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拉克颱風雖解除了台灣旱象,卻重創南台灣,氣象局遭批預報不準。國內第一位取得民間氣象預報專業證照的天氣風險管理公司總經理彭啟明指出,我國政府和民間對氣象預報專業並未給予應有的重視。
尤其近年的地球暖化效應更增加了預報的困難度,因此,彭啟明表示,氣象預測就像股市行情預測,必須持續追蹤修正。
彭啟明近年曾仿效芝加哥期交所計算VIX(俗稱「恐慌指數」,代表市場波動率)的算法,把台灣幾個觀測天氣的指標換算進去,發現台灣的各種天氣指標,例如溫度、雨量的變動率(波動幅度)竟然不亞於台股大盤指數的波動率及芝加哥期交所的VIX,這和一般認為「台灣氣候溫和,四季不明顯,天氣避險需求較少」的印象有很大出入。
台灣氣候變動率
不亞於台股波動度
當股市波動很大時,投資人有可能狠賺,更可能慘賠。當天氣波動很大,且引發股價、商品價格劇烈波動時,投資人該如何因應?場景回到2005 年8 月下旬,卡崔娜(Katrina)颶風影響美國南方佛羅里達後的幾天,彭啟明接獲幾通國外投資公司客戶的電話,詢問這個颶風會不會影響墨西哥灣的原油產區,經過密集分析,他在2小時內向客戶報告:
目前影響的機率非常大,且強度非常有可能接近美國最高等級的第五級颶風......如果入侵紐奧良,那個都市比海平面低,重創可能性非常高,可能被淹掉,原油區有部分會受波及,但直接重創毀滅原油區機會不大,應該部分受衝擊,但勢必受到停工影響,產油量會明顯減少......根據過去經驗,如果直接影響原油區,每桶原油價會拉高10美元以上......
2005年8月29日卡崔娜颶風沿美國墨西哥灣登陸,當地是重要產油區,灣區石油開採及輸送作業一度停擺,市場更擔心鑽油平台、煉油廠被強風大浪破壞,預期心理使得紐約輕原油報價大漲突破70美元,創下當時歷史新高價。美國保險公司估計,這場風災造成的理賠損失至少100 ∼ 300億美元,多數估算超過250 億美元,超過911事件的100億美元,整體經濟損失更大。
彭啟明研究油價在1999 ∼ 2006年的變化,發現與氣候顯著相關,「石油在供給穩定下,價格變動是由需求帶動,而石油的需求會受到天候影響,最主要的影響是在冬天,尤其逢太陽黑子活動的低峰期,會造成『反聖嬰現象』,冬天變得更冷,北美地區暖氣需求會大幅增加,因而帶動油價上漲。」
彭啟明在2004、2005年北半球冬天期間,當原油價格還在40 ∼ 70美元區間波動時,買進石油期(2408)股價連續3天漲停板。
根據統計,中國大陸1 年約有17次受亞洲沙塵暴事件影響,其中將近8成風沙會往日韓傳送,2成有機會抵達台灣。
投資能源與農產品
更要掌握天候異象
彭啟明指出,天候跟經濟高度關聯,因此氣象單位在美國隸屬商務部,不像在台灣是隸屬交通部。如果企業主重視長短期的股價波動,就不能不重視短期天氣及長期氣候的變化。近年全球暖化,海水及大氣平均溫度上升,天候異常現象愈來愈多,「氣候變遷」已成為顯學,過去幾年替代能源、農產品等漲勢都與此息息相關。因此,掌握氣象資訊、了解天候變化已成了現代投資人的必修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