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凡達》名導卡麥隆執導的紀錄片《深海異形》劇照。卡麥隆是第一個隻身下探「挑戰者深淵」的探險者。
將近三千人曾登上聖母峰頂,大約兩千五百人曾造訪北極點,還有五百多人曾經遨遊太空。然而去過海洋已知最深處的人類,至今只有三人。
一九六○年一月二十三日下午一點多,美國海軍上尉唐‧華許(Don Walsh)與工程師賈克‧皮卡德(Jacques Piccard)在太平洋上關島西南方五百公里處,馬里亞納海溝(Mariana Trench)的最深處「挑戰者深淵」(Challenger Deep)著陸。儀器顯示他們的深度位於海平面以下10,916公尺。他們握手慶賀,吃了口巧克力,還在潛水器「的里雅斯德號」(Trieste)掀起的海床沉積物之間看到一條比目魚跟一隻小蝦。他們擔心裂開的觀景窗會出狀況,因此沒有久留,二十分鐘後就開始浮升。
從那之後,人類的深海探索幾乎毫無進展。在今年以前,軍用潛艇最多只能下潛到一千三百公尺左右,作業型載人潛艇無法下潛到超過六千五百公尺的深海,而機器載具雖然可以潛得更深一點,但地球上仍留有一大片未曾造訪的神祕禁區,等待探險家與科學家去一探究竟。
不過這個情況很快就改變了。有五支團隊分別在研發能夠把人類帶到海洋最深處的載具。大多數參與者都否認他們只是在比「誰潛得比較深」,工程跟科學上的挑戰才是他們更重要的動力。還有好幾位野心勃勃的百萬富翁砸下重金豪賭,競相爭逐要成為第一個回到深海去的人。這精采絕倫的故事可以拍成一部好萊塢電影—而且真有人打算開拍。除此之外,巨額獎金也燃起更多人挑戰深海的鬥志。「X大獎基金會」(X Prize Foundation)在二○一○年一月,也就是「的里雅斯德號」下潛五十週年時宣布,率先兩次載人下潛到「挑戰者深淵」底部的研究團隊,將獲得該基金會所頒發的一千萬美元獎金。
在海底迎接這些探險家的,是地表罕見的美景。據估計,生活在深海裡的動物有80%到90%會藉由化學反應自己發出「生物光」。許多生物大體上是透明的。海底火山會噴出綠色泥巴,海床則被動物外殼、骨骼、腐敗的微生物與植物所構成的黃色沉積物「生物軟泥」(biogenous ooze)覆蓋。
今年六月,中國「蛟龍號」突破海深七千米大關,是目前全世界下潛最深的作業型載人潛艇。
海底競賽鳴槍開跑
去年四月,維京集團創辦人理查‧布蘭森爵士(Richard Branson)與加州房地產大亨兼水手克里斯‧威爾斯(Chris Welsh)坐在他們的「深航挑戰者號」(DeepFlight Challenger)裡,笑著對攝影機宣布,他們在維京海洋公司(Virgin Oceanic)的計畫中擬定了一個目標:下潛遊遍地球五大洋的最深處。他們的潛水艇原先是為冒險家史提夫‧佛塞特(Steve Fossett)所打造的。佛塞特希望當第一個獨自下潛至馬里亞納海溝的人,但他在二○○七年的一場空難中喪生,未能如願完成這項壯舉。
「我當初開始著手參與計畫時,的確比現在更想創下紀錄,」威爾斯說,「如今我還有幾個科學聖杯要追求,像是看看脊椎生物啦、找到二氧化碳湧泉等等。」當他被問到如果其他團隊捷足先登,他是不是依然會前往馬里亞納海溝時,他說:「倘若我們變成第二名或第三名的話⋯⋯我們會重新評估一下。」
雖然登上頭條新聞的是布蘭森跟威爾斯,然而這個計畫真正的先鋒,卻是設計出「深航挑戰者號」的英國工程師葛拉罕‧霍克斯(Graham Hawkes),他是公認世上最頂尖的潛艇設計師。
霍克斯坐在他為維京海洋公司所設計的「深航挑戰者號」裡頭。
「深航挑戰者號」的機翼(或稱為水平舵)使它可以往下「飛」,下潛完畢之後便可沿著海床,以高達三節3的速度水平移動約十公里。
「幾乎所有的海洋動物都演化出鰭好在水下飛行,」霍克斯說,「從某種工程觀點來看,你可以把空氣跟水當成同一回事,雖然所用的常數大不相同,方程式卻是一樣的。」這就是為什麼他建造的這艘船艦有反過來的飛機機翼。他打算製造出與飛機上升相反的效果,使「深航挑戰者號」得以下潛。
霍克斯在紙上演算出的結果顯示這樣的作法沒問題,所以他認為他的任務已經達成了。但紙上作業雖沒問題,船艦本身卻不捧場。去年夏天「深航挑戰者號」進行壓力測試時,玻璃觀景圓頂裂開,由於要造個補強的全新替代品相當曠日耗時,原本在深海探險競賽中領先的維京海洋團隊這下落後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