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文章

紀大偉/酷兒,V,後現代

紀大偉    

台灣向來是移民社會,外來人口持續入境,外來觀念/書/電影/藝術/理論也不斷進口。世世代代的台灣讀者,總愛探問外國有啥又潮又酷的玩意,可以借到台灣炫耀。

至少在1980年代,就有人想要認識《V.》及其孤怪作者品瓊;當年的後現代教主──台大外文系蔡源煌教授──早就推出品瓊小說選的中譯本。本地讀者打聽,《V.》這個書名的意思是甚麼;《V.》的情節是甚麼;《V.》的文學價值何在,為甚麼美國人要讀它?



且勿怪台灣人知識焦慮。其實今日的美國學生還在問這些「6W問題」(who, what, where, when, why, how),也都找得到現成的講義來快速打發問題──美國大學的考試以及GRE,會考品瓊。



6W是「懶人包」式的問題,自然也有「懶人包」式的答案可以對付。《V.》的書名是指書中神祕女性,要說「v」影射了「女陰」(vagina)等等以「v」開頭的字也行;《V.》的情節,是兩名原本不相干的小說人物命運交接的過程,就像是兩條向下畫的直線,終於相接成「v」字形;《V.》出版於1960年代,是具有指標性意義的後現代主義小說,直到二十一世紀還是學界研究熱點。



這般簡便有效率的「懶人包」答問,究竟是幫了讀者,還是誤了讀者?



且把「認識論」(epistemology)比擬為套餐,內含菜色包括我們對各種人事物的辨認,對它們的理解/誤解,以及對它們的消化(或消化不良)。在繼續討論《V.》的認識論問題之前,且讓我繞路取徑,回顧台灣本地讀者比較熟知的「酷兒」知識論。我這樣跳接,一方面是因為我們認知《V.》和認知酷兒的模式竟然很相似,足以比對,另一方面是,《V.》和酷兒都是後現代思潮的弄潮兒。



在1990年代初,吸血鬼作家洪凌和我開始試探「酷兒」(英文queer的音譯)在台灣語境如何探險。從那年頭到現在,將近二十年,師友們問我,「酷兒」的定義是甚麼,對社會有何功能,為甚麼要「推廣」「酷兒」──彷佛酷兒是一種健康醋,就看洪凌和我怎麼賣。



我本來都乖乖應答,說:酷兒是同志的另一種說法但比同志更酷,還望文生義說「酷」意味甚麼,「兒」又是甚麼,而「酷」「兒」兩字加起來又具有多麼生猛豐富的意涵與能量。還說,酷兒注意社會邊緣人所以可以推動社會進步,酷兒是後現代思潮的產物……



胡說久了就成為真理。在美國待了十一年期間,我逐漸聽聞台灣,中國,歐洲,美國等地師友的回聲,大家理直氣壯地說「酷兒就是甚麼/不是甚麼」。我卻開始少用酷兒這字眼了,因為我並不確定甚麼就是甚麼。我寧可改用「比較不被過度詮釋/過度開發」的「同志」一詞;只不過,師友們也愛談「同」是甚麼,「志」是甚麼,「同」「志」兩字合併望文生義又是甚麼……



「這種進口新藥,成分是甚麼,療效是甚麼,可以怎樣賣?」──這批問題,都奠基在很傳統的認識論上。酷兒,《V.》,後現代主義,以及威而剛百憂解等等,看似不相干,卻都被同樣的制式流程處理了。我們把H2O灌入寶特瓶中,然後嘆道:原來H2O的定義/形裝,就是寶特瓶;我們用傳統的問題進行認知,也難怪我們手上剩下七折八扣之後的荒誕答案。



我們休想解析酷兒,《V.》,後現代。把世界倒置過來看看吧。主客易位,讓酷兒,《V.》和後現代來解析我們。讓認識論做點倒立的瑜伽,練習求知的zoom in和zoom out動作。



再從子目錄酷兒zoom out到主目錄,後現代。詹明信(Fredric Jameson)的《後現代主義》早在我在台大外文念大一的時候就赫赫有名,但我一直到了在UCLA,住在洛杉磯後,我才慢慢看懂這部書(書中也提到《V.》)。詹明信分析的後現代經典就在洛杉磯──超人氣建築師蓋瑞的老家(Frank Gehry,畢爾包古根漢美術館的設計者),我實地考察多次。沒有學建築的朋友幫我解說,我只知道一個人拿相機猛拍蓋瑞老家,拍得氣餒困惑:不管我如何換角度取景,相機永遠拍不出「我所感覺到的」蓋瑞老家全貌,拍不出風景明信片的模樣。



後來我自己猜測,後現代建築就是無法被風景明信片格式整個攝入的怪物。至於那些看起來奇異卻可以被完整拍入照片的建築,就不屬於後現代主義,而是現代主義的。如果我用固定的視窗來觀視後現代,那麼我就注定只能看見後現代的冰山一角。



《V.》也是一種後現代建築。讀者休想用透過Google或Wikipedia(也都是視窗)來解決永遠溢出觀景窗的《V.》。《V.》不可能一言以蔽之,我們不能用機械化的方式去抓中它的「fu」。2000年代駱以軍的《西夏旅館》(以及《第三個舞者》等等),1990年代朱天文的《荒人手記》(以及《巫言》等等),1980年代楊德昌的《恐怖分子》(以及同時期黃凡的小說等等)也都是。這些台灣作品都是典型的後現代產物,它們的碎片化形式叫恨者恨之入骨,它們的冷笑話卻也叫粉絲拍案叫好。它們看起來戲耍,其實都很漠然(不過駱胖不會承認就是了),冷看淫逸的巴比倫頹圮。



台灣人讀《V.》的動作,就如同美國人讀(英譯之後)駱以軍。如果美國文青問我,《西夏旅館》這個書名的意思是甚麼;《西夏》的情節是甚麼;《西夏》的文學價值何在,為甚麼台灣文青要讀它?



我會回答:就跟你們美國人看《V.》一樣。這些書都描繪痞子橫行的世界,小說情節總要岔題跟酒肉朋友八卦胡扯罵政客,冷眼流出號稱真誠不誑人的熱淚。



◎作者簡介

紀大偉

1972年生,台大外文系學士、碩士,美國加州大學比較文學博士,曾任教於美國康乃狄克大學。現任教於政治大學台灣文學研究所。出版小說集《膜》等,譯有卡爾維諾小說數種,曾獲聯合報文學獎等獎項。



※延伸閱讀:

‧百科式的荒原世界



【完整內容請見《聯合文學》十月號312期;訂閱聯合文學電子版】


文章投票
今日訂購者 今日訪客:6823
   尚未登入
帳號(email) 密碼
文章總覽 首頁 雜誌清單 訂雜誌免費贈品 商品區
大量訂購優惠報價 健康休閒類我最優惠! 流行時尚雜誌最優惠活動!

■注意事項

方案為本站優惠活動,贈品選項為雜誌社活動; 在本站訂閱雜誌的讀者可同時享有。

品名 方案 原價 特價 起訂日期 贈品選項  
聯合文學一年12期 2160 1800  


雜誌生活網│ 公司簡介system by Twins
新北市汐止區連峰街7號  電話:02-2642-3366  傳真: 02-8646-2240
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