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文章

台灣人為什麼愈理財愈沒安全感?

文/楊寶楨    

「QE(量化寬鬆貨幣政策)究竟要不要退場?」「利率何時會走升?」「現在是要買股票,還是買債券?」「美股屢創新高,現在進場會套牢嗎?」種種的問題,都顯示全球投資人的不安。因此,貝萊德集團今年第三季發出對全球一萬七千人所做的投資意向大調查,透過調查,了解全球投資人的理財需求與投資行為。

貝萊德亞太區(日本除外)零售業務主管莫達文(Damien Mooney)表示,過去幾年來全球經濟出現巨大變化,民眾也試圖在這多變的處境中找出路,但顯然要達到此一目標並不容易。

在這項調查中,台灣受訪者占了一千位,其中可投資資產超過三百萬元以上的貴賓理財戶占三成,其餘七成是一般投資大眾。調查意外發現,台灣投資人與全球投資人比較起來,雖然主動積極,但對中長期的理財規畫卻極度沒信心。

對中長期規畫極度沒信心

在訪問題目一開始,五六%台灣受訪者表現出對未來的財務狀況感到樂觀,遠高於全球平均的四八%。有超過半數的台灣人把「能夠從投資中獲取收益」當成投資理財的第一順位,有七三%的人認為有信心可以達到這項目標;其次是為退休而準備也占了五成。

亞洲在金融海嘯受傷程度較低,目前在投資中有獲利的台灣人比率高達六五%,高出全球平均值一倍,這與台灣人提早投資又努力很有關係。根據調查,六四%的台灣人花最多時間在計畫與檢視自己現階段的存款與投資狀況,此比率也高出全球平均值一倍,可見台灣人對投資理財很積極。

聯傑財務顧問執行長蕭碧華認為:「台灣人因為面對大環境的不景氣,台灣自身的未來前景不明,再加上政策的反覆變化,不再那麼相信勞退、勞保能為未來生活帶來穩定性,使得台灣人認為,要靠自己為退休做打算,比較有保障。」

台灣人吃苦耐勞的性格,堪稱是全球數一數二,不僅積極儲蓄投資,更不敢太過消費。調查顯示,如果每個月多賺五千新台幣,不論是富人或一般市井小民,都有四三%的人選擇把這筆錢存起來;選擇多消費在日常用品或是其他項目的人,大約都只占一○%。

也因此台灣人在投資性格上趨向保守,有六成投資人,偏好把現金挪移到能夠保證獲得回報的工具;也有四二%人,願意放在不會損失本金的投資工具上,遠高於全球平均值。


文章投票
今日訂購者 今日訪客:3
   尚未登入
帳號(email) 密碼
文章總覽 首頁 雜誌清單 訂雜誌免費贈品 商品區
史上最優惠訂閱活動! 天下雜誌+任選一刊只要2980元 精選雜誌任選三刊2999元

■注意事項

方案為本站優惠活動,贈品選項為雜誌社活動; 在本站訂閱雜誌的讀者可同時享有。

品名 方案 原價 特價 起訂日期 贈品選項  
今週刊一年52期續訂 (請提供續訂編號) (此方案03/26止)以收到款項為準 0 3999
今週刊一年52期新訂 (此方案03/26止)以收到款項為準 0 3999


雜誌生活網│ 公司簡介system by Twins
新北市汐止區連峰街7號  電話:02-2642-3366  傳真: 02-8646-2240
V