訪問過劉德華的人,沒有人不對他印象深刻,我也是。那是在某一年的元月1日,開年之初,同樣是封面人物的拍攝、專訪,那時心裡想,「牛華」果然名不虛傳,在這種歡樂的日子,還一如往常般努力工作。許多年過去,我們一向習慣稱「劉生」的Andy,現在已經是一位新手爸爸,對事業的企圖與熱情卻不減,然而像Andy這樣站在頂峰上的人物,也曾面臨「亢龍有悔」的困難環境。經歷了這些年,他學得更柔軟,也明白了中庸之道;縱使環境不變,但山轉路轉;也惟有不執著、放開,才能得到更多。
簡單 其實味道最深
還是一貫的瀟灑及笑容可掬,劉德華仍然是大家所熟知平易近人的巨星。說到這份巨星的距離感,我想起他在《桃姐》中的演出,這種精彩,就好像玩賞高級音響,追求中、高、低等多層次細膩音域層次的呈現,戲裡的他演技精湛純煉、層次細膩,讓人無法與那位穩坐在天王椅、萬眾崇拜與矚目的天王「劉德華」連結在一起。 Andy聽完僅僅莞爾一笑:「當初我一看到這個真人真事改編的劇本,就非常的喜歡,裡面有很多情節都讓我感動不已,劇中主角Roger,在現實生活中,是演藝圈內許多明星藝人的老友,讓人感覺很熟悉。」Andy說,在拍攝這齣電影的過程中,他將自己放空,拼棄對這個角色設定的想法及揣想,用一個平凡人的心態去演,更在多年以後,再度與Deanie(葉德嫻)攜手合作,默契更佳,幾乎不用言語溝通。「坦白說,憑藉著Roger這個角色再度獲得影帝殊榮,是一件讓我很意外的事,這絕對是一種無常。後來,和評審之一的張艾嘉談起,她說,很多人認為,好的演技,是要用盡全力去揣摩呈現,其實,演戲的最高境界就是『不需要演』,這樣才是最自然純粹。在這部戲中,也許在沒有包袱的情況下,我做到了這樣的境界,這就是評審把獎頒給我的原因。」
想起以前Andy演出的作品,很多時候都詮釋得「很用力」,像是多年前叫好叫座《雷洛傳》的Lok哥,及之後《無間道》系列中的劉健明,Andy對於那份英雄無用的氛圍,總是十分精確地拿捏。但是這種繃緊詮釋的方式,常常會讓觀眾看得神經緊張。反觀《桃姐》裡Roger一角,他著實多了一份從容。我不禁問他,這樣的轉變,和他學佛多年有關嗎?「我並沒有特別深思這個問題,中國人所著重的儒、釋、道,其學說及教義,基本上都是講求禮教及良善,我都很感興趣,也許因為長期的接觸,不知不覺把這樣的精髓及精神內化,且融入生活吧!我對所謂的「Karma」(因果報應),深信不疑,有收必有還,這是一種因果、平衡。生活中也充滿無常,許多事情都是無從計算、無法預期的。」這一刻,《大隻佬》中那句「萬般帶不走,唯有業隨身」突然浮現在我的腦海中,華仔所說的,就是如此這般的禪意嗎?
心念一轉 境相即轉
如此這般豁達、處之泰然的生活態度,只有一個人在經過歷練後才能體會,自然無法從年少輕狂的初生之犢口中聽到。不過,彷如神人的天王Andy,卻也有面對世事無常、英雄無用的唏噓與無奈。對Andy來說,運用有限的時間是現在最重要的事,工作之外,還有家庭,所以如何精準規劃、運用時間,將效率發揮至最大,是目前最重要的。問他有沒有後悔的時候?「如果時光倒流,我會想回到過去的什麼時候?我會告訴你,很想回到拍攝《九一神鵰》的時候,那時自己義無反顧,執著成立天幕,因此專注在工作上,因為太忙,忽略了很多好朋友,像梅姐、哥哥等,應該放更多時間跟他們一起才對。」對於好友的離開,始終無法釋懷,這就是那個多情、有情的華仔。
英雄有淚 但無常亦是恆常
面對香港電影業的轉型,很多電影業者似乎都失去了一直以來的忍耐與堅持,業界始終彌漫著一股低迷的氣壓。但劉老闆似乎不以為意,仍然一本初衷地投資業內具潛力的新人和新銳導演。先前《打擂台》斐然的成績,絕對是一劑有力的強心針。「我希望旗下每位新導演能嘗試拍2000至3000萬(港幣)製作費的電影,給自己更大的挑戰與試煉。現在香港電影界低迷,機會愈來愈少,如果我們老是要跟那個一年盛產400部電影的光輝年代比較,實在說不過去。風景不轉,我們應該就要心境轉、去改變,一方面拍出配合市場需求的電影,另一方面,我們必須要以適合的budget去支持開拍本土文化電影。」
「這就好像我的穿衣服哲學。我一直認為,好看合適的西裝不難找,但剪裁合身的西褲卻是難尋。後來,我發現不同場合,應該搭配不同剪裁的西褲,這道理雖然簡單,卻有很細微重大的意義。譬如,想呈現不覊的感覺,就選美式loose-fit cutting(寬鬆剪裁)的西褲較佳;若想呈現紳士般的風格,英倫系較緊身的西褲則更合適。看起來很平常的道理,但從個人的服裝問題,延伸至看待本土電影所持的態度,其實都是同樣的道理。不是嗎?」小智慧,大道理,一點都沒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