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七、八月除權息旺季到來,操作上,建議投資人不妨先打安全牌,鎖定今年高配息公司,就算接下來經濟成長不如預期,至少也拿到「安慰獎」;要是公司下半年營收、獲利成長,還有機會股息、價差兩頭賺,在不確定的環境下,是相對明確的好選擇。
「平心而論,今年整體產業趨勢並不明朗,各產業的個股差異也極大。像蘋果新品延遲上市,筆電及個人電腦相關族群表現也不如預期。現階段評估,第三季旺季力道可能偏弱,電子旺季真正發酵時間,可能要到第四季。」瀚亞投信股票投資暨研究部副總經理施勝發表示。
留意蘋果族群「落難英雄」
他指出,七、八月台廠零組件有機會看到拉貨行情,但頂多是緩步增溫,就整個季度來看,第四季才會有爆發性成長。投資人不難發現,先前指數大幅修正,較早除息的大型指標股,在除息前都已率先反彈,其實就是在反映除息題材。
值得注意的是,除息前表現很強的個股,除息之後,若市場預估明年獲利衰退,就不見得能順利填息。所以,當上半年股價因公司獲利修正而一路下跌時,就會吸引想多賺股息的投資人,趁著股價跌多之際進場低接。這種股票,除息前先拉,後面能不能順利填息,就要視下半年或明年基本面而定;若未來展望看好,股價就有續漲空間。
換句話說,今年公司配息大方,但因上半年股價走勢疲弱,使現金殖利率提高;當股價被嚴重低估,到下半年業績明顯成長時,市場便會還其公道,個股填息機會也高。「所謂的除息行情,其實在除息前股價就會先動;而填息行情,則取決於基本面疑慮較少的公司,機會較大。」施勝發強調。
像蘋果相關族群,去年獲利狀況佳,今年股息配發也不錯;但今年業績走下坡,股價慘遭波及,就是投資人可留意、目前現金殖利率較高的「落難英雄」。一旦下半年業績數字成長,要填息也不會太困難。
「蘋果推出的產品,是市場上創意指標;但創新的事物必須要有實質內容出來後,才會知道市場反應如何,這部分目前還是未知數。最差的情況,就是下半年蘋果表現令人大失所望,投資人就只能賺到股息;但要是旺季表現成績不差,至少還可期待市場資金回流,再賺價差。」施勝發說。
還有一些強勢股,基本面疑慮小,但相對地,當大盤修正時,這些公司股價姿態也高,現金殖利率並不特別誘人。像台積電,在產業具有寡占優勢,明年基本面雜音少;今年公司配發現金股利三元,算下來殖利率不到三%,雖不特別突出,但當股價下跌時進場,持有到明年來看都相當穩健,適合保守型投資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