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來醫學界中最引人注目的焦點,非超級細菌莫屬了!帶有「NDM-1」基因的多重抗藥性菌株,先前曾在歐洲、香港陸續出現,造成近200人感染、6人死亡,直到日前國內一名電視台攝影記者自印度負傷回台,國內首度在腸道內發現這種超級細菌,頓時引發各界高度關注。
台北市立聯合醫院忠孝院區藥劑科藥師陳崇逸表示,對抗細菌的抗生素種類非常多,但NDM-1為何被命名為「超級細菌」,是因為「目前僅有兩種抗生素能夠殺死它,分別是老虎黴素與克痢黴素,而醫院通常會將這兩種抗生素用於治療的最後手段,必須院內感控科與院長核章後才能使用,屬於第三線以後使用的抗生素。」
NDM-1超級細菌特性
超級細菌來了 應防變種
根據國際間感染過超級細菌的案例發現,會出現肺炎、腹瀉、咳嗽,血液中白血球數量暴增以對抗外來強大細菌,國內出現的首例病患,是一位前往印度卻不幸遭受槍擊的攝影記者,因為曾在超級細菌最初發源地──印度,進行手術取出子彈,回國後卻發現在腸道中出現「NDM-1多重抗藥菌」的超級細菌,由於並未出現任何症狀,被認為恐應於印度手術過程遭受感染所致,也在治療後出院返家休養。
醫界發現,NDM-1多重抗藥菌目前存在於大腸桿菌及克雷伯氏肺炎桿菌兩種細菌中,具有特殊的酵素基因能分解一般的抗生素。目前NDM-1傳染途徑主要是經由院內感染或接觸感染,並非空氣傳染,因此疾病管制局也判定首例可不需強制隔離。
但有研究指出,這種超級細菌的特性在於每20分鐘就可能變種一次,存在人體內會與其他細菌互相交換基因,因此仍不可輕忽,目前預防這種超級細菌的最佳之道,就是勤洗手、注意飲食清潔與衛生,就能提高細菌入侵的防護力。
慎用抗生素 減少細菌抗藥性
為什麼會有超級細菌衍生?陳崇逸表示,「這與抗生素的濫用密切相關。」早期許多阿公阿嬤會要求醫師開消炎藥的情況,已逐漸減少,但其實另外一個關注的議題是,許多病患對於抗生素畏懼,使用方式不正確,例如自行減量或停用抗生素,致使病菌抗藥性的現象增加。
陳崇逸不諱言,過去尚有1成的不肖診所,會在感冒初期就開抗生素,現在這種情況也相對減少,因為抗生素主要治療的對象是細菌,並非病毒,感冒主要是因病毒引起,所以不需先開抗生素治療,否則很可能因為有些病患本身對抗生素過敏,恐全身起紅疹,甚至引起全身性過敏性氣喘或休克。
通常經由多休息、多喝水,讓自體產生足夠抵抗力,感冒自然就會痊癒。但若病程變化進展至已出現黃濃稠狀的鼻涕或痰液、鼻竇炎或甚至引發肺炎等相關症狀時,就表示已有細菌入侵,此時就必須介入使用抗生素治療,才能有效將細菌殺死。
「當醫師認定有必要開立抗生素時,就應該服完療程。」陳崇逸表示,通常診所會開立3天藥量,必須遵照醫囑服用完畢,回診時看症狀是否獲得改善,再決定是否要繼續進行另一個療程。他特別強調,如果未按時服完抗生素或吃個1、2次自動停藥,細菌就會產生抗藥性,下一次再開同一種抗生素就會無效,最後嚴重結果,可能就是無藥可用。
藥物回收 預防下個超級細菌
「要預防下一個超級細菌出現,除了民眾遵照醫囑服完抗生素外,藥物切實回收也是另一重要課題。」陳崇逸說。
大多數人在痊癒後常有剩下未服用完的各種藥物,最常做的處理是丟入馬桶、經由下水道排掉,造成水源污染問題,如果依照環境生態循環理論,可能存在自來水中,當我們吃生魚片或剉冰時,就可能入口,若是魚蝦受污染,最後也可能回到我們的五臟六腑中,造成對人類健康的莫大危害……
※理財周刊531期更多精采文章:
◎封面故事>季報超越季報 Q4看好塑化等3大類股
◎封面故事>被動元件淡季見真章 手機應用仍佳
◎財金觀察>馬凱:急救中小企業之道
◎理財學院>移動平均線判斷漲跌多空
◎港股周報>資產膨脹 地產、金融族群表現可期
◎解碼房市>直飛效應 大直房價8千萬元起跳
◎特別企畫>收藏經典藝術品 價值高還能救急
◎CEO特寫>林元輝 堅持使命 化壓力為動力
◎生活大櫥窗>看好商機 台北國際旅展優惠多
◎健康你我他>超級細菌 抗藥性強變種又快
【完整內容及圖表請見《理財周刊》531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