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文章

小心! 不當誇耀孩子的反效果(下)

採訪撰文/敖庭綸    

自戀型父母 ?



陳永儀教授表示,在臨床上的確有自戀型人格異常(Narcissistic Personality Disorder),以自我為主,凡是也都以自我為出發點,聽不進去別人的話,缺乏同理心。但是,即使被診斷出有自戀型人格異常,目前也沒有任何研究與證據顯示,有自戀型人格異常的人不能成為好父母。謝麗紅教授強調,喜歡成為眾人焦點的父母,並不一定就是自戀型人格異常,不要輕易地對周遭的人給於過度的病態標籤,此舉對問題的解決並沒有太大的幫助!



當父母有自戀特質的傾向



佳家人際智能開發心理治療所所長洪仲清指出,一般在使用「自戀」這兩個字的時候,常是指某個人自己過度地覺得自己很帥、很美,那種感覺通常讓他人有些不舒服。延伸來說,自戀跟自大、浮誇、驕傲、自私等等的概念,有些關係。有時候,我們可以用「過度專注自我,忽略他人與社會公共利益」的角度來看。所以,自戀是發生在人我關係當中的一組行為。



自戀,常源自於脆弱的自尊



「我們再走得深一點,自戀,常源自於脆弱的自尊—也就是自我概念不清,導致容易受到挑戰與威脅,所以需要在關係中貶低或剝削他人,來維持自我的健全。」洪仲清臨床心理師說。換句話說,自大,有時候是自卑的偽裝,當自戀或自大的面紗被挑破了,即帶來強烈的情緒反應。



要求孩子來滿足本身需求



每個人基本上都有些愛自己,甚至我們每個人都該學如何愛自己。但是把自戀推到極致,那就是只懂得膚淺地愛自己,又不會愛人。「講得細膩些,自己的感受非常重要,但他人的感受卻不是重點。」洪仲清臨床心理師說。某種程度上,他人的存在,在自戀者眼中,只是為了滿足自戀者本身的需要罷了。



如果父母自戀特質的傾向強烈,這樣的父母要求孩子的背後目的,主要是為了滿足自己身為父母的需求。例如,我們常看到,父母自己以前做不到的事,現在要孩子去幫自己完成,來彌補自己的缺憾或自卑,即使孩子沒有意願。或者情節較為嚴重的,像是打罵孩子發洩自己的情緒,甚至到性侵、虐待的程度。



孩子的幸福並非優先考量



在教養手段中,常出現心理貶低與撤回愛的方式,像是透過不斷地貶抑孩子,讓孩子覺得只有聽父母親的話才是對的,唯父母之命是從,方便管理控制;以收回父母對孩子的愛為籌碼,迫使孩子就範,乖乖聽話。有些父母要求孩子,特別是學業與各種才藝表現,是期待自己在親友面前有面子。有些父母強力介入子女的生涯、伴侶選擇,是著眼於自己的長遠利益與社會聲望,孩子的幸福並非優先考量。



陳永儀教授進一步指出,如果父母有自戀特質的傾向,他們的孩子在成長過程中可能會出現以下狀況:



狀況一:孩子易缺乏安全感

如果父母一直無法把幼兒的需求作為優先考量,只知道或只看得見「我自己」想要什麼、需要什麼,無法設想孩子真正需要的是什麼,那麼孩子在成長的過程中就無法健康地經歷「當我有困難時,周圍的人是能幫助我的」,長期缺乏關愛的情況下,長大後很容易缺乏安全感。



狀況二:孩子也會不斷想成為焦點

「小孩的觀察能力是超乎想像的,爸爸媽媽甚至不用說出口講,從日常生活的相處互動中,小孩就能知道自己的爸爸媽媽比較喜歡自己做什麼?或是自己做什麼事情的時候,爸爸媽媽會特別開心。…此外,小孩其實會特別想要取悅自己的爸媽。」陳永儀教授說。如果父母只注重「外在」表現,對孩子的其他需求不屑一顧,孩子很快就會學習到為了要獲得父母的關愛,要不斷爭取表現。



代理人偽病症候群

洪仲清臨床心理師指出,有一種很少見的病症,叫做「代理人偽病症候群」。父母透過蓄意讓子女生病,然後自己照顧孩子的過程中,得到某些心理上的滿足。



父母如何自我覺察?

學習重新認識自己、愛自己



洪仲清臨床心理師指出,愛自己,說的不單單只是滿足自己某些生理或心理上的需要,更重要的是,要瞭解、認識自己。瞭解自己行為的動機,把自己成長的過程,跟現在連在一起。先健全自我,才懂得愛人。自己的需求,自己懂得滿足,那麼,愛起另一個人來,包括自己的子女,就會讓對方在關係中自在、輕鬆。這個時候的愛,通常是利益雙方的,換句話說,也就是不會再把子女的外在表現,當成是滿足自己的工具。



問題情境:

我的姐姐有一個三歲的女兒,她從女兒出生後,幾乎每天每隔一小時就上傳自己孩子的照片、動態或是影片到網路上,可是,她公開描述孩子的形象,跟孩子真實的個性或表現差距似乎很大?!例如,她說自己的孩子天生的個性是天生外交官、很外向活潑、完全不怕生,可是在現實生活中我們幾乎每週日都會見到孩子,孩子非常內向害羞,不會主動叫人,也不愛笑,收了禮物也不會說謝謝,一點都不活潑,跟姐姐向他人描述的好像不是同一個孩子?!



孩子易產生挫敗感



謝麗紅教授強調,每一個孩子的特質都不一樣,外向有外向的好,文靜也有文靜的好,如果爸爸媽媽覺得孩子過於內向,可以多協助孩子平衡發展,鼓勵與訓練他發展外向的行為,可是,如果一直在外人面前陳述一個與事實不符的形象,孩子知道了容易產生挫敗感:「原來我做不到也無法符合父母的期待?!」



貼近自己、「悅納」自己

謝麗紅教授指出,對自己的了解「很貼近真實」的狀況,對自我的發展才是最好的,「悅納」指的是瞭解自己的優勢與限制所在,並真心接受自己,知道我這個人本身就是有價值的!如果總是高估自己,不符合事實,容易出現眼高手低的狀況,如果總是低估自己,也會產生自卑感。



戴著濾光鏡教養孩子?

父母如果沒有辦法解決自己的困擾,活在自己虛構的世界中,將孩子幻想成某種形象(與現實並不相同),某種程度這也是在彌補自己的不足,或無法達成的期望。



理想小孩?



常雅珍助理教授認為,其實每位家長都會有自己理想中想要的孩子,這是能夠理解的,只是現實是不可能每一個孩子一出生的天生氣質都能完全符合父母的期待,或是每一個方面都很優秀,孩子的天生氣質和長處跟父母的期待的不同也是很正常的。



她進一步與我們分享她自身的例子,以教導孩子要有禮貌這件事來說,在教導小女兒的時候,不需要耗費太大的心力,因為她的個性天生就比較外向活潑,在很遠的地方只要看到她認識的人,就會熱情主動地揮手打招呼;相較之下,大兒子的個性就比較內向害羞,需要多花一點時間慢慢引導,「重點是做父母的要學習接受孩子,真正了解孩子,願意去找方法、花時間,耐心地協助孩子慢慢培養出你希望他能夠擁有的正面特質。」



諮詢/國立彰化師範大學輔導與諮商學系教授 謝麗紅

中央大學認知神經科學研究所心理學教授、美國紐約州臨床心理師 陳永儀

長庚科技大學幼保系助理教授 常雅珍

王意中心理治療所所長/臨床心理師 王意中

佳家人際智能開發心理治療所所長 洪仲清

攝影/桃樂絲專業兒童攝影

化妝/筱喬

演出/帥氣爸比:林健驊、漂亮媽咪:程宥瑄、可愛北鼻:林昕儒



謝麗紅

現職:國立彰化師範大學輔導與諮商學系教授

學歷:國立彰化師範大學輔導研究所博士

經歷:彰化縣諮商心理師公會理事長、中華民國諮商心理師公會全聯會理事、台灣輔導與諮商學會理事、中華民國諮商心理師高考及格、國立彰化師範大學社區心理諮商及潛能發展中心諮商心理師

研究專長:諮商員教育、諮商歷程研究、團體諮商、單親家庭輔導



陳永儀

現職:中央大學認知神經科學研究所心理學教授、美國紐約州臨床心理師

學歷:美國羅格斯大學健康心理學博士、美國哥倫比亞大學組織心理學碩士

經歷:美國杜克大學醫學中心健康心理學博士後研究、美國花旗銀行紐約總行國際人力資源部經理

研究專長:壓力,情緒,與健康;情緒調節與衝動控制



常雅珍

現職:長庚科技大學幼保系助理教授

學歷:臺灣師範大學心輔所博士

專長:教育心理學、課程與教學



王意中

現任:王意中心理治療所所長/臨床心理師

學歷:高雄醫學院行為科學研究所碩士

經歷:實踐大學家庭研究與兒童發展學系、經國管理暨健康學院幼兒保育系兼任講師、振興復健醫學中心復健醫學部臨床心理師、中華民國過動兒協會諮商師、國軍八0二總醫院精神科臨床心理師

著作:《301個專注力教養秘訣》《標準答案臨床心理師的大格局教養》《台灣自閉兒教養書》《孩子不敢說的40個成長困惑》《301個過動兒教養秘訣》



洪仲清

現職:佳家人際智能開發心理治療所 所長

學歷:台灣大學 心理學研究所 臨床組、台灣大學 心理系畢業

經歷:台北市立聯合醫院兒童早期發展療育評估鑑定中心臨床心理師7年、參與拍攝「遙遠星球的孩子」紀錄片、著有<<讓孩子有好人緣,人際力養成法>>一書、親子天下 / 康軒學習雜誌專欄執筆、公視以及大愛台等親子節目之邀訪專家

專長:自閉症與亞斯伯格症的認識與治療、發展遲緩兒童的認識與輔導、兒童注意力問題、共同注意力訓練、人際互動訓練、遊戲治療、親職教養諮商

Facebook粉絲專頁:http://www.facebook.com/redbeaniceteacher


文章投票
今日訂購者 今日訪客:4358
   尚未登入
帳號(email) 密碼
文章總覽 首頁 雜誌清單 訂雜誌免費贈品 商品區
天下雜誌+任選一刊只要2980元 流行時尚雜誌最優惠活動! 大量訂購優惠報價

■注意事項

方案為本站優惠活動,贈品選項為雜誌社活動; 在本站訂閱雜誌的讀者可同時享有。

品名 方案 原價 特價 起訂日期 贈品選項  
育兒生活一年12期 (此方案5/26止)以收到款項為準 0 2300


雜誌生活網│ 公司簡介system by Twins
新北市汐止區連峰街7號  電話:02-2642-3366  傳真: 02-8646-2240
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