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天,行經苗栗三灣鄉。
這是個八成以上居民務農、總面積約等於台北市南港區加文山區,但是總人口數卻不到這兩區五十分之一的鄉村。烈日照得整個村子熾熱而寧靜,時間也彷彿以城市五十分之一的緩慢速度前進。
從縣道轉入巷子,眼光很自然的被坐落在衛生所旁的圖書館吸引。
相較於村落的寧靜,圖書館很熱鬧。小小的空間裡,讀者選書、看書,或坐或躺,沒有一個角落冷清。每週三下午,鄰近國小的孩子下課就「主動」到圖書館報到,寫作業、看書。假日的圖書館更是門庭若市,許多人攜家帶眷在這裡泡上半天,借了滿滿一袋的書,才滿足的離去。
三灣圖書館館員幾乎能叫出每個讀者的名字。每年暑假,鄉內的才藝課都在此開設,電腦、寫作、魔術、捏陶、演說、口琴及打擊樂等。從課程規劃、經費申請到講師邀請,都由圖書館安排,小朋友只要繳幾百元的材料費,就有一整個夏天的才藝課可上。
台灣鄉鎮圖書館中,每年每人平均借書量是一.一四冊,三灣圖書館卻高達七.七三冊。全鄉平均每三個人就有一張借書證,去年一整年辦了一百七十場次的推廣活動,營運評鑑為全苗栗縣第一。行政院政務委員曾志朗今年春天到此參訪,就對三灣圖書館地處偏遠、資源貧乏卻經營得有聲有色,讚譽有加。
用經營柑仔店的心經營圖書館
讓圖書館從不起眼的小角落,蛻變為地方傳遞知識與交流情感的公共空間,靈魂人物是館員謝淑貞。
五十七年次的客家女子謝淑貞,已經是兩個國中孩子的媽,卻常像個大孩子般,穿著球鞋圖書館上上下下跑,笑聲爽朗響亮。村子裡的人有時候突然叫不出她的名字,就稱她「圖書館最活潑的那一個」!
從小在三灣鄉的山上小村落長大,謝淑貞坦承從未進過圖書館。倒是她家,是全村唯一的「柑仔店」,只有她家有電話,自然成了村民情感交流的地方。「所以我對人的草根性很重,用經營柑仔店的心情來經營圖書館。」
十二年前,謝淑貞從鄉公所請調圖書館服務,胸無大志。三灣人不去圖書館,她常悠悠哉哉看一整天書,生活愜意。「可是沒有價值感」,愜意的背後藏著更多的空虛。除了薪水,工作無法帶給她任何意義。
後來,圖書館業務由顏清宜承接,對圖書館及閱讀有許多想法的顏清宜,常常抽空到圖書館布置空間、辦活動。謝淑貞才恍然大悟,原來這小空間可發揮的地方真不少。加上民國九十二年文建會的「空間暨營運改善方案」引進許多資源,讓她從此投入圖書館的經營。
早期,謝淑貞會主動到村裡的幼稚園,送給每個畢業生借書證,鼓勵孩子來借書。幾年來,這些孩子長大,已經很習慣上圖書館,甚至常常把家裡大人一起拉來借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