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場跟資金,永遠是理想跟夢想的難題。幸運的是,魏德聖從不是一個人面對。堅持背後,始終有製片黃志明的默默相挺。
黃志明早期是中央電影公司(俗稱中影)的企劃,當上製作人後,10年來所有超過億元製作的電影,幾乎都跟他有關。他與魏德聖從《雙瞳》開始合作,歷經《海角七號》到《賽德克‧巴萊》,已經是第三部。
能一而再、再而三攜手當拍檔,說沒有「惺惺相惜」的成分當然是騙人的,不過,個性南轅北轍的兩人,其實對很多事的看法都不一樣。
以《賽德克‧巴萊》來說,黃志明原先對環境沒有信心,認為「1個月內就會停拍」。就在魏德聖開拍後有意喊停時,黃志明卻決定出手資助。
懷抱一份同樣對電影的情懷,魏德聖的浪漫與執著,加上黃志明的務實卻不現實,促成了《賽德克.巴萊》的誕生。導演與製片的關係,既有創意與生意間的拉扯,又要互相扶持,共同達陣。是什麼樣的互動之道,讓兩人變成電影界的「最佳組合」?
7月中,忙得分身乏術的兩人接受《Cheers》雜誌的邀請,進行一場同一空間、不同時間的紙上對談。
週日晚上,在中影的剪接室,趁著魏德聖(左)剪接空檔進行採訪,當時黃志明人在北京忙著國際版的剪接;週一晚上,在同樣地方與黃志明見面,此時的魏導已經在新加坡忙了。
第一次見面,對彼此的印象是?
魏德聖(以下簡稱魏):剛入行時,就有人告訴我,要提案,一定要找中影的黃志明。
一直到我拍完《七月天》,導演陳國富請黃志明打電話給我,找我去當《雙瞳》副導,那是第一次合作。那部電影造就了我、黃志明及編劇蘇照彬,讓我們見識到好萊塢的工作方法,開了眼界。之後,兩個人的互動其實不多。
黃志明(以下簡稱黃):記得拍《雙瞳》時,我們到澳洲開特效會議,陳國富不能去,但特別寫了紙條說:「小魏所做的決定,就代表我(陳國富)。」可見陳國富對他有多重視。
拍完《雙瞳》後,小魏拿包括《賽德克‧巴萊》在內的幾個劇本給我,但我當時嚮往的下一步,是找到一條商業電影的路。後來看到他拍的5分鐘試拍片,我真的shock(驚訝),但也還沒那麼大的眼光認為這個可以賣。
我知道這是漫長的過程,小魏的理念很單純、也很堅定,是現在想就要馬上做的人。這種個性上的差異,即使在後來的合作中,也一直存在。
他會「擺爛」,好讓我繼續浪漫
你們怎麼面對個性上的差異?
魏:他(黃志明)其實是個文藝青年,當完兵後進中影,會跟著侯孝賢導演的鏡頭拿相機去拍,他是有導演浪漫的性格存在。
這樣的人來擔任製片,好處是比較縱容我。拍《海角七號》時,他完全不管我,最後我也不確定他是「擺爛」還是「縱容」(大笑)。
黃:我完全承認這點,也許我去當企劃比較合適。我是一個很愛在現場的人,當我遇到挫折、快撐不下去時,會到拍片現場充電。
電影做得成,就是要讓浪漫的人去做浪漫的事。我是從數字堆打滾出來的人,也清楚好萊塢的做法,但我會這麼挺小魏,應該是基於對電影的理想。如果只從獲利的角度看,有10個製片,一定跑掉10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