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的愛情悲劇大都是兩個年輕的戀人相愛至深,但是因家世或學歷背景懸殊,以致分手,那種「想婚不能婚」的苦況令人唏噓不已。但如今這種盪氣迴腸的情節似乎變調了,真實故事愈來愈多是:兩人拍拖許多年,卻安於現狀,周圍的人頻頻關切,當事人則老神在在,維持交往而不婚。到底是慎婚還是恐婚?若是前者,如何才不會謹慎過度?若是後者,到底在怕什麼?
政府為了減少想婚的人因擔心沒有房子而躊躇,最近內政部推出青年安心成家專案,由營建署提供購屋貸款,貸款者可以享有兩年兩百萬無息貸款,目的在鼓勵年輕人勇敢的結婚成家。購屋成家只是第一步,要有勇有謀,還是需要學習如何持家,否則買了房子,才在裝修期間可能就因為溝通不良而分手,那也是徒勞無功。
從房子到家(from house to home)是安心成家方案的具體策略,購屋貸款只是買房子,但是透過配套課程,貸款的人得以對持家有正確的觀念,也能得知政府各部門有哪些資源可以享用,不至於一遇到問題就束手無策。
能將貸款和教育配套是一項明智的愛民措施,但是民眾往往對「教育」抱持成見,以交通方面來說,違規者才需去「上課」,上課就成了處罰和不榮譽的事,而家庭教育法中第十五條規定「各級學校於學生有重大違規事件或特殊行為時,應即通知其家長或監護人;並提供相關家庭教育諮商或輔導之課程。」本意良善,但是難免誤導國人以為「只有」問題家長才需要親職教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