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小姐,您的定存下個月要到期了,我們現在有一種產品很像定存,但是利率比定存高,要不要到期後幫您轉過去?」過去半年來,這是銀行理財專員向許多定存戶推銷「類定存」商品的說法。
帶有定存特性的類定存,其實就是保險商品,只是它具有「儲蓄」概念,將一筆錢存入後,到期便可拿回本金加上利息,這類保險包括年金險、儲蓄險、萬能保險等等。由於保險公司可拿保戶的錢做進一步投資,因此相較於銀行,保險公司可以給出較高利率,在現今市場利率低到趨近於0的時代,類定存商品對定存大戶來說十分具有吸引力,也難怪中華民國人壽保險商業同業公會統計,今年1~5月,年金險的初年度保費收入,相較去年增加了113.5%。
其中,個人年金藉由銀行通路售出的比率達90.1%。換句話說,類定存商品幾乎都是由銀行賣出,因為銀行掌握客戶存款資料,誰定存將到期、誰手上握有大筆資金,都能看得一清二楚,交叉銷售下,不僅可以為客戶處理閒置資金,理專也能賺取手續費佣金。
類定存不盡然只針對定存大戶販售,手頭不寬裕的社會新鮮人,或是工作3、5年的職場新兵,都是保險公司的目標客層,只是銷售角度不同。「對年輕人來說,若是為了長期規畫一筆錢養老用,就很適合類定存,」磊山保險經紀人首席顧問李佳蓉指出。
這其實也暗示出,購買類定存商品前,消費者該注意的幾個重點。
考量重點1:短期目的還是長期目的?
銀行推的類定存,通常只有期限1~3年、最多6年的產品,大多針對手頭上有一筆龐大資金需要暫時停泊的投資人,因為利率比定存稍高,資金夠大才能衍生較大的利息收益。
但沒有龐大資產,只領死薪水的上班族,依然可以透過保險公司的儲蓄型保險、年金險來強迫儲蓄。「銀行定存最多3年,類定存卻能做到20年之久,」李佳蓉表示,如果上班族把資金存在銀行定存,一旦定存到期,就面臨這筆錢是「花掉」還是「換單」的選擇。除非有絕佳的克制力,否則很容易不小心把錢花掉。所以要先釐清自己的動機是什麼,如果是為了存錢,長期的類定存商品會比較適合。
「力量多小都沒關係,但起碼要開始。每個月繳完款,手頭有點緊,但不至於餓死的繳費金額最適當,」李佳蓉有些開玩笑地說。
年輕族群不適合短期類定存還有一個原因:看不出利息效果。
年期愈短的類定存商品利率,與銀行定存利率的差距愈近,除非透過大筆資金孳息,才能看出差異。李佳蓉強調,沒有大額存款的年輕人,不如拉長時間儲蓄,才能顯現複利威力。
值得注意的是,買類定存商品,未必穩賺不賠,或如定存般保本,還是有需要格外留心的地方。
【全文未完,完整內容請見《Cheers雜誌》119期;訂閱天下雜誌群知識庫;訂閱Cheers雜誌電子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