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文章

像山一樣思考──蔡瑞月舞蹈節

文/彭蕙仙    

2006年為紀念台灣舞蹈大師蔡瑞月而舉辦的舞蹈節,至今已有6屆,圖為第一屆的舞作《牽一頭野獸出來散步》,表達蔡瑞月追求自由的初衷。(攝影/莊坤儒)





「我們來到老狼那兒時,可以看見牠眼裡的綠火漸漸熄滅。自那時起,我明白了,那雙眼睛裡有我前所未見的東西──某種只有狼和山知道的東西。」



自然寫作家李奧帕德在〈像山一樣思考〉這篇經典短文裡提到,年輕氣盛的他舉起獵槍射殺狼時,以為這可以幫助山裡的鹿群存活,卻不知,這是短視、狹窄的錯誤想法。當狼群大量死亡後,繁衍過盛的鹿群,啃盡山中的灌木與幼木;光禿禿的山帶來的是乾旱塵暴區與土石流等連鎖反應。



李奧帕德因此體會到,人類應該學習像山一樣思考,山活得夠久,知道讓狼繼續?叫,有其重要性,因為大自然裡的各種生物間存在著相互依存的共生關係。



現代舞的盛會



《回到大自然的家──像山一樣思考》是今年「蔡瑞月舞蹈節」的主題,邀集了日本、澳洲和美國的舞蹈家,在日本大地震後,以人與自然的關係為主軸,進行跨界的舞蹈交流。



蔡瑞月舞蹈節開始於2006年,紀念前一年過世的台灣現代舞蹈先驅蔡瑞月,也搭起國際舞蹈與文化交流的平台,邀請國內外舞蹈家共襄盛舉。舞蹈節每年都有個主軸:第一屆《牽一頭野獸出來散步》,呈現蔡瑞月追求自由的初衷;第二屆《舞蹈呆子的十二首情詩》,慶祝玫瑰古蹟正式開館,也表達跳舞的純淨與快樂;第三屆是《青春男女.玫瑰告白》,紀念日本國寶級編舞家石井綠以及捍衛人權的美國舞蹈鬥士埃立歐,呼籲大家莫忘自己的歷史定位。



自2009年起,舞蹈節的主題有了比較大的變化,因當年88水災讓台灣遭受巨大劫難,主題轉向對土地的關懷與人間情誼的感念:「給綠色台灣的備忘錄──致念2009年88水災」;2010年《回到大自然的家》,進一步論述人與自然共生的美好,喚醒人類尊重大地孕育萬物的博愛。







2007年日本舞蹈大師石井綠的作品《布蘭登堡》圖/蔡瑞月文化基金會提供



「蔡瑞月文化基金會」董事長蕭渥廷說,在規劃今年主題時,發生了311震災,「當下就知道該做什麼創作了。」她帶著歉意向日本現代舞大師折田克子邀舞作:「雖然知道會讓折田老師很痛,但是創作者對於這麼重大的時代議題是有責任的。因為藝術帶有反省和療癒的功能,首先就是要去直視。」這是藝術創作者不得不去面對的殘忍。

折田克子的母親是日本舞蹈大師石井綠,石井也是蔡瑞月的老師,蕭渥廷是蔡瑞月的學生,也是她的媳婦,兩家人有很深的淵源,每年的蔡瑞月舞蹈節也是兩代舞蹈藝術家們透過創作交流生命經驗與思索的時刻。



藝術的沉思與療癒



折田克子將她的舞作定名為《生存的居所》。一開始,輕快的音樂與舞者愉悅的肢體,是地震發生前的太平生活;地震後,當災民尋獲親人和鄰居時,不禁喜出望外、相擁而泣。







2008年美國舞蹈家埃立歐‧波瑪爾的《珍妮絲的禮車》圖/蔡瑞月文化基金會提供



蕭渥廷說,折田克子提到,這齣舞作並不哀傷,因為她在這場毀滅性的浩劫裡,看到的並不是死亡,而是新生──舞作想要表達的積極意涵是:活著的珍貴與生存的責任。當地震與海嘯後,很多人與親友失散,掛念的人生死不明,那是非常艱難的狀況,但即使如此,看到受災害波及的人,大家還是會伸出援手,只因你是需要幫助的人。

「當人們得救後,為了生還而慶幸,那是很單純的對生命的喜悅,在這種困難的時刻裡,反而有機會看到最單純的『人類的價值』,」折田克子說。



對折田克子來說,舞蹈表演並不是單純的肢體動作,更重要的是舞者的思想與舞作的中心精神結合,才能立體呈現作品的樣貌,因此蕭渥廷在為折田克子這支舞作徵選台灣舞者時,會問應徵者對日本311震災有什麼看法?



其中有位男舞者竟當場哭了起來,讓她十分詑異。原來日本宮城縣發生大地震後,台灣也首次發布了海嘯警報,舞者的家在花蓮,他記起當天全家人驚恐逃難的景象,餘悸猶存,因而在面試時忍不住哭泣了起來。







2010年折田克子的《水月》圖/蔡瑞月文化基金會提供



地球一村的緊密相連

蕭渥廷因此了解到,原來「災難」與我們是如此之近,海嘯沒來,算我們運氣好。但人們的生命財產安全,怎能交給運氣?



《生存的居所》這支舞作雖是因日本而作,卻也深含蕭渥廷「讓台灣民眾藉著所見去思考社會問題」的用心。



折田克子對她說,日本過去發生過很多災難,但總能重新站起來,然而311不同,因為地震與海嘯引發了核災,以致臨近國家都有風險;她為此深感抱歉。



蕭渥廷期待觀眾在觀賞《生存的居所》時,能夠隨著舞者從歡樂、恐慌到欣慰的肢體變化,體會人類最珍貴的價值,也對過度仰賴物資、耗用能源的生活方式有所省思。



澳洲舞蹈家伊莉莎白‧陶曼則帶來《沙漠新娘2》。長年關注生態議題的陶曼去年發表了《沙漠新娘1》,她把自己當成新娘,嫁給土地,將人與土地的關係,視為婚姻裡的承諾,與土地發展出共生共存的夥伴關係。



第三支舞作是美國黑人人權舞蹈家埃立歐‧波瑪爾在1966年首演即造成轟動的作品《叢林的憂鬱》,舞蹈的時序從早年黑奴拍賣演變至今,被壓迫者訴說著絕望、希望與反叛的激烈情緒。埃立歐將對不公不義的社會所爆發的盛怒,藉由藝術技巧以生動、具體的細節表達出來,令人震撼。







今年的舞作以《回到大自然的家──像山一樣思考》為主題,舞蹈社團員正在加緊排練,希望激發更多人關懷地球環境。 (攝影/林格立)



舞台上,被販賣的黑奴們個個身軀健壯,卻被鐵鍊栓住,無法動彈,喻意「是否人類也已經把地球當作奴隸一般買賣、役使?」

舞蹈節也將重建蔡瑞月在1946年由日本回台時,在船上編作的《咱愛咱台灣》,訴說當年25歲的蔡瑞月懷抱著對故鄉的美好期待,踏上回家之路,呼應這次的主題「回家」。



蔡瑞月舞蹈節的主題帶有強烈的社會意識,並不只是純粹的藝術與美學欣賞,在感動表演之餘,希望沉重的議題也能引發更多關注,進而對社會意識的建立和實踐,有更多投入。



「每一年的舞蹈節,都是對當代的一個宣告。」蕭渥廷說,今年她們要傳達的訊息是:好好地將土地交給下一個世代,讓後代子孫有餘裕在這片土地上存活、可以安全地回家,這是台灣每一個人的責任。




文章投票
今日訂購者 今日訪客:6370
   尚未登入
帳號(email) 密碼
文章總覽 首頁 雜誌清單 訂雜誌免費贈品 商品區
健康休閒類我最優惠! 史上最優惠訂閱活動! 大量訂購優惠報價

■注意事項

方案為本站優惠活動,贈品選項為雜誌社活動; 在本站訂閱雜誌的讀者可同時享有。

品名 方案 原價 特價 起訂日期 贈品選項  
光華一年12期 0 1500  
光華一年12期續訂 0 1250  


雜誌生活網│ 公司簡介system by Twins
新北市汐止區連峰街7號  電話:02-2642-3366  傳真: 02-8646-2240
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