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神祕溫州炒家的獨家告白
本刊獨家專訪中國溫州幫炒家代表,揭露其炒作手法與心態,他也直言已將目光瞄準台灣金融業,可預見的是,ECFA於6月底簽署後,台灣將更加明顯地置身於炒家的熱效應中。別懷疑!這會是台灣未來10年的最大變化。
日本:「有害的毒螞蟻」 澳洲:「中國要把我們買下來了!」/中國經濟「奇兵」招招致命
中國炒家已將版圖擴展到全球,把短期投機的藝術發揮到極致。究竟中國投資者如何能「招招致命」,把市場機制破壞殆盡,必須逼得政府機關出面才能遏止?
就讓我們來揭開中國炒家出神入化的炒作手法。
中國炒家,也將眼光瞄向海外。去年,日本出了一本新書《中國人的世界霸占計畫》,赤裸呈現出中國流出的人民幣四千億元,以掠奪的方式購置海外房地產的景象。書中指出,中國人趁著日本二十年來泡沫化的最低房價,大張旗鼓地瘋狂炒房,是「有害的毒螞蟻」,甚至指稱中國炒家完全是靠日本泡沫經濟才能不勞而獲,是「欺騙、脅迫、掠奪的癌細胞」,藉以表達日本無殼蝸牛的激烈不滿。
「紅色」土地竟孕育炒房大戶
不只日本房地產遭受中國炒家狙擊,連遠在南半球的澳洲也難置身事外。去年,澳洲放寬《外國人置產條例》,包括阿德雷德(Adelaide)在內的八座城市,立刻遭中國炒家的熱錢淹沒。澳洲《每日電訊報》(Daily Telegraph)以顯著標題寫著:「中國要把我們買下來了!」;《彭博商業周刊》(Bloomberg BusinessWeek)也指出,澳洲農場的中國投資者在今年上半年多出十倍,逼得澳洲政府不得已,只好再拉起原本的外國人購屋限制。
過去三年,日本東京、韓國濟州島、澳洲阿德雷德、中東杜拜、英國倫敦與加拿大溫哥華等地,全出現中國炒家掀起房價旋風的影子。
「看得到、摸得著」的房地產,是近十年中國人迅速致富的主力炒作標的。炒家的背景,從房市先覺的富商大賈,到「八○後進」的年輕小生都有,他們的共通點是口中滔滔不絕的「炒房經」,而炒房致富的戲碼,竟不可思議地屢屢在中國這塊「紅色」土地上演。
打房政策排擠 游資轉往海外
事實上,中國炒家會將眼光瞄準海外,並非中國已無房可炒,說穿了,還是因為大陸政府自二○○五年起,開始進行打壓房市政策所致。
尤其自去年底起,到今年四月十七日出台的《關於堅決遏制部分城市房價過快上漲的通知》,連續二十次的打房政策限制,更讓炒家無法施展身手。而「新國十條」的政策,對於目前中國房市「量跌價滯」的情況,普遍解讀是有效的。
打房舉措雖然壓縮了民間游資在中國房市上的空間,卻讓大筆熱錢在國內無處宣洩下,金錢洪流最後擠破國界,像海嘯般席捲各國房地產,尤其,再碰上○八年的金融風暴,世界景氣盪到谷底,恰好給了中國炒房錢潮一個全新的處女地。
中國炒家挑選海外房市下手,最直接的因素,就是相較於中國長期炒作出的高房價,海外房市對中國炒家來說都「太便宜了」。以紐約來看,今年七月紐約的一平方米行情大約是三千美元(每坪約新台幣三十二萬元),而同單位價格在香港約是五千五百美元,相差幾乎一倍。
而目標首選華人密集的都會城市,如澳洲墨爾本,雖然只是澳洲的第二大城,但其唐人街在澳洲的歷史最悠久,華人凝聚力最強,成為中國炒家狙擊的重心。從去年三月開始的一年間,墨爾本的平均房價漲幅居全澳洲之首。
也因為中國炒家鋒芒畢露,擺明投機的行事作風,已經讓各國政府均提高警覺,不只是日本作家出手批評,澳洲政府在今年已連續升息六次,也被視為衝著中國炒家而來。
《今周刊》709期更多精采文章
◎封面故事:炒完全球 炒台灣/中國炒家手法揭密
◎特別企畫:2010年第四屆「財富管理銀行評鑑」/金融海嘯後投資行為五大轉變
◎高科技:從搶下摩托羅拉1000萬支手機訂單/關鍵40分 華冠吃下業績大補丸
◎話題人物:賣回憶、捧B咖、收編網路族/民視不按牌理出牌「新兵日記」異軍突起
◎今周特刊:別對孩子說「以後再說」/掌握五階段 從生活中教孩子理財
◎焦點新聞:主管機關漠視投資人權益 股價掛牌大跌/安恩、安瑞股票上櫃三大怪現象
◎特別企畫:理專篇 經過金融海嘯淬鍊和客戶一起成長/一段重拾客戶信任的艱苦歷程
◎焦點新聞:高溫破表 市屬老人安養院沒空調/郝市長 能不能幫忙裝個冷氣?
◎彭博商業周刊:負責和網民溝通的新職缺/企業瘋推特 社交媒體總監正夯
◎名人沙龍:基隆河最美的一段/吳念真導覽 侯硐的純真之美
【本文未完,更多內容請見《今周刊》709期;訂閱今周刊電子雜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