工具。
更多內容請訂閱玉山周報
http://www.formosamedia.com.tw
友情推薦:呂秀蓮部落格
http://annettelu.pixnet.net/blo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